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潜水游世界第次分享
为了不错过推送,请把我们加入?标
本文编译自TheStar,出处/新华国际、滔滔Oceansays
一名中国男子10月5日在马来西亚沙巴仙本那海域浮潜时失踪,15小时后其遗体被发现并打捞。
仙本那海上执法机构的负责人AmirShubli说,这位林姓25岁游客5号下午5:15pm和朋友在Bum-Bum岛浮潜时失踪的。当时他们就在距离度假村码头10-15米的海域浮潜,但并没有穿救生衣。
林失踪后,他的朋友和度假村的经理和员工试图寻找未果。凌晨00:35,救援队开始搜救。
10月6日上午10点40左右,死者的遗体被搜救队发现。
发生意外时水位很高,林姓男子和朋友两人距离5-20米左右,当时码头区域的监控并没有开启。
海上执法机构人员提出警示:度假村应该要求客人在无专人看护的情况下从事水下活动时,应该穿上救生衣。并且要确保水面活动区域的监控能正常运作。
很多人海岛游时都会选择体验浮潜,欣赏奇妙的海底世界,因为大家以为浮潜是一项大多数人都可以参与,且不需要什么专业训练的运动。其实,你想错了!
浮潜的危险程度其实高于想象,而对此的准备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以为,浮潜(snorkeling)这种戴着面镜、呼吸管,浮在水面,通过呼吸管来实现呼吸的运动,比水肺潜水(scubadiving),即背后背一个甚至多个气瓶下到水底要安全的多。
实际上,浮潜的安全系数比深潜低,由于浮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装备也相对简单,所以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你可能觉得浮潜的装备很简单,只要面镜、呼吸管就行,也许还要加一套比基尼泳装。但看似差不多的呼吸管其实是有门道的!
呼吸管有多少种类?
呼吸管分为湿式、半干式、全干式三种。
湿式其实就是一根管子加一个咬嘴,进水时则必须泳者吐气将水喷出,此类简易式呼吸管对于有游泳技巧及学习过浮潜者来说没有难度,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极可能无法一口气将管中积水喷干净而呛水。
半干式则是在咬嘴前端有一个活门,阻止水进入嘴中,但管中仍有水,呼吸有些许阻力,但是在潜水超过呼吸管深度时,可避免水直接流入口中,是初学者最容易入门的装备。
全干式则是在管前设只出不进的活门,保持管子不进水。属于更好的呼吸管,在管子上方进气的部位,加装了一个单向进气阀,我们叫它全干呼吸管,因为有这个单向阀,即使管子整根在水里,也不会进水。不过,多了个部件,吸气的阻力当然也稍微大了点。其顶部有活动的浮阀,一旦有水即将淹没呼吸管,浮阀就会因为浮力而封闭管口,阻止进水。
其实全湿、半干、全干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都要学会排水啊!
浮潜有多危险?
同时,泰国教练批坦提醒大家在浮潜的过程要非常小心,因为呼吸管中间会形成一个“呼吸死腔”,意思就是气体无法在其中流通循环。
他说:“当我们在浮潜时,如果呼吸都很浅,许多二氧化碳就会进入身体,因为此时大量二氧化碳都会沉积在呼吸管的呼吸死腔,一段时间后,浮潜者的脑部会有二氧化碳沉积,氧气不足,可能会失去意识。
”
批坦说,更可怕的是,在上述过程中,浮潜者很难自知,周围人更难以察觉。
“一个人趴在水面浮潜,大家还以为他看水下世界看得很开心呢,但是这个人可能已经失去意识了,不再呼吸了,还戴着这个面罩,即使他的脸就在水面上,没人知道他已经失去意识,这就会造成溺亡。”
中国驻宋卡总领馆也强调,中国游客如果没有经系统性专业培训,不应该参加浮潜。
浮潜项目的死亡率是游泳项目死亡率的几十倍。年初以来,每个月都有中国游客在普吉、甲米等地浮潜溺亡。“近年来,每年夏季均有考上名校的学生涉水溺亡,乐极生悲,教训极其深刻。”
总领馆还提醒说,泰国普吉、甲米、苏梅等地海况复杂多变,在这些海域游泳是一项危险运动,所有涉水项目须全程穿戴救生衣。当海滩插有红色警示旗帜时,严禁下海游泳。
溺水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溺水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想像的那样激烈、水花飞溅伴随着求救声。如果你在水上呆过,你就知道当一个人落水时该注意什么。溺水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寂静无声的,挥手、泼水和大声喊叫—这些在电视上演著给我们看的戏剧性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非常罕见。
由FrancescoA.Pia博士命名的本能溺水反应(Instinctivedrowningresponse),是一般人在水中避免实际窒息或感受到可能窒息时的反应。溺水和你想像的溺水不一样,Pia博士在海巡的OnScene杂志上,描述了本能溺水反应的几项特点:
除了少数情况外,从生理上来说,溺水者通常无法高声求援,这是因为呼吸系统是设计来呼吸的,而说话则是次要或是重复的功能。必须先能呼吸,然后才能发出声音。
溺水者的嘴巴反覆下沉及浮出水面,而且停留在水面的期间不足以吸气、吐气和发出声音。当溺水者的嘴巴浮出水面时,一面吸吐气,却也一面快速往下沉。
溺水者无法挥手求援。自然本能迫使他们的手臂向两侧伸展,然后从水面往下压,这个动作使溺水者在水中提高身体,才能把嘴巴移出水面来吸气。
在整个本能溺水反应中,溺水者无法自主控制手臂移动。生理上来说,在水面上挣扎的溺水者无法自行脱离溺水状态,以及自主移动像是挥手求援、游向救援者、以及靠近救援辅具。
在本能溺水反应理,自始至终身体都维持在水面附近,但没有踢水的迹象。除非由受过训练的救生员救出,这些溺水者只能在水面附近挣扎约20-60秒,然后便开始下沉。
这不表示,一个高声求援并剧烈摆动双手的人没有碰上麻烦—他们正感受到水上窘迫(aquaticdistress)。不是每次本能溺水反应前都会出现水上窘迫,持续时间也不长。但不同的是,这些溺水者还是可以设法让自己脱困,自行抓住救生索、救生圈等等。
溺水是这个样子....
当人落水时,留意以下溺水征兆:
头低在水里,嘴巴约在水面位置
头向后仰,嘴巴张开
眼神涣散空洞、无法聚焦
两眼紧闭
头髮飘散在额头或眼睛处
两脚在垂直方向没有动作
过度换气或不停喘气
试著往某方向游去,却没有移动
试著向后仰
像是在爬梯子,却几乎没有离开水中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浮潜,而且看起来没事时,可别因此掉以轻心。有时,最常见的溺水征兆是:他们看起来不像是要溺水的样子,他们可能在踩水,一面眼睛看着甲板。要怎么确定呢?
问他:「你还好吗?」如果他们有回答,那可能没事。但如果他们两眼空洞的望着你,你大概只有不到三十秒的时间过去把他救起。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