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们
前几天我在某书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
有位年轻的妈妈凌晨3点钟就起床了
她不是准备上班
也不是给自己做早餐
——只见她径直奔向书桌
然后,就开始了为2岁女儿的“英语备课”
她先是用点读笔一个单词一个单词
点读一遍、熟悉一遍
然后又把一些单词的注释整理好
裁剪下来贴在课本上
方便女儿随时翻阅
Emmm
为了2岁女儿的学习做到这个份上
这位妈妈多少有点太“拼”了吧?
看完这个视频
评论区里的很多网友都表示不解
“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凌晨3点,还是孕晚期,人生是一场长跑,悠着点”
(没错,她还正怀着孕ing)
“长期这样大人会累垮的,得不偿失”
“凌晨3点起床给2岁小孩备课“
这事咱们听起来,无论如何都是有些夸张
但对于父母们来说呢?
其实,只要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
说到这里
我不得不跟大家研究一个近年来很流行的词
——鸡娃
“鸡娃”是啥呢?
它既可以指家长给孩子打鸡血的行为
也能指那些鸡血拼命学习的孩子们
“鸡娃”之所以现在那么流行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父母们的焦虑
因为身为成年人的父母们日复一日的感觉到
当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太太大了
“如果自家娃晚了被人一步,恐怕就会永远被甩在后头”
所以,为了孩子能不落后同龄人、赢在起跑线上
许多家长都开始加入鸡娃大*
▼可是
在这个不断鸡娃的过程里,也逐渐产生了一个魔幻的现象
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
身体力行的决定——鸡娃先自鸡
你这么一听
是不是觉得有点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内味儿?
但家长们自鸡的方式实在五花八门
像开头为2岁女儿凌晨3点起床备课的妈妈基本属于物理攻击
力图用献祭自己的方式
给娃打造一个文化软实力的基础
此外呢?
“提升硬件硬实力”
也是各位鸡爸鸡妈们battle的大头
▼
看看这位妈妈
为了让女儿进个好幼儿园
她不仅大费周章开家庭会议选学校
还特意拎着爱马仕包包送娃上学
戴着梵克雅宝的手表
去参加女儿学校的面试
你瞧,都有爱马仕坐镇了,面子工程搞得这么好
这“幼升小”面试应该是稳了吧?
其实也不一定!
哪怕咱们不说小学,只说幼儿园
▼
如果你申请的是上海惠立幼儿园
——这所被爱马仕宠爱的双语国际、精英教育的学校
那你就会发现一个残忍的现实...
在这里
爱马仕,仅仅是前来面试的家长们的标配
你要是真的想送娃进这家上海最高等级的幼儿园来上课
那首先你要提供家长的简历
学历、职位、社会地位越高,越有优势~
经过园方层层筛选
当你的简历通过之后
你会得到一份学校“咖啡晨会”的邀请函
注意哦!
这个咖啡晨会可不是简简单单让你喝个咖啡聊聊天的
园区之所以设置这个环节
——是因为通过晨会
幼儿园可以考察家长们的气质是否契合他们学校的气质
你问什么气质?
emmm...
精英贵族的气质呗
为了彰显自己的气质
家长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
努力让自己言行举止显得优雅得体、有文化、有内涵
所以呢,仅仅只有爱马仕
没有匹配的气质和社会地位
你是一样会被刷掉的~
▼
更何况
有的学校还压根不care爱马仕
对他们来说,家长其他方面的东西可比一个几十万的包包重要多了
上海有一所小学的面试就非常严苛
“请就教学理念和公民合办学校阐述观点”
要求家长现场写字小作文
emmm就这个题目看着吧
你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老师应聘的笔试题...
完全考验家长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现场瞎编能力
但你就算答好了题,通过了考试
也不一定就能成功送娃上学
▼
因为有的学校另辟蹊径
他们直接把身材较胖的家长彻底筛掉
为啥呢?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
“自己身材都管理不好,怎么带的出好小孩?”
为了娃的未来
秉承着“身材肥胖=自我管理能力不够”的理念
这部分家长除了打工挣钱,还要让自己变瘦
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但这还没完
有的学校甚至把“家里是否有菲佣”这个标准
都精准的纳入到了考察家长的范围里
Emmmm
菲佣也不是大多数家庭能负担的起的...
但“为了孩子”
很多家长也只能咬牙拼了
咱们说到这里
无论是爱马仕、气质、现场作文、身材管理还是菲佣标准
各种考察家长的条条框框的规矩比比皆是
他们的初心也不过是想送娃去个好学校而已
但,悲惨的是
真正的“鸡血内卷之路”到这里
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成功入园只是第一步
等孩子上学之后
家长们就得开始为他们安排日程表
5岁孩子的学习时间表和25岁职场新鲜人相比
似乎也没清闲到哪里去
但孩子学习,家长自然也得陪着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先于学校备课
给娃买练习册,自己也得做
花7k
去抢校外“一秒没”的培训班名额
之所以花那么大的力气
是因为在上小学之前
他们的孩子就必须拿下PET(剑英初级考)
和FCE(剑桥第一英语证书考试)
然而考试名额也在内卷
“上海能抢一个PET考位算不错了”
“报名费都从炒到4k,太卷了”
即便如此
很多家长一掷千千千千金也要抢到考试名额
——因为不考,孩子就会比别人少一个证
不过拿到了证也不是结局
家长们只能暂时性的松一口气
——毕竟,鸡娃这条“不归路”
只要你开始了,那就很难停下
▼
年
有一群北京小学生在北极完成了他们的毕业旅行
当时这件事还上了新闻
emmm在咱们首都北京
好点的冬令营平均价格怎么都要至少0+
这场远赴北极的毕业旅行,需要家长们氪金多少
咱们可以设想一下~
虽然此时此刻
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没有机会去北极的我,流下了羡慕嫉妒恨的泪水~
但事实上
送娃出国长见识一直都是鸡娃之路的常规操作
“几次去欧洲开会”
“四五次在机场都能遇到小学毕业旅游团”
“他们拿护照排队的时候,还会看谁盖的国家章更多”
“这太正常了”
“西城区的孩子还会在假期组织去看非洲动物大迁徙”
“我们海淀高中,全校二三十个名额”
“会开船去南极社会实践”
“我老公表弟,初中社会实践是去非洲国家种树”
“运动实践是去南美国家踢球”
“毕业旅行是美国常青藤打卡,坐标朝阳”
看到这些“在几岁大的时候就忙着远赴世界各地长见识”的孩子们
我忍不住想起六七岁时候还在村口玩泥巴的我自己
忍不住感叹“人和人的差距”
“有时候的确比人和猪的差距都大”
不过
这些全球花式旅行的背后
实际考察的还是家长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也是家长和孩子们的“互相折磨”的一种选择
因为这边,家长们拼命搞钱让娃见世面、涨知识
那边,娃们也不容易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玩笑话
“四岁孩子英语词汇量只有1k5,到底够不够?”
“答:这个词汇量在英国和美国都够了”
“但在海淀肯定不够”
没错
为了不被同龄人超过
鸡娃得每天奔波在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之间
学N多东西,才能“不掉队”
年就有一个5岁小朋友带着他的15页简历
因为“博学多才”火上过热搜
▼
你看
五岁的他
就已经懂得了“思考要成为一生的习惯”
以及“人生是长跑,不要太在乎起始点上的细微差距”
大哥!不是!小弟弟
你已经和同龄的5岁小孩拉出一座喜马拉雅山那么高的差距了!
你造吗?
but!
弟弟有如此高的觉悟
自然离不开他复旦毕业的老爸老妈
他爸是事业部高级经理,他妈是董事经理
所以~家庭优越的他
“从小,我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幼儿园)大班这一年,我就读了本英文书”
从年到年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说起平时的爱好
“我喜欢做实验”
“通过实验我了解了浮力、密度、磁力、重力和多米诺骨牌效应”
“我也经常做空间思维、记忆力训练、几何认知”
兴趣方面
“我做过主持人,学过街舞、钢琴、涂鸦、足球、游泳和围棋”
“总之,世界很大,我渴望拥抱各种精彩~”
看完这位精英小弟弟长达15页的简历
不少网友都惊呆了
小小年纪英语一流,读书学习出国样样都行
有人说“他的起点就是我们的天花板”
这么想想,这句话似乎也并不夸张
但仔细想想
5岁的小朋友怎么可能会有早学早飞的意识呢?
——这自然还是他打鸡血的爸妈努力的结果
但我好奇了
鸡娃的爸爸妈妈们究竟要赚多少钱
才能让自己鸡娃从5岁开始
就知道“浮力、密度、磁力、重力和多米诺骨牌效应”呢?
不如让我们来粗略算笔账吧
如果在一线城市生小孩,并把他们抚养到22岁
如果奔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留学考研的标准
至少也要w-w+了
但问题是
现在那么卷
一学期18w+注册费3k的国际学校
各种练习册+7k保底的培训班
还有日后送孩子全球旅行的费用
突破3、w大关恐怕都不成问题
不得不说
生养一个“精英”孩子的成本
真是太太太高了...
▼
但,就眼下的情况而言
养娃成本变高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除了优质教育稀缺和阶级固化的原因
鸡娃内卷的队伍也在扩大
家长们普遍的焦虑都来自于同一个“隐忧”
——你不鸡娃,你的娃就要“输了”!
So~哪怕是一些原本不打算卷的家长
他们在看完“别人家的孩子”之后
也忍不住开始卷了
“我老公以前是不怎么管娃学习的”
“但这几天他也开始不安了”
“他同事小孩才幼儿园,就考过KET(剑桥通用5级考试)”
“今年他们局里考录名单全是重本硕士”
“明明报考要求只要本科”
“可一旦扎堆,普通人在面试环节就被淘汰了”
南京尚且卷成这样
更何况北京朝阳呢?
“游泳课全是女宝宝,比我家小,但个个会潜水”
“孩子玩的很开心”
“可我还是被老师说你家宝宝有点懒”
真的
一旦发现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催、
别人家孩子这也会那也会的...
再不紧不慢的父母也会开始着急焦虑
最终被迫内卷,变成鸡娃人
不过,要说这场鸡娃内卷中最惨的
还是被鸡的娃们
年幼的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看到一旁焦虑的爸妈每天安排的各种学习日程
他们很难理解“为啥别人能出去玩,他们却得学习”
但鸡娃只能乖巧听话的坐在书桌前
努力达到父母的期望和目标
可是,在本该玩耍的年纪却拼命地“幼鸟先飞”
被迫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
硬生生地被压制天性
这对于懵懵懂懂的孩子们来说
多少有些残忍了
▼
但又有多少父母敢*上孩子的未来
果断潇洒地选择放弃鸡娃、也放过自己呢?
今天文章写到这里
家长们到底应不应该鸡娃,仍然是个问题
但不管是鸡还是不鸡
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这场鸡娃浪潮自始至终都是一场对孩子和家长的双重PUA
没有人能完全论证“鸡娃到底是好还是坏”
但被动地被卷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很累
无论是拼命挣钱、拼命武装自己的家长们
还是年幼无知、尚且不知道起跑线为何...
...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们#鸡娃#
来源于:时髦夫人(id:shimaofuren)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