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设计师价值观的冲突与挑战
【摘 要】当今社会下又出现了“新常态”这个词,所谓“新”就是“有异于旧质”;而“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在艺术界这种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面对这种新常态,设计师有了很多新的不同的机遇,也有了很多新的冲突和挑战。一是当我们设计重组也就是新的资源整合的时候,不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二是我们在学术研讨时不要过于追寻高大和完整,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细微的变化、差异的变化,在于微小之处见真知。三是重新审视设计价值,也更应该肩负起设计师的责任。本文从新常态下的一些社会现状来阐述和剖析了设计师的生存心态,和如何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来面对冲突与挑战。
中国论文
【关键词】新常态 设计师 机遇 挑战 责任感
1 新常态下的设计师艺术化生活
设计(design)源自于拉丁语的“Designara”,这种是对于进行某种创造、计划、方案的展开过程,即头脑中的构思行为并呈现出实物的过程。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群,我们称为设计师。有人称设计师为拥有独具匠心思维的男神和女神,有人也称他们为天生劳碌命的作图工匠。而我觉得设计师是水,设计是情怀,设计发现问题,设计师解决问题,设计师设计的是生活,这种水般的情怀无处不在。而在当今社会下又出现了“新常态”这个词,所谓“新”就是“有异于旧质”;而“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在艺术界这种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面对这种新常态,设计师有了很多新的不同的机遇,同时也有了更多新的冲突和挑战,当我们面对这种冲突和挑战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设计师难免有了更多的思考,对设计之路的思考,对生活之灵感源泉的思考?对自我定位的思考。
艺术化的生活往往是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是一种物质之美与一种精神之美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人们的文明生活的最高形式。设计师可以主导着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创造艺术化的生活,这也是人类对自身未来的重视,更为符合人类之本,是一种向往自由的、艺术的,如水般包容着生活的行为。在现在这种新常态社会下的艺术化,其实是有异于旧制的,我们更加会注重一些物质之美与精神之美的融合,明白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当然,有了机遇自然也有了挑战,在新常态下的新气象和现状的控制,也是给设计师把控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问题。
当我们可以在设计师设计的更美好的环境空间中生活时,无疑是自身的一种愉悦。在新常态中我们会提倡几个方面, 一是设计重组,也就是新的资源整合;二是我们在学术研讨时不要过分的去追求一些虚无的高度和价值,我们更应该注重细节的变化、差异的变化,在于细小之处见真知;三是重新看待设计的价值,发现其中的一些价值。其实这不仅为教育界学术讨论的今后研究方向给了意见,同时也为论坛学术如何举办指明了道路走向。我们可以把这三部分好好地去把控,从而让新常态下的设计师,从容不迫地迎接新的思维和新机遇、新挑战。在每一个设计师的眼中,大自然无疑是最神秘多彩的灵感来源,每个设计师也都希望可以与自然更深层次的沟通,在新常态下我们更不能忘记与环境的沟通。在此我不得不提到我特别喜爱的一名设计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他的建筑作品经常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和艺术魅力,其独到之处就是在于他对材料的独特理解。他的一系列泛神论的观点决定了他对材料天然特性的尊重,他不但非常注意观察大自然的生物世界的各种奇异生态,而且对材料的内在性能,比如包括冷暖性质,岩石文理,各种色泽,结合力学和化学性能等等进行仔细研究。赖特先生认为“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故事。对于每一个创造性的设计师来说,每一种材料都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声。”如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更是艺术化生活与自然结合的超级完美的典范,从而实现了“方山之宅”的建筑梦想。我们看到那个建筑,便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草坪、腰桥、道路、车通道、阳台,他们都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巨大的露台会扭来扭去一般,像恰似瀑布迂回。地面自每一平方展开的岩石,就这样突然下落了一般,眨眼一看,这整个建筑像是突然从土里长出来的似得,也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赖特这个著名建筑师赋予了这个伟大艺术品激情又沉稳的效果,艺术化的生活的全面震撼的诠释。在新常态下这种艺术的激情不应该消失,我们应该本着艺术化的思维去完善细节处与自然的融合,让每一张艺术语言都充满自己的声音,这样在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时候无疑是一种更强大的艺术力量,可以发出更大更强的声音。
2 设计师职业在新常态艺术化中的现在
设计的艺术发展过程一直推动着我们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大进步,人类社会的改变也无处不在地影响着设计艺术这个东西的轨迹。在艺术新常态下的今天,这种轨迹还在继续进行着并且一直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作为设计师,我们更应该在设计的艺术化态势中发现社会文化变革、艺术与科技的影响以及适应的可能性,将这些当作是艺术发展态势的重要问题。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作为一个创造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社会和文化思想的一种反映,每一个设计师多少都会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透露出自己的社会经历和文化思想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文化品味。
比如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派艺术家毕加索,他见识到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时,却在他想急切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碰上了西班牙殖民地战争遭遇失利。一系列激烈的*治斗争都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尤其是巴塞罗那更是受到了重创。在遭受了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下,使得毕加索在潜意识里产生了忧郁的情绪。当毕加索迁至巴黎,当时的他不仅十分的落魄又很贫穷,他住进了一处十分怪异而及其破烂的住所“洗衣船”,其实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场所。与此同时,毕加索在一个蒙蒙细雨的日子里邂逅了17岁的奥莉薇。于是在奥莉薇爱情的滋润下温暖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失去信心的心灵,于是毕加索笔下沉沦痛苦的一系列蓝色,也开始逐渐有了跳跃活泼的色彩。细缓地燃烧掉以前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都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归属的喜悦感。 在毕加索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中,他对人物百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穿衬衣的女子》这一作品中,表现了一位身着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在黑暗中涌现的胴体,坚定地流露出年轻女子的清高与自信。这可以说都是他的社会经历和文化思想的反映,让他有了一系列的创作,虽然是画作但也是他自己设计的画作,我们设计师该从大师的经历和画作中读懂一些深层次的共鸣,去感悟生活,去接受挑战,去发现新常态下的美。
但从设计艺术某一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社会的理想,或者可以说这是要求、或是幻想、或是期望、或是一种责任。
对于中国的设计,记得听过一段吕品田访谈中的话:“中国的设计须要补课。设计这个词是现代的一种工业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特定的实践形态。具体而言,我国的设计的发展是大跨越式的,其速度非比寻常的快。在中国,设计这个东西感觉是几乎在不与社会化接触的情形下就生产出来了,突然一下子就从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导致我们目前的设计都处于所谓的高端,可谓是一种超越性设计。但实际上我们都明白,我们的设计履历中少了一大段艰苦的学习经历,我们没有受到任何的启蒙教育,在基本的训练和生产实践这方面也旷了很多课,我们都只想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因此对设计这个东西,我们一方面觉得很熟悉,尤其对搞艺术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似乎只要是会画点画就可以上手了似得;一方面又觉得很生疏,生疏得大众人民和厂商至今仍不太清楚设计为何物,就连许许多多设计师对于自己,也不明白设计的目的何在。究竟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又可以使用什么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要发展中国设计,要使中国设计可以健健康康地发展起来,就不许乱来,而该从最基础的‘认字’开始,要从设计这最基本的两个字开始,要明白其字的意义,掌握其字形和写法,然后还要懂得它在社会化大语境中的意义,仅从单一的角度是无法深入设计的。”这些话让我感触颇深,中国大跃进式的设计风潮让我们都忧心重重,设计的艺术化态势也该更认真起来,在新常态中,设计师们更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目的何在,以相对健康的心态来引领健康的艺术化形式。
3 设计师的责任
在这个思想比较自由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在梦想成为设计师,也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现实与理想中奋斗着,虽然说的比较通俗,设计师总是拿着别人的钱财才为客户服务。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任这个词会成为设计师的实现价值的起点,设计师的责任更多地体现在实现价值和对艺术化生活和形式负责,在新常态下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艺术也重新审视设计师的责任,我们应该更加负责任并从细节之处去研究去学习去完善。
首先,用自己已经具备的欣赏水平去追求设计,创造生活的艺术美,让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从而去创造一些东西。比如著名设计师Arne Jacobsen于1958年设计的蛋椅子,这个家具蛋椅的设计理念也经常被引用在家具教科书上。这个人性化的设计十分温暖人心,他可以把人包裹在其中从而使人们很有安全感,这种以人为本的创造力十分实用而且也很美观。这种Egg Chair,是这半个世纪以来在世界上最畅销的经典款式之一。雅帝的家具采用的是玻璃钢内坯,并在内有定型海绵的,外层是进口羊毛绒布或者进口真皮(进口羊毛绒布颜色有很多样,全进口真皮包括红、黑、白、棕),这种全手工打造,具有回旋功能,整体看上去高贵典雅也是品质的保证。
其次,心平气和地去做一些以人为本的设计,设计师所创造出的东西无疑也是为人类服务,我们应该放下世俗的物质约束,用设计师这个职业特殊的眼光去创造出不一样的生活。我认为大家都应该做一个富有责任感的设计师。屠格涅夫说过一句话:心气不可征服。我想设计师的心气更加不可征服,虽然在无数个熬夜作图的夜晚我们都有一些无奈,一些迷茫,但我认为任何一位选择设计师这个职业的人都不会后悔,都会为自己的努力骄傲。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艺术的、品质的生活,也在艺术化态势中有着良好健康的发展,我认为设计师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做有良心的、有梦想的设计更是尤为重要的。设计有三种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每一种水平都需要设计者使用不同的方法,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人意识、情感、存在意识等的反应。这些反映都取决于人的本身,设计师更是与人类密切相关交流的职业,我希望我们可以怀着一颗责任心去做一名设计师,运用各种方法,为中国的设计界出一份力,创造一个健康艺术化的氛围,这些都是设计师职业的骄傲。
对于设计师职业,我想说,想念念不忘,未来终有回响。前路慢慢,前路艰辛,但我们为自己而骄傲。在新常态下的今天,我们设计师需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勇敢地迎接机遇和挑战,不放弃我们的一分一毫的原则,但也不阻止一分一毫的创新思维的产生,严谨中有创新,细节中见质量。生活还在继续进行,我们不是将就,而是讲究,设计师们是注重大家的感受和需求的职业,我们的原则是不但要做,并将其做到极致才是成功。
参考文献
[1]《新常态,新在哪?》.中国人民日报,2014年8月4日刊.
[2]徐伟新等.《中国新常态》.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1日版.
[3][英]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著,蔡承志译.《创作大师――从乔叟、丢勒到毕加索和迪士尼》.中信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4]左佐.《设计师的自我修养》.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7月1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