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物一名潜水员的故事交通运输部
TUhjnbcbe - 2023/3/4 18:33:00
北京儿童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5/9185960.html

踮着脚,掐着表,一秒一秒;火太猛,烟太大,生死瞬间。“甲板灼热,船舶被滚滚浓烟包围,不时发生爆燃,我们的4位团队成员冒着生命危险登船,带回了船舶‘黑匣子’和两具遇难者遗体。就在1天后,船突然沉没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副队长金锋接受了记者采访,回忆起其团队经历的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事故登船救援的26分钟,依旧心有余悸。

搏击风浪、深潜救援、生离死别……30多年来,这些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就是金锋和他的团队真实的工作写照。参加各种重大潜水作业多次、创下了米的氦氧表面潜水新纪录、率领团队下潜.5米、实现了我国氦氧饱和深潜水作业“零”的突破……每次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金锋总是第一个带头的“冲锋者”。

从一名普通的潜水员到我国饱和潜水事业的领*人物,从战斗在抢险打捞一线的潜水队长到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角色转换的同时,金锋感受到更多的是责任。他说:“作为一名潜水员,我要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潜水技术,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精做好,在实践中不断攀登潜水事业的巅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竭尽全力承担起人民赋予的重任,努力履行好代表的职责。”

金锋在做潜水前的准备工作。

一诺千金

千锤百炼始成金

金锋出生在江苏六合,家门前的小河培养出了他的好水性。年,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热播,壮阔的长江景象在金锋心里埋下了一颗“乘风破浪”的种子。学校组织春游,他终于有机会站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想到从事海上救捞工作的父亲,金锋坚定了做一名“水上勇士”的信念。

年,金锋接到“录用通知书”,成为原上海救捞局的一名潜水员。当时,父亲已办理了退休手续。出发去报到那天,父子俩进行了一场长谈。

“子承父业,救捞这一行你就好好干吧!”

“一定会的!”

铭记这句承诺,金锋一干就是30多年。他勤学好问,是师傅们眼里公认的好学生。年1月,原上海救捞局在福建龚嘴承接了水下工程,金锋与4名学友被派往工地实习。实习潜水时,每人配备了2位潜水师傅辅导。龚嘴工程,金锋合计潜了4班水,真切地感受到“手把手”的师徒情谊。他至今还记得工程副总指挥张登荣说的一席话:潜水员在水下要镇静,要清楚自己的任务,与水面保持密切联系,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水中行走。金锋后来在培养青年潜水员时,常常分享自己的感悟: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多动手。

真实的深海实践,远比理论学习艰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潜水员使用的是重装潜水装具,戴的是铜质大头盔,穿的是多层胶布叠加成的“宇宙服”,胸前背后还挂着数十斤重的铅块,脚穿笨重的铅质大头鞋,潜水员一身装具自重足足就有斤。

在一次潜水任务中,金锋的任务是为沉船穿引钢缆。每次下水,他都要在水下待上分钟。4月的渤海湾,水温只有3摄氏度上下,潜水员上岸后双手红肿得像胡萝卜。水下寒冷,但金锋心头始终有一把火,支撑着他完成一次次高难度的作业。“如意2号”轮、“阿尔蒂斯”轮、“世纪之光”轮、“奥圣65”轮等抢险打捞工程,*河小浪底工程……金锋一次次历练着自己。

敢拼敢当

潜得下去捞得起来

打铁当需自身硬,更何况他们就是水下的“铁人”。

年,原上海救捞局工程船队开始对潜水员队伍进行整合,成立了潜水队,金锋是第一批队员。当时队里潜水员只有20多人,潜水队员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大胆探索海洋尖端开发领域。金锋善于学习,敢于攻坚,潜水技能日渐提升,他先后多次参加海上油气田平台检验、海底油管检修工程,还参与了宁波常洪隧道市*建设、秦山核电厂取水口管段沉放等海洋工程。18年的潜水历练,金锋在实践中成长,年上半年,他被提任为潜水队副队长。

年“春晓”油田水下漏浆点修复工程现场,水深、风大、浪高,水流紊乱,深潜水作业最大水深达米,而且没有使用饱和潜水设备,采用的是表面氦氧混合气潜水。如此大深度氦氧混合气潜水,在国内外都是首例。

氦氧表面深度潜水是最危险的,潜水员带着气瓶下去,单靠一根脐带(气管)连着上面,脐带一旦被卡住或被锋利物割断,生命线就断了。由于潜水员呼吸的是高压氧气,身体内大气压达11个以上,返回时不能直接游到水面,而需要经过逐步减压。

当时大家心里都没底,稍微出点问题都有可能是致命的。金锋一句“我先下”,第一个下潜,一下稳定了*心。

“以前没潜过这么深的水,心理压力都很大,头一天晚上睡不着觉,但等到潜水时,却并不害怕,那时担心的是能不能潜到那个深度,活干不干得好?”金锋回忆。这次潜水,他与同事一起创下了米的氦氧表面潜水新纪录。

和金锋一起进单位的潜水监督徐震涛告诉记者:“危险时刻,金锋一定是第一个冲上去。他的胆量和技术让大家心服口服。”

大风浪中探摸难船破口是最危险的,而年轻的潜水员往往经验不足。于是,金锋经常亲自下水,有时为了抢时间,他连续下潜几班水。年年底,上海打捞局首次启用米饱和潜水设备。在这次海底输油管拆换作业中,金锋与队友们一起出潜28人次,深海工作个小时,饱和潜水深度达.5米,实现我国氦氧饱和潜水“零”的突破。

年1月,金锋作为饱和潜水总监带领上海打捞局饱和潜水作业团队在南中国海成功下潜至.5米,创造了我国饱和潜水作业纪录新的国家深度,使中国深潜水技术作业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实现了交通运输海上应急处置和服务保障能力新的重大跨越。

年3月23日,经过上海打捞局技术团队近多天的打捞作业,沉没天的“世越号”重见天日,还逝者以安息。多页技术标书,64份相关设计及计算分析报告,60版覆盖不同作业阶段和作业内容的技术及施工方案……这是一场体力的较量,也是一场技术的大攻关。作为潜水总监,金锋与同事们一起用智慧、汗水和“工匠精神”,在大吨位沉船整体打捞这个世界难题中贡献了中国智慧,成就了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

“给我准备装具,我来潜一班水。”金锋准备下潜探摸。

跃向深蓝

建设一流潜水队伍

行走在祖国的大海深处,挑战人类的生命极限,站在世界潜水行业的制高点,这是历代救捞人的“深海梦”。

作为上海打捞局救捞工程船队副队长,金锋正在努力建设一支有技术、能战斗、能吃苦、能奉献的国内一流的潜水队伍。随着饱和潜水的发展,他带领的这支潜水员队伍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共有潜水员60名,其中55人持有饱和潜水证书。

潜水员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队里年轻人多的特点,金锋建立了“师徒协议”制度,让老师傅在技能的传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潜水员,增强了师傅的责任感。年4月,“金锋潜水技术工作室”挂牌成立。

大嗓门、壮身板,金锋乍看之下有点“粗”,但他粗中有细。在安全操作上,他严格把关,心细如发。他说,水下环境瞬息万变,很容易给潜水员造成伤害,引起致命危险。他要求潜水员把每一次潜水都当成人生第一次,不能有半点马虎。对于队员在日常训练中的安全习惯,他总是反复强调,比如戴安全帽时把带扣系紧、电弧切割规范使用、盘钢丝时严禁站在钢丝圈内等。在训练计划的执行上,他一丝不苟、一毫不让,当日的训练项目必须完成。

没有任务时,他每天都会很早起来,带着大家长跑。下午训练后,组织大家进行各种健身活动,还外聘体能教练进行专门训练,把队员们每天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活力。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金锋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会上,总书记悉心询问了打捞事业发展情况。金锋介绍了上海打捞局发展情况和我国专业救捞队伍的发展历程。他说:“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从体制上建立了遍布沿海的海上专业应急抢险和救助打捞力量,代表国家履行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的职责,同时履行相关国际公约义务。”

“船舶大型化高端化是世界趋势,海上应急救援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今年全国两会,当选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金锋告诉记者,海上应急救捞作为海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同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外交以及海洋权益维护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的救援过程就是一个例证。他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海上应急抢险打捞行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特别是支持深远海应急救援装备配置和技术研发,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维护国家权益等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短评

挑战深海勇于追梦

他是大海深处钢铁身躯的蛟龙,是国家专业打捞队伍的排头兵,是中国饱和潜水事业的先行者。他出入深海,用火热的赤子之心对抗冰冷的海水。水下一潜,肩上担的是责任,手上托的是希望。

抗狂风,斗恶浪,敢担当,能忘我。作为潜水队长,金锋冲锋在前,“有危险我先下”,带出了一支有技术、能战斗、能吃苦、能奉献的一流潜水队伍,凭借“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潜得下去、捞得起来”的实力,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自打从父亲手中接过这身潜水服,他就已经决定要把祖国的荣耀写在大海深处。潜水员的作业深度代表了国家的实力,他带领我国第一支饱和潜水作业队伍,向着深海领域不断冲刺。.5米,实现我国氦氧饱和潜水“零”的突破;.5米,创造我国饱和潜水作业新的国家深度,使我国深潜水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米、米,他和他的团队正向新的深度迈进!

挑战深海,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金锋身上充分体现了交通人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可贵精神,引领成千上万的交通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中奉献拼搏;鼓舞五湖四海的交通人以刻苦钻研、岗位成才的工匠精神,执着攀登事业新的高峰,竖起一座座不倒丰碑!

(作者:董权慧、中国交通报记者施红兵图片:上海打捞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一名潜水员的故事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