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而在小说连载的18世纪70年代,载人深潜还是“科幻”。
大海是不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
大海的深处到底有什么?
会不会有美人鱼?
有没有龙王或是水怪?
万米深渊处是万籁俱寂
还是鱼虾成群
......
年7月
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和集成研制的
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下潜深度达到了米
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
世界上第五个掌握
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年6月
“蛟龙”号米级载人潜水器
完成了它的终极挑战
最终将纪录保持在了米
蛟龙号
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当前最大下潜深度.68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米,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海洋区域。
蛟龙号的三大技术突破
可稳稳“定住”
如同开车一样,驾驶员的脚总放在油门上,难免产生疲劳感。蛟龙号驾驶员是幸运的,它具备自动航行功能,驾驶员设定好方向后,可以放心进行观察和科研。
悬停定位
一旦在海底发现目标,蛟龙号不需要像大部分国外深潜器那样坐底作业,而是由驾驶员行驶到相应位置,“定住”位置,与目标保持固定的距离,方便机械手进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导致蛟龙号摇摆不定,机械手运动带动整个潜水器晃动等内外干扰下,能够做到精确地“悬停”。
深海通信靠“声”
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却没了用武之地,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为保持与母船保持联系,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采用声呐通信。
蛟龙号不仅具有国际上同类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而且在其最大设计深度安全可靠,并拥有投入应用所需要的实际作业能力,在声学通讯、自动控制以及大深度作业等性能方面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蛟龙号研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系统地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设计、建造和试验技术,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向自主集成、自主创新的转变,跻身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蛟龙号如何上浮与下潜?
和潜艇一样,深海潜水器也是向空气舱中注入海水。
但是上浮就不一样了。水下米的压力相当于个大气压。深海潜水器由于在深海内环境压力大,压缩空气不足以逼出空气舱中的海水。所以上浮的方式,和热气球差不多,就是往下面扔东西。
压载铁示意图
下潜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蛟龙号一起入海擒龙吧!
惊涛骇浪间
是大海充满对生命极限的考验
未阻挡中国人勇往直前的脚步
年11月10日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深度米
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
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这是一种豪情
也是我们今天创造的奇迹
★
原标题:《科创剧场丨探海神器——“蛟龙号”,让载人深潜不再“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