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重磅中科院发布2021年度科技创新亮点
TUhjnbcbe - 2023/5/12 21:22:00
白癜风怎么食补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26/8890845.html

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正式发布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据悉,这些成果的筛选,经过了中科院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推荐,并参考了广大网民的意见。

中科院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共14项,分别为:

1.低温制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于年4月15日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零下摄氏度)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零下摄氏度)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

2.新冠肺炎抗疫科研工作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在病原鉴定与溯源方面,最早检测到新冠病*基因并首个成功分离出病**株。在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合作研发的6个新冠检测产品获国家药监局审批,15个产品获欧盟CE认证,产品销往德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在疫苗及抗体研发方面,成功研发国内首个获批临床试验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全球首个获批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灭活疫苗。

3.中国“人造太阳”实现1.2亿度秒等离子体运行

年5月28日,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

4.地球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取得重要成果

地球大数据具备宏观、动态、客观监测能力,可对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及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把大范围区域作为整体进行认知,为SDGs的相关指标特别是跟地表环境参量密切相关的诸多目标提供大尺度、快速和多维度的丰富信息,同时也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监测和评估提供支持。

5.自研无人潜水器成功用于深渊极地科考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多次连续、稳定、可靠的万米下潜,并实现科考应用。“海斗一号”以其独特的“三合一”多模式操控和作业模式,同时具备多种类型潜水器的功能,既能大范围自主巡航探测,又能实现实时定点精细观测,还可以通过机械手坐底作业采样。

6.探索极端宇宙取得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和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在探索极端宇宙方面取得重要突破。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了12个超高能宇宙线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拍(千万亿)电子伏的伽马光子,这是人类迄今观测到的最高能量光子。同时,还精确测量了被称为高能天文学“标准烛光”的蟹状星云的亮度,最高能量超过1拍电子伏,达到了人工加速器最高电子束能量的两万倍左右。

7.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研究取得原创性突破

年9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科学》杂志发表重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研究团队利用化学催化剂将高浓度二氧化碳在高密度氢能作用下还原成碳一化合物,然后通过设计构建碳一聚合新酶,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又聚合成碳六化合物,再进一步合成直链和支链淀粉。

8.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创始主任陈秀雄与合作者程经睿在偏微分方程和复几何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结果”,他们解出了一个四阶完全非线性椭圆方程,成功证明“强制性猜想”和“测地稳定性猜想”这两个国际数学界6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解决了若干有关凯勒流形上常标量曲率度量和卡拉比极值度量的著名问题

9.ADS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实现百千瓦高功率连续束流稳定运行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坚持自主创新,经过十年科技攻关成功研制了ADS超导直线加速器样机(设计能量20兆电子伏特),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10毫安连续波质子束加速和百千瓦、百小时稳定运行,最高束流功率达千瓦,可用性好于93%。

10.保护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支撑东北黑土保护

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作为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发起及核心研发团队,联合相关研究与推广单位,历经15年先后总结研发了保护性耕作四大主体技术体系,即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秸秆覆盖宽窄行免耕技术、秸秆覆盖垄作少耕技术、秸秆覆盖条耕技术;研制出高性能免耕播种机、秸秆覆盖条耕机等配套机具;为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了适宜的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具。

11.中科院多项科技成果助力北京冬奥

中国科学院多家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和相关科技成果,助力北京打造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技术创新,攻克大量小语种面临的专家知识匮乏和资源稀缺难题,把中文语音语言技术拓展到60个语种,将助力冬奥会跨语言沟通和多语种信息发布;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开发出高储氢密度和放氢速率的合金储氢材料,将延长手持氢气火炬续航时间,助力冬奥会火炬传递;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滑雪场造雪、储雪、雪质保障和赛道维护等方面,为冬奥会雪上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跳台滑雪、冬季两项等外场雪上竞技体育项目上,攻克了精准、实时、可视化气象保障技术,为国家队训练和比赛提供全方位气象保障支撑和辅助决策支持。

12.实现单分子多维度内禀参量精密测量

精确测定分子的化学结构、识别其化学物种一直是表面科学的核心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侯建国、王兵、谭世倞等科研人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采用融合STM、AFM、TERS等扫描探针技术策略,发展了STM-AFM-TERS联用技术,突破了单一显微成像技术的探测局限;利用这一高分辨的综合表征技术,以并五苯分子及其衍生物作为模型体系,结合电、力、光等不同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电子态、化学键结构和振动态、化学反应等多维度内禀参量的精密测量。

13.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揭示月球演化奥秘

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等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岩浆水含量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证明,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为撞击坑统计定年曲线提供了关键锚点;月球晚期岩浆活动的源区并不富集放射性元素,并且月幔源区几乎没有水。

14.我国量子计算优越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等组成的科研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系统的量子计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使我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科技成果不断产出,并持续通过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磅中科院发布2021年度科技创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