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5/15 8:11:00
《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大家耳熟能详,也是凡尔纳的成名作品之一,对于里面描绘的“鹦鹉螺号”潜艇,更是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根据唯物主义理论,凡尔纳不可能凭空想象出这样一艘潜艇,因此肯定有原型存在。其实动力潜艇并不像我们一般想象的那样诞生的很晚,其实早在凡尔纳写出《海底两万里》之前就有了,而且这世界第一艘正是来自法国海军。其实在美国南北战争开始之前,人类就考虑为潜艇装备动力装置,最初的尝试是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工作介质推动往复式发动机工作,压缩空气引擎工作时不产生热量,也不消耗氧气,在当时是比较理想的潜艇引擎。年,法国海军招标新式潜艇设计,西门·布尔乔瓦(当时为上尉军衔,后官至海军上将)和查尔斯·布伦随即开始设计。在相关设计师提交的方案后,法国海军专门组织了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查,经过讨论最终选择了布尔乔瓦和布伦的设计方案。法国海军当时对于发展潜艇较为热心,并且为中标方案赋予了正式编号,该艇为Q00号,这也是法国海军潜艇编号的开始,舰名为“LePlongeur”,意思是潜水员。“潜水员”号结构图,可见压缩空气罐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潜水员”号全长达42.67米,排水量达吨,在当时属于巨无霸。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压缩空气。通过设计图纸可以看出,该艇艇体有点像海豚,上部有长条形上层建筑,中部有间断容纳一艘救生艇,艇体后部后部有一个突出舱室作为驾驶舱。空气以1.25兆帕压力压缩后被罐装在23个储气罐中,总容积为立方米。发动机功率为80马力,最大航速4节,续航力9千米。巴黎海洋博物馆展出的“潜水员”号模型除此之外,该艇设置了总计53立方米的多个压载水舱和共计吨压舱物。该艇压载水舱之间由管道连接,一水泵控制每一个压载水舱水量,用这种办法来调整姿态。下潜时先灌满首部压载水舱使艇首下沉,而后启动发动机进行下潜操作,以压载水舱水量来调整姿态,但是由于没有设置水平舵,靠压载水舱调节效率很低,其水下姿态控制能力很差。该艇艇首装备有撞杆,撞杆上装备有电控水雷,用于攻击敌舰。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展出的“潜水员”号模型,可见其可分离的救生艇年10月6日,“潜水员”号由瓦塞索·玛丽-约瑟夫-卡米尔·多雷中尉指挥,在查伦特河上航行,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年11月2日,“潜水员”号被拖向巴尔克港,并计划在此进行下潜试验,但是由于天气恶劣,“潜水员”号先被拖至拉帕利斯,然后拖至拉罗谢尔港进行试验。年2月14日,“潜水员”好开始进行下潜试验,但在试验中由于过度充入压缩空气,导致发动机突然启动,潜艇撞上了码头,试验不得不暂停。年2月18日,“潜水员”号又被拖至拉帕利斯进行下潜试验,此次试验该艇潜深9米。试航中的“潜水员”号,荷兰登海尔德海军博物馆,库存编号A-多次试航结果表明潜艇的姿态控制能力很弱,姿态调整过于缓慢,而且压载重量使其浮力等于零时,潜艇下潜就失去了控制,纵倾问题极为严重,潜深也不大,而且续航力极短。事实表明该艇并不适合使用。罗切福特海洋博物馆展出的“潜水员”模型法国海军在年的巴黎世博会上展示了“潜水员”号的精密模型,该模型还曾经提供给儒勒·凡尔纳进行研究,两年后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出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海底两万里》的原文,其实凡尔纳确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创作,主要是将吨位扩大了接近4倍,体积也随之增大,只保留了数个储气罐,但不是作为动力来源,而是储存呼吸用的空气。由于没有那么多储气罐,因此艇体内部空间就用做了居住和生活舱室等,增加了一组大舷窗。动力装置为凡尔纳自己设想的电推引擎,船首冲角和上层建筑隔断中的救生艇保留,露出艇体表面的驾驶室保留。当然了,如果电影按照原型艇结构来设计,看着就没有冲击力了,而且很多电影或者图画工作者也未必知道凡尔纳是以“潜水员”号为基础创作出的“鹦鹉螺”号,因此以文字叙述为基础的再创作就层出不穷了。年版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年版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一本儿童科普书中的“鹦鹉螺”号由于“潜水员”号无法胜任潜艇的工作,而海军又给予了其正式编号,因此年,法国海军将该艇改造成了供水船,安装一台马力蒸汽机,年又换装了一台鱼雷艇上拆卸下来的蒸汽机。该艇年还作为供水船在土伦舰队服役,年12月25日退役,年5月26日被出售。20世纪初已经改装为供水船的“潜水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