潜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罗贞初心不改,笃行不怠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 https://m.39.net/disease/a_c3v0u16.html

她是业界翘楚,主抓电梯相关技术研究,积极投身国家紧缺技术领域;

她是科技巾帼,主持设计节能电梯设备,累计创造节能价值数千万元;

她是质检大咖,主笔编写广西地方规范,为老旧电梯的测评统一标准。

罗贞,女,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科研技术部副部长,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南宁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电梯能效测评与节能改造、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电梯公共安全动态监管系统等。她的研究成果在提高特种设备安全,减少事故应急救援时间,降低能耗等方面成效显著,对推动特种设备行业安全、快速、高质量发展,促进民生安全、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她主持开发的多功能电梯能效测试仪医院等特殊场所安全用梯,提高电梯检测效率,减轻检验人员工作强度以及节能降耗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她带领团队建设数字化平台,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能和政府的监管能力;她制定了广西地区的电梯安全评估规范,为老旧电梯的测评打通了技术关口。

罗贞:初心不改,笃行不怠

年,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梯。在中国,二三十年前,如果村里有人进城,被问起城里怎么样,他一定会惊叹地说一句——车多人多,楼里的电梯滋溜一下就上去了,不用走路。而现在,那个叫做“电梯”的东西已经变成寻常事物,大家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捷,并视为理所当然。

城市需要电梯,这个狭小的空间就像一个隐藏在钢筋水泥间的竖直潜水艇,每天悄悄穿行在高楼广厦之中。在电梯发展的数十年光景中,人来人往,每天无数人穿梭于这个狭小的空间,有人在广告中收获了新的灵感,有人在交谈中积累了点头的情谊。

但是没有人注意过电梯本身的变化。

大家上班下班、买菜、出游,轮转的世界里,谁又会在意一台普通电梯的细节呢?

电梯在悄然发生变化。人来人往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用技术提升电梯的品质,保障大家安全出行——他们是特种设备技术人员,他们是电梯安全的守护者,他们用数字化技术编织安全的网络,让大家在出行中享受最大的自由。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宽阔的路面片尘不染,崭新的楼宇线条简洁,一切都焕发着特检人简单务实的气质。特检院科研技术部副部长罗贞说,她每天乘坐通勤车上下班,两点一线。她把特检院当成她的娘家,院里的同事都是娘家人。

对于罗贞,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本硕博都是研究自动化设备的专家,一个热爱与数字博弈的女人。那她为什么会对电梯情有独钟呢?特种设备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情怀吗?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罗贞。

▲走进特检院办公楼,罗贞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心怀国家为工业自动化贡献科技力量

罗贞是一个细致的女人,精心打理过的秀发乌黑亮泽,让她焕发着自信的光彩。她面容姣好,身材苗条,显然在日常生活中作息规律,保养有道。虽身着工作服,但是出挑的气质让罗贞看起来格外迷人。

谈到她少时为何选读理科时,罗贞笑着说,她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平时有一份帮人修理家电的“副业”。小时候,她特别喜欢在父亲修理家电的时候搭把手,逐渐对家电修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家用电器的普及率还很低,她对自动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加上理科成绩比较好,后来就在老师的指导下,毅然选择了自动化专业。她一路深耕,攻读到博士,最后走上了特检人的道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电梯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是关于电梯的相关技术人员却处于紧缺状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罗贞始终牢记,要心怀“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发有为做好各项工作。

罗贞坚定地说:“我和我的科研团队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国家需求什么,我们就一定要把什么研究好。目前,世界主流的检验检测设备多产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希望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五到十年以后,世界主流的检验、检测设备不只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她以国家需要为第一行动方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的人。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是一项需要专门资质认可的特殊工种,工作前必须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否则将存在较高的危险隐患。罗贞感到责任重大,她认为,“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踔厉奋发,踵事增华”,只有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注重结合实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科研的道路是漫长的,个人的成长是一曲曼妙的长歌,也许回环反复,也许平淡无奇。罗贞是一个条理清晰的实干主义者,她总是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人如沐春风。

▲罗贞(中)在会议上讲解技术问题

力行节约通过节能电梯减少千万损失

我国是电梯第一生产大国,据统计,年,中国电梯已接近一千万台,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电梯来自于中国。巨大的数字背后,是巨额的经费支撑,仅维持电梯日常运转的电费就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据罗贞透露,在对宾馆、写字楼等的用电情况调查统计中,电梯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17%~25%,仅次于空调用电量的电梯每小时的耗电量在15~22度,相当于每3-4分钟就用掉一度电。按照每度电0.52元计算,每部电梯每天在20层的建筑中连续不停运行10个小时,要消耗大约~度电,相当于一个月一部普通电梯用电约元,一年3.6万余元。如果可以每天减少1~2个小时的使用量,一年可节省约元。

罗贞自豪地说,如果跟十五年前比,以二十层的电梯为例,以十小时为运行时长,现在的电梯每天比以前节约60度以上的电。

她负责设计的外套式滑轮组变向平衡配重系统和片式组合式吊笼的专利结构为国内首创,电梯总能耗平均降低50%以上,使用成本减少50%以上,事故率为0。产品远销海外,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她已然用行动实现了“中国创造”的梦想,不但为用户减少了万元的电费支出,也实现了个人价值。项目成果成功通过“年度广西科技进步技术发明类奖”网络初评,作为极少数技术型女性科技工作者之一,罗贞的名字在评奖备选名单上熠熠发光。

近年来,罗贞主持的《电梯能效测评与节能改造关键技术创新及装置》等多个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均在电梯节能领域创造了不俗成绩,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超万元,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罗贞正在检查电梯柜线路

紧跟时势用数字化手段打通安全壁垒

一个纤细的身影,一副清脆的嗓音,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娇弱的女人居然有力量撑起庞大的数字网络,构建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多年来,各行各业竞逐数字化浪潮,整个行业都处于重新洗牌的阶段。而电梯的数字化转型则关系到千家万户,它意味着安全性能的提升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罗贞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带领项目组成员开发了一套电梯公共安全动态监管系统,实现了“电梯检测数据共享、状态远程监控、电梯故障预警、应急快速处置、救援监督及事故调查、维保作业核查、电梯运维综合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等辅助电梯安全监察的功能,有效解决了电梯的“人机”矛盾,为电梯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破解了长期困扰政府职能部门对电梯实施有效监管的难题。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监管电梯公共安全动态,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安全监控,不但提高了安全监管的力度,也节约了人力。

罗贞认为,电梯数字化的意义在于,弥补了人工检查的疏漏,在检测上更加细致,在管理上更加严密。她指出,过去,如果电梯维保人员责任心不足,不严格按照规章进行例行维保,在管理层面是很难发现的。电梯每半个月就要维保一次,不可能每次都派专人去监督。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监管难题。由于电梯维保期间的检修速度与正常使用的速度不一样,各个部件的动态会被电梯控制柜的信息处理系统记录下来,通过读取电梯控制柜导出的代码,可以获取各个电梯的运行速度,进而判断工作人员是否按照章程进行维保作业。“我们通过人脸识别、实名签到等手段,集合力保障人员到位。”她说。

现在,更多实在的数字安全性能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每个电梯设置专属IP,可以让呼救人员即使在不清楚自己的具体方位的情况下也能迅速获救。数字化所带来的好处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罗贞所考虑的,是在未来如何进一步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电梯预警的精度。“我的目标是,在故障预警这一块建立起一个实时的、高效的,(精度)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系统,然后在全国进行铺开使用。”她自信地说。

▲罗贞(中)通过大数据监测平台观察各个电梯的运行数据

统一规范为老旧电梯打通技术检测口

老旧电梯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它们年久老化,小修小补,只修不换,隐患重重。指不定在某个你无法预料的时刻,灾难便突然降临。

谈到当前普遍存在的老旧电梯故障问题,罗贞有些无奈。虽然数字化手段可以提高安全监测的水准,但是电梯老化引发的故障,终究不能通过维护和抢修解决。罗贞坦言,解决老旧电梯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如果维保单位提出应该换新电梯,但是业主却想省钱,想通过修理电梯继续使用,就无法统一意见。尖锐的意见分歧、敏感的信任危机以及深刻的新旧矛盾横亘在电梯安全问题上,作为特检人,罗贞表示,她只能通过技术检测的手段,出具电梯安全评估报告,建议维保单位和业主进行修理或置换。

由于我国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起步较晚,缺乏一套完善、科学的电梯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所以无法具体指导实施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老旧电梯的种种矛盾,一个松散的评估体系无法有效支撑起质检的责任。为提升电梯质检工作质量,罗贞决定亲自操刀,主持编写一份广西地方标准文件。

《电梯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的编写对于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仅国内的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浙江省等发达地区制定了地方标准,且内容上大都未涉及电梯一号、二号修改单,仅给出总体评价分数,用户无法判别设备本体、使用单位以及维保单位单个水平。罗贞编写的规范不仅为广西的电梯安全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其他地方的电梯验收提供了参考,对全国形成统一规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了技术规范的指导,老旧电梯的检测变得有理可依,出具专业技术证明并建议业主进行相关操作时,沟通更加顺畅了。

电梯以方寸之地、狭小之躯成全了太多人的诗与梦,见证了太多人的悲与欢。

聪明的人类用智慧创造了电梯,并努力通过科技,让它变得更舒适、更节省、更安全。

在罗贞的三十九载人生岁月中,那些稚嫩的梦想,那些果决的信念,那些坚守的时光,在她的生命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微光,照亮了她的前路,也照亮了“科技兴检”的未来。

罗贞博士自工作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主持、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1项、地市级课题5项;授权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6篇被SCI数据库收录,7篇被EI收录;8项软件著作权;8项成果登记;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其中1项为第一完成人;广西重要技术标准1项,第三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1项,年广西信息化优秀案例奖1项,获广西第十六届青年科技奖。研究成果在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性,减少事故应急救援时间,降低设备运行能耗等方面具有显著创新。尤其在疫情期间,医院等特殊场所安全用梯做出突出贡献。成果通过国家行业协会鉴定,认定对推动特种设备行业安全、快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项科研项目,涉及4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已经成功完成转化,转化的成果广泛应用于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监察、事故应急救援以及建筑施工等领域,应用效果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作者:黄颖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