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本文不是成功学,但它揭示了成功的硬核
TUhjnbcbe - 2023/10/23 21:58:00
(一)经典呈现孟子说:“水流确实没有东流西流之分,但是没有上流下流之分吗?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好比是向下流淌一样。人的本性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没有不向下流淌的。如今的水,被击打就可以溅得很高,可以使它高过额头;堵塞水道使它倒行,就可以使它流上山岗。难道这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使它这样的。人之所以可以使他不善良,其本性的变化也是一样的。”节选改编自《孟子告子上》(二)蕴含道理1.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宏观物体在本质上存在着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的必然联系,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这条规律反映在地球与地球上的水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呈现出水往低处流的趋势,中国总体的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普遍形成“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气派,“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该规律的具体体现。孟子说:“如今的水,被击打就可以溅得很高,可以使它高过额头;堵塞水道使它倒行,就可以使它流上山岗。难道这是水的本性吗?”其实,水向上溅是由于向它施加的外力形成的惯性使然,但水每时每刻无不受到万有引力向下的拉动,一旦惯性耗尽,水必然落下,就如喷泉无论喷多高,落下是它的宿命一样。堵塞水道可以使“水往高处走”流上山岗,这种肉眼可见的现象并非本质联系,更非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所以绝非规律,因为水在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下,时刻都在对它进行堵塞的物体施加压力,只要水的压力大于物体对水的反作用力,水就会冲开缺口往低处流,孟子认为这就是“水的本性”。很明显,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才是对人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性相近,习相远。”人吃五谷杂粮,性虽纯而气驳杂,再加上不良风气的侵蚀,所以善良的本性有时会受到遮蔽,犹如水的本性是向下的,一时受到堵塞而倒行流上山岗。但这只不过是暂时的、不稳定的、现象的改变而已,万有引力始终在发挥着作用,一旦打开缺口给予疏导,水向下流淌的本性便可重现了。2.规律的普遍性体现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自然界存在着遗传与变异、同化与异化、新陈代谢等规律,不受规律支配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鲧禹治水为例,大禹的父亲鲧采用堵截的方法治水,这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所以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大禹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他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在实践中,大禹渐渐摸索到了水的流动规律,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社会领域的现象纷纭复杂,相比于纯客观的自然领域,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似乎人的意识可以随意决定社会的发展。其实不然。社会的发展同样受客观规律的支配。《荀子天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揭示了社会的变化发展是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社会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在这个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的思维活动也遵循着固有的客观规律,绝不可能天马行空。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就是人类认识思维领域客观规律的成果。如果违反思维规律,受到规律惩罚的结果就是,人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更无法进行写作和有效表达。比如,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候就必须遵循前后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同一性。*民间智慧故事中讲了一个阿凡提小时候的故事,早上,阿凡提的妈妈要去集市买东西,出门前吩咐小阿凡提要好好看门,不要让小偷进家里偷东西。刚开始,阿凡提认真地守在门口看门。过了不一会儿,经不住小伙伴三番几次来邀约他出去玩,阿凡提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妈妈不是让我“看门”吗,我只要把门板卸下来就可以跟伙伴们出去玩了。显然,阿凡提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韩非子难势》上讲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又卖矛,又卖盾。卖矛的时候说他的矛无比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透;卖盾的时候又说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有人就问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呢?他无言以对。这说明了我们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观点要前后一致,不然就违反了“同一律”。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这时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孟子公孙丑上》记载了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了办事情违反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禾苗快些长大。可是,禾苗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有一天,这个农夫想出了一个妙计:到了田里,把每颗禾苗都从土里拔高了些。“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禾苗倒是都长高好些了。”回到家里,农夫嘴里嘟哝这一下子瘫倒在地上。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禾苗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非常糟糕,田里禾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从年轻时开始,就奋斗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由于他勤于实践,善于总结,所以能够透过水稻生长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和规律。在认识水稻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按客观规律办事,袁隆平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为解决世界的饥饿问题,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造福世界人民。作为对袁老杰出贡献的认可,热情的网友自发地为袁老认证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的抖音,年1月9日,ID“袁隆平中华拓荒人”开通后,走红网络。4.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比如,在自然领域,人类认识了能量的守恒和转化规律,知道了“永动机”是永远也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就不用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制造“永动机”了。人类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建立了流体动力学,利用液体的流动和浮力规律进行兴修水利,水力发电,灌溉农田,制造出轮船和潜水艇游弋大洋之中。建立空气动力学和空间物理等学科知识体系,制造出飞机和航天器等,服务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科研活动。(2)在社会领域,根据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的活力;根据系统与要素等客观规律,进行机构改革,以促进职能的高效发挥;根据相关规律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构建和谐社会。(3)在思维领域,在思想上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树立自己的观点,能够洞见“诡辩论”者的错误之处。“诡辩论”古已有之,常见的如克拉底鲁的“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惠施的“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僧肇的““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丽天而不周。”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古希腊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与芝诺的“飞矢不动”。等等。只要掌握了相关的思维规律,丰富自己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便不会为其“绚丽”的现象外衣所迷惑,而是能够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维活动,指出诡辩论在本质上是违背规律的。(4)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如孟子所说的遵循“人的本性”进行因势利导,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引导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人的善良本性和“真善美”的潜能激发出来,切忌像“堵塞水道”那样违背规律。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同样阐发了尊重思维规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论,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无独有偶,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其又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后来的人们对其进行归纳概括,逐步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总之,古今中外,办事情要成功,就要像大禹治水那样通过引导的办法,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像鲧一样用堵塞的方法去处理问题,违背事物的属性与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文不是成功学,但它揭示了成功的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