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顺义妈妈一年为娃花掉近百万她们就是现实里
TUhjnbcbe - 2023/6/12 20:15:00

作者:张睿编辑:康晓

出品

深网·腾讯新闻小满工作室

“在孩子教育方面,我们就是现实里的顾佳”,聊起最近的热播剧《三十而已》,一位孩子就读于北京顺义某国际学校的家长李丽告诉《深网》。

坐落于顺义区后沙峪镇的国际或者双语学校的家长,习惯性地被划分到“顺义妈妈”的圈子里。这些“顺义妈妈”,聚集在海嘉、新英才、鼎石、德威等一众当地国际或者私立双语学校的家长群里。

与公立学校学生大多要参加高考不同,这些在私立和国际学校就读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要为申请国外的大学做准备。

“不敢想常青藤学校的offer,能进TOP的学校就很知足,那种能将孩子送进哥伦比亚大学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偶像”,顺义妈妈林清对《深网》表示。

《三十而已》里面的“太太圈”将“牛娃”效应无限放大。圈子里的马太太因为将儿子和女儿送进了牛津大学,在拍照留影时一直处于“C”位。

今年美国常青藤有8所学校在3月26日公布offer,RD阶段8所学校共发放了张offer给到中国籍学生。其中、哈佛大学6张、普林斯顿大学6张、耶鲁大学8张、哥伦比亚大学9张、宾夕法尼亚大学61张、达特茅斯学院7张、布朗大学6张、康奈尔28张。

从生源分布上看,海外高中的中籍学生占比较多;而在国内高中里,北京及上海公立学校国际部被录取的学生占多数。

为了能让孩子拿到国外知名高校的入场券,顺义妈妈们大多放弃高薪工作,全职“陪学陪练”;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顺义妈妈们就开始调研和择校。

在《三十而已》里,顾佳为了让儿子上心仪的学校,背负了近千万的贷款将房子换到了学校附近的高级公寓;为了能让业委会会长王太太给儿子写推荐信,顾佳可以光着脚陪着王太太走楼梯。

不过,顺义妈妈林清对《深网》表示,不要将顺义妈妈脸谱化和标签化,“在双语或者国际学校读书的孩子只是走了一条与国内高考不同的道路,是教育理念的差异。就像森林的生态系统,这里面既有大树、灌木,也有低矮的草丛和青苔,各个生态都有自己的活法,都在自己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著名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于年建立,最早是为解决各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和其他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原则上,这类国际学校不招收中国籍学生。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教育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尝试双语教育及国际教育的民办私立学校纷纷成立。与此同时,一些公立学校也开始创立国际部,试水国际教育。

大部分“顺义妈妈”选择的双语私立学校,既接收外籍学生,也接收中国籍学生。《深网》对话鼎石、新英才、海嘉、培德书院(已经关闭)等私立双语学校的多个家庭,试图勾勒出走国际学校教育这条路中家长和孩子面临的抉择和难题。

圈子焦虑

“进了国际学校才发现,起点比自己高的却远比你努力。我家娃周围的学生家长身价几亿的不在少数,但他们周末照样会去海淀*庄补习语文或奥数。”顺义妈妈宋娟告诉《深网》。

李丽则有些后悔把孩子送进了国际学校,“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孩子的特长我都有些力不从心”,在她的眼里,与孩子的同学相比,自己已经跟不上“圈子的节奏”。

李丽的儿子在顺义某私立学校读3年级,在外人眼里,英语流利、围棋已经达到专业级别的儿子已经足够优秀,但在李丽眼里,儿子要“补的课”还很多。

“他的那些同学,周末不是在马术、冰球等训练场就是在去各种比赛的路上,有些同学还会在暑假去非洲做社工,参与保护非洲野生动物,参加各种我叫不上名的夏令营或冬令营,对比自己的情况,感觉自己为儿子规划的太少了”,李丽说。

同样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读书的宋娟很理解李丽的焦虑。“刚开始,感觉我们进了个假的国际学校”,在宋娟的认知里,原以为私立或国际学校的孩子都在放养,初中之前不用怎么抓学习。

“真的上了私立双语学校后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这里的竞争远比公立学校大的多。”宋娟说,在公立学校,走传统高考这条路,学习成绩是主要的考核标准,但在国际学校,除了学习成绩外,还需要评测个体综合素质。但综合素质的考核没有固定的量化标准,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只能尽可能的给孩子多报些兴趣班,我们周围没有不报班的”。

据《深网》翻阅部分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条件发现,除GPA(高中平均成绩)、托福成绩、SAT(包括推理测验和专项测验等)外,还需要考量个人综合素质。在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申请的学生需要向所申请的大学证明自己具有清晰的职业目标与规划、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社区服务的经历,对社会有使命感等多元化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考核体系下,培养一两项“拿的出手”的兴趣爱好,就成了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孩子的必选项。

“就像木桶定律,必须在申请学校之前补上必要的短板”,宋娟说。

在《深网》接触的5个家庭里,有两位孩子在学昂贵的冰球课,一位孩子在学马术,一个孩子围棋已经达到专业级别,还有一位孩子已经参加过职业级的游泳比赛了。

曾在私立双语学校任职老师的卫立告诉《深网》,私立学校的孩子去参加职业比赛就是奔着拿名次去的。

“没去过多伦多观看职业冰球比赛,都不好意思对外宣称自己的孩子在学冰球。因为在写申请时,你不能只写擅长冰球,仅擅长并不能加分,只有在职业比赛中拿到奖项才有加分的可能。“

但真正能在职业比赛拿到名次的都是极少数,大多数是“陪练”的。

“为了能让孩子将来能申请到国外有名气点的学校,我们必须将孩子的申请简历塞的满满的,但总觉得做的还不够”,李丽说。

李丽和宋娟算是顺义妈妈的典型代表,在她们眼里,既然选择了国际学校这条路,家长就没有资格“放养”和“佛系”。

对此,同样将孩子送进私立双语学校的王悦却表示了不同的观点。“我觉得没必要太过焦虑”,王悦表示,“这只是一部分顺义妈妈的状态”。

在王悦看来,将孩子送进私立学校读书,是为了发现孩子在学习之外更多的可能性和优势,至于以后是否会去国外读书,并不在考虑和计划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多给孩子些陪伴,开发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和潜力就行”,王悦说。

王悦的孩子在某私立双语学校读书,即将升入学前班,一年学费21万8千元。为了节省送孩子上学的时间,王悦已经将房子换到学校周围的某别墅区,周围不少空着的房子都是租给在顺义上私立或国际学校的家庭。

虽然坚持自己是“佛系”妈妈,但王悦的日程同样被孩子的各种兴趣班排的满满的。游泳和潜水之外,王悦的孩子已经打了1年的冰球。王悦解释,孩子打冰球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不是为了参加职业比赛,为将来申请国外大学加分。

李丽认为,家长带孩子学习冰球这类花费昂贵的运动,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拓展孩子和自己的社交圈。

对于“顺义妈妈”中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状态,老师卫立对《深网》表示,主要是家长对孩子教育认知的差异化造成的,但也与羊群效应相关,如果周围都是所谓鸡娃的家长,相互比较后就很容易焦虑。

“从近几年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看,顺义妈妈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每年能被藤校录取的中国学生就那么几个,别说藤校了,能进美国TOP的学校已经很不错了。”

财力的PK

“走高考这条路能培养出一个‘牛娃’就行,但走国际学校这条路,不仅要培养一个‘牛娃’,还要有一个有实力的家长做后盾”,张萌说。

张萌算是非典型的“顺义妈妈”,兜兜转转5年后,张萌让读二年级的女儿重回公立小学接受教育。

张萌的女儿,幼儿园是在李亚鹏投资创办的培德书院读书。对于投资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李亚鹏曾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是为了给女儿呈现交融西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所新式学校”。但他的女儿并没有在这所学校读书。

“当时选择送女儿去培德学院上幼儿园,是这附近所有私立双语学校中的最优选项,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学费一年12万多,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女儿读二年级时,不得不转到另外一所国际学校,因为培德书院倒闭了”,张萌说。

年,因为被爆出没有小学部办学资质,培德书院被关停。但真正让张萌下决心将孩子转到公立学校的并非是培德书院关停这件事,而是家庭的一些变故。

“因为与投资人在管理理念上的分歧,从年开始,我老公创业遇到困难,我们家已经支付不起国际学校每年几十万的学费以及其他各类费用,所以我只能让女儿就读家附近的一所公立小学”,张萌对《深网》说。

张萌将孩子教育“转轨”,只是国际学校家长经济状况的冰山一角。

李丽对《深网》表示,自己经常焦虑的一个原因是,虽然家庭年收入过百万,但每年孩子的学费及兴趣班的花费也有50多万,刨去这些教育开支,感觉自己就是“穷人”。

据《深网》查阅鼎石、海嘉、新英才、君诚等近10所学校

1
查看完整版本: 顺义妈妈一年为娃花掉近百万她们就是现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