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熊腿腿
作者
婷婷的勇敢世界
脉脉研究院的《人力迁徙:》显示,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人,大部分又被互联网公司消化了。人才的来源和去向依然指向各大互联网公司。主流互联网从业者“出圈”并不多见。相对于大环境对所有行业的影响,加入互联网公司,依然是非常上升的一个选择。翻开社交网络,更多的讨论和问答还是在讨论,如何跨专业加入互联网公司?而围城之中,也只有很小一部分人,主动做出了跨行的职业选择。随机跟几个转行了的朋友聊了聊他们的心路历程。在这里写下他们的奋斗故事,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个体差异,并不鼓励跟风和效仿。01
从阿里巴巴到京郊水果店老板
家人从不理解到支持
刘桐在环京生活圈的香河县城,经营着一家叫“一颗果子”的品牌水果店,用线上销售+线下配送的方式,服务着香河城区10万居民。在成为这家水果店的老板之前,刘桐在阿里巴巴做市场运营相关的工作。事实上,阿里不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早先在顶级4A公司的工作履历,练就了周到、细致、动手能力极强的职业技能。这些慢慢内化成了“聪明”“靠谱”“完美主义”等职业标签,贴在了他的身上。在他的阿里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受欢迎的搭档和伙伴。为什么离开阿里巴巴?他在香河长大,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在年双11之前,他可能没有坚定的想过离开北京或者说离开阿里。偶然的一次生病,帮他做了选择。年1月,在连续了数月的小夜大夜之后,他因血压直接飙到了而紧急入院。出院时医生给的建议是不能熬夜,一熬夜,血压又要控制不住的往上狂飙。而的血压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个非常危险的数字。如今再回想起辞职前的日子,刘桐自己也想不明白那段时间为什么就忽然崩了。他把一切归结于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这当然不是什么“缺陷”,但看起来他的确“不懂拒绝”,再加上打小家教中的那种担当和他自己说的自尊心在作祟,他把找上来的活儿都接了,没日没夜的落地执行。那些莫名自尊心的出发点,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结果,“扛不动,反倒给别人添麻烦了。”他说这些,指的应该是他自己突然住院几个星期,团队和同事分担了他的工作量。几个月后,考虑换个职业方向的刘桐在调研了餐饮、服务、零售和生产几个行业之后,综合比较选择了门槛相对低的行业—零售。至于最后选择水果这个品类,是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增长还没有行成强垄断的行业,毛利高,流转块,高频高单价,兼容性强,SKU数量稳定。虽然此前并没有零售经验,但是调研发现从事这行的人年龄多在40岁以上,保守派居多,但是线上业务还有很大优化空间,并且自己的履历很适合做线上业务。图片提供:刘桐如何线上+线下运营好一家水果店?刘桐很快发现,想做好一家水果店没有那么容易。隔行如隔山,生鲜的供应链首先给自己上了一课,起初水果一箱一箱的烂掉是常有的事,在损失了不少水果后,团队慢慢打磨优化,每天进货并存储在自己的专用冷库中,最后终于把损耗控制在综合10%以下。不仅如此,刘桐很快发现一家小小的水果店竟然还要面临和巨头的竞争。生鲜市场中,在线上有美团饿了么这样的线上巨头,线下也有更大更有实力的传统连锁生鲜,如何在巨头林立的赛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呢?经过刘桐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发现不管是线上线下,做零售最终拼的还是服务+价格。在服务上,线上+线下两手都在抓,水果店在线上用小程序,用户可以直接下单购买,效率上远远高于传统零售水果店。而在线下配送效率上,刘桐的“一颗果子”水果店也基本跟美团饿了么看齐,下单到送货上门,30分钟内必达。甚至有的顾客提了非标准化需求,比如顺道带个*瓜,蔬菜,馒头,他们也都顺手帮助带了;让把水果洗了,切了,也都满足。更关键的是,刘桐水果店的价格比比美团和饿了么低,因为刘桐不需要付给平台20%的抽成,再加上刘桐还不收取配送费,这就让刘桐的水果店在小区里极具竞争力。良好的口碑,也让水果店在在线上裂变而来的用户非常多,且粘性大,而线下的客单价高,对于店家来说,都是优质用户。目前线下:线上的单量比是1:1,营业额差不多2:1。如今刘桐和他的“一颗果子”在香河县城还挺红火。团队里7个正式员工,几个临时员工和几个backup的兼职大学生一起,承担起这家店线上线下的销售工作。日常流水稳定可控,大的节假日流水翻倍。图片提供:刘桐开水果店遭到家人反对,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做事方法当刘桐开始做水果店的时候,他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一辈子投身教育事业的母亲。儿子在大公司上班更符合她的期待,收入不错,还体面。“但是实际上”,刘桐表示:“父母有时候很难想象出年轻人的工作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大概就觉得是坐办公室喝咖啡吹空调打车叫外卖而已。”。后来刘桐用行动向家人证明了自己:“一颗果子”水果店在当地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认同者。想投资的,想加盟的人也多了起来。虽然都被刘桐以自己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婉拒了,但是家里人终于不那么反对了,他们发现“年轻人有年轻人做事的方法”。店里没有设KPI,全体店员对质量的要求大于数量。有时候宁可少卖一点,也要保证服务质量,比如配送速度,接待能力等。虽然此前没有零售经验,但是总结起来跟做用户运营差不多,水果这种没有很强标准化又严重同质化的东西,本质上来说在谁家买都一样,重要在于跟客户建立一种情感维系。前几天他们盘了一下,在店里累计消费块钱以上的,目前已经有一百多人。这对“一颗果子”来说就算是核心用户了。中秋定制了一百多盒品牌月饼,专门送给这些累计消费块钱以上的客户,光采购月饼就花了一万多。周边同行的店,他们可能的做法是能省就省,或者把这钱拿来做促销,但刘桐觉得不是,客情维护其实是一种身份的建立,一种关系的产生,已经不单单是买卖双方了。做过互联网运营的人,对用户的价值和体系往往有更深的理解。他想做的经营理念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每年服务人,或者户,每年每人或者说每户,消费一万,团队的目标基本就实现了。其他的过路客,散客,还有优惠客基本保证库存消耗和人气就可以了。明年的目标还是想做回北京去。因为刘桐觉得,县城的市场容量有限,天花板比较低。02
从互联网从业者到短视频博主
他每天在悉尼寿司店端盘子10小时
如今正在悉尼工作和生活的居土土有很多身份,互联网从业者,gapyear旅行者,短视频博主。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当初从上海万里迢迢的来到悉尼,所要面对的新生活竟然是:每天大概要花8-9个小时在寿司店端寿司或者洗盘子洗碗。为什么不做互联网白领而去澳洲打工?几个月前,他还是上海张江高科的一个朝九晚五的职业互联网人。从业三年,腾讯+喜马拉雅的从业背景,让他能够很容易找到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但是他做出了令人吃惊的选择:裸辞离开上海,远赴澳洲打工旅游。个人兴趣加上此前互联网公司的从业履历,让居土土练就了浑身运营技能:其中就包括了可以独立完成很有个人风格的短视频作品:一个人完成选题、写脚本、熟练的拍摄、剪辑、配音、后期等工作。他一直想成为一个粉丝多一点的短视频博主。既符合个人专业和兴趣,又能够工作时间自由的养活自己。虽然在国内有着比较好的职业背景,但持打工签证的外国人在澳洲,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以澳洲生活的这半年来,居土土一直辗转在各大面包店,便利店,炸鸡店,寿司店工作。图片提供:居土土他一直在努力通过短视频表达自己。在悉尼,每天数10个小时的工作之后,下班回家自己做饭洗碗之后(不够钱天天外面点餐),他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剪辑制作后在各大社交平台用ID“居土土”上传自己的vlog视频。他希望有一天,自己离开澳洲的时候,能够把这一年的日子从头看到尾。视频下面常常有不少网友为他加油打气,也有很多人羡慕他做出改变的勇气。但是他自己也说了,其实做出改变的那一刻,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打工比想象中辛苦,美景和创作短视频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支付了美金(每月人民币)之后,居土土签约住在悉尼的CBD,窗外就是悉尼大桥,不远处甚至能隐隐看到悉尼歌剧院。跨年的时候,从阳台窗户就可以看到跨年烟火。出门就是干干净净的海和一望无际的公园(澳洲的公园特别大)。能看到各种魔幻沉醉的落日。但是周一到周五,他都要早出晚归去寿司店打工。从学校里出来后的那三年,他一直在上海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忽然做起厨房的体力活儿,真的很不适应。这大概是他二十多年来做过的最辛苦的工作了。洗碗多了,人的指甲会因水的浸泡而分层,接触抹布的时候,布上的纤维会被手上的死皮勾住。每天大部分的工作时间都是站着,时间一长,连脚后跟都起了茧子。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环境带来的安全感。身体上的痛楚似乎将每个工作日的时间都拉长了。强烈吸引他的,是那些身边触手可及的风景。有很多在国内需要规划很久都不一定能去的地方,在澳洲随随便便坐个车就到了。每个周末,都是他专心创作短视频的时间。提前做好攻略,去城市里解锁自己没去过的地方。有时候一个人爬上山顶看城市的日落,独自去附近的海边吹风,还有一些时候,和一群陌生人搭车去*金海岸看海上烟花。悉尼夜晚的townhall是居土土最爱的地方,游客归巢,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坐在路边,安静地私语,街头艺人弹着钢琴,唱着不知道名字的情歌。他随时随地都会携带摄像机,这样方便把每一个小小的碎片时间都利用起来。而他这样努力创作的动力在于,在网络的另一端,有很多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