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这位老人家名叫王长发,今年76岁,他家住山西省临猗县一个叫西水南的农村,这个村子以种植优质白菜而闻名遐迩,作为村子里的名人王大爷却是以修理手艺出名,似乎让人感到诧异,然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的儿子和儿媳在县城经营着3家中型超市,家庭收入在村子里也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他近两年关了修理部,开始走村串巷重操旧业干起了磨剪子戗菜刀的老本行,每天赚着零花钱,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的故事。
这是近日一个周日的下午4点钟,王长发大爷在县城一个居民小区的大门外支起了磨刀摊位,机动三轮车上的喇叭重复播放着“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吆喝声,伴随着砂轮磨到的刺耳声,响彻在小区的上空,小区的居民不停地拿着剪子菜刀来到这里,王大爷的生意很快就开张了,大爷是县城居民取得常客,大家对他的手艺非常认可,大凡只要他的喇叭声响起,生意一直很不错。
“磨剪子用菜刀这个老手艺现在几乎消失了,老师傅死的死,停得停,年轻人也不愿意学,老先人传下来的手艺就这样白白丢了,我于心不忍,对于我来讲这就是个曾经养家糊口的行当,放不下啊!”王大爷忙里偷闲坐在车里抽烟的时候开始给摄影师介绍他的人生故事。
王大爷老家是河南郑州,家里有兄弟姊妹7人,他排行老四,小时候的那个年代吃不饱是常态,22岁那年便跟上乡*来到了运城市盐湖干起了挖盐工,仗着身强体壮,每月赚来的的钱有七八十元,足足要比上班的人还要高处一半之多,吃苦耐劳的他人缘极好,3年后经乡*介绍招亲到了临猗县的西水南村,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从此在当地落下了脚这下了根。
我小时候家境贫寒,从来没有上过学,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否则我就会在盐化局一直干下去甚至可以转正成为正式工,结婚成了家肩上有了担子,要是老老实实当农民肯定光景过不好,不安分的我就拜了邻村的葛师傅,跟上他学会了磨剪刀戗菜刀的手艺,开始利用空闲时间走村串巷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一年下来收入虽说不是很多,可是有这一份额外的收入,我家的日子过的肯定要比普通农户好的多,就这样干了10多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土地下放,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身力气的王大爷有了用武之地,一个人在村子里种了10多亩蔬菜,主打村子里有名的特产‘水南白菜’,他说那个时候就是一个人干,都不让老婆到地里来,家庭的收入好了,王大爷的心也大了,总觉得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修理业,也许是机缘所致,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南方一个卖打药泵的客商,在他传授下学会了打药泵修理技术,王大爷便在邻村开了一个打药泵,潜水泵,配雾器的修理部子,这一干就是30年,他靠着自己的好技术和信誉,把修理部子的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一直干到了3年前老伴去世才停了下来。
一儿一女成了家,大爷的人生任务也算完成了,特别是孝顺的儿子和儿媳在县城里经营了一家中型超市,算是村子里不多的成功者,能干的儿媳把生意打理的红红火火,接连在县城与人合作又开了2家中型超市,孝顺的儿子儿媳让大爷安心在家里养老,可是一辈子喜欢修理的王大爷却难不住寂寞,每天不摆弄摆弄旧机器心里就发慌,老了又不想给孩子们添乱,随后就开上三轮车重操旧业干起了自己老本行,走村串乡开始磨剪子戗菜刀。
“对于我来说干这个老本行纯粹就是个人爱好,不在乎赚钱多少,一个是放不下老手艺,另一个就是找个干的,让人想不到的是,从我开始干起来生意便异常的好,现在干这个的人很少,平时的大客户就是县城了的饭店酒店,厨师们用刀多,隔一段时间就要去修理一番,其次就是进小区,往往在一个小区一干就是大半天,特别是到了腊月里,当地人都有磨剪子磨菜刀的习惯,忙的的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一天下来最多要磨六七十把剪刀和菜刀。”
王大爷说以前磨剪子磨菜刀全部是手工,速度慢了很多,现在用的是自己发明的电动机器,一般10分钟就搞定一把,一把刀收费5元钱,一天下来有多元钱,对他来讲就相当可以了,最早的时候磨一把刀才收0.15元。
王大爷介绍说:“磨剪子磨刀原理一样,主要是开镗,镗开得好,磨起来就很快,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的老功夫,磨完刀用眼睛看一眼就知道好不好,随身还要携带一块旧布头,最后当着客人的面实验切布头,只要剪切布头利索,磨出来的的刀刃很锋利。”
为了自己外出干活方便,老人花钱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有手艺从来都不会多花钱,所有的修理工具都是自己发明制造,没有文化不懂电器就去请教别人,自己做成了逆变器,用电瓶带动车上的喇叭和电动磨刀砂轮,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小车兜里装上了简易工具就成了一个流动修理部子。
王大爷干修理业时间长了精通修理机器,还能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他把一些废旧材料用到了极致,用大型旧锯条分割做成了手锯,一个卖价80元,不但废物利用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老人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他说:“我儿子儿媳事业有成,也很孝顺,逢年过节都给我买来好多礼物,平时隔三差五的回家来看我,常常电话联系打听我在哪里干活,催着我回家,叮嘱我少干会不要累坏了身体,我也知道不能给孩子们添乱,可是只要出来磨上剪刀和菜刀,我就停不下来,实在放不下这老本行,想一想有可能要失传心里就发慌,儿子现在当老板有他的事业,肯定是看不上这个手艺的,自然是不会学的了,想起这个事情我就感慨,没有办法,时代要发展,社会在进步。”
人老思乡,叶落归根,王大爷同样有情结,前多年几乎是年年要回到老家去看一看父母,近些年双亲辞世,他是3年返乡一次见见6个兄弟姐妹,他说:“其实我现在重操旧业也是一种怀念父母之心,小时候老父亲就是当地有名的磨刀匠,这个老手艺在童年就有机身的印象,直接影响到了我的成年,有幸遇到了靳师傅教给我老手艺,每天拿起家伙什,就能想起逝去的父母,权当就是一种纪念吧。”
王大爷今天是下午2点钟出来,转了2个居民小区,磨了10把菜刀,已经是下午5点钟了,忽然接到了儿子的电话,为了不让孩子担心,便收拾了东西开着机动三轮车回家了,溜走的时候他说:“村子里的同龄人经常问我为啥不停下来休息休息,我回答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活着能动就要出来磨剪子戗菜刀,这是我对老家的一份情结,也是对老手艺一种传承,没有能力传下去至少在自己手里不能断了,希望有一天能遇到一个徒弟来继承,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进步,剪子菜刀总是要磨的。”
王大爷熟练地驾驶着三轮车走上了回家的路,车上的红喇叭重新响起了“磨剪子来,削菜刀。”的河南口语吆喝声,渐行渐远的声音愈来愈小,也许在某一天街头巷尾再也不会听到这种传统手艺的吆喝声了,可是这个老行当将永远记录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