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下水类型与补给来源及保护现状全解析 [复制链接]

1#

1.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可依据其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也被称为重力水,它存在于地表以下的第一个隔水层以上,并从高处流向低处。其主要补给来源为雨水和地表水,且其分布区域与补给区域相一致。由于潜水埋藏较浅,因此易于开采,但同时也更易受到污染。相较之下,承压水,或称自流水,则存在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它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其补给区与潜水不一致,且通常埋藏较深,水质优良,流量稳定。

2.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在降雨历时长、强度适中、地形平缓且植被覆盖良好的情况下,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效果最为显著。此外,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会补给两岸潜水,反之则亦然。同时,在干旱地区,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也是一种重要的补给方式。另外,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原生水也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之一,但数量相对较少。

3.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因此需要科学管理。过量开采地下水则可能导致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以及沿海海水入侵等问题,严重影响地下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人工回灌等措施进行保护。同时,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也至关重要。

4.潜水面形状及其表示方法

潜水面通常呈现为一个起伏的曲面,倾向于邻近的低洼地区,即潜水的排泄区。其起伏与地貌大体一致,但幅度较小。在山区,潜水面的坡度较大,可达百分之几。潜水面可以通过潜水剖面图和潜水等水位线图来表示。前者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联接起来,反映出潜水面形状与地貌、隔水底板及含水层岩性的关系等;而后者则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标高绘制成的等高线图,与地形图的绘制方法类似。通过潜水等水位线图,我们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和埋藏深度等重要信息。(3)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解析:通过对比潜水等水位线与地表水的水位高程,我们可以清晰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补给联系。5.泉是地下水的自然露出点,只要条件适宜,任何类型的地下水都有可能涌出并形成泉。值得注意的是,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紧密相关,特别是在石灰岩地区的单面山构造,泉的分布最为广泛。此外,在断层发育的岩区,泉会沿着断层附近的透水层上升并涌出地表。

6.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澳大利亚盆地,也被称为自流盆地,其地质构造为一个巨大的向斜盆地。这里的承压水层被上下隔水层所夹持,含水层在湿润的东部山地露出并朝西倾斜。部分渗入地下的降水会沿着倾斜的含水层流向盆地中部。在盆地地势较低的地方打井,地下水会因受压而自然喷出,从而形成自流井。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然而,由于自流井的盐度较高,不适宜用于农田灌溉,但非常适合作为牲畜饮用水,因此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深层地下水与浅层地下水、承压水与潜水,这四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是根据其埋藏的深度来划分的,而潜水与承压水则是依据其埋藏的条件进行区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