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潜水,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项极具争议性的危险运动。潜入海底未知的洞穴中,无处不在的孤独与生死未卜的恐惧感,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探索者: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只是匆匆而渺小的过客,但探索纪录的不断被刷新,却一再证明——过客也能缔造深海传奇!
潜入深蓝,洞悉未知
水下洞穴是地球上人类还未探明的最后几个领域之一,是目前只有少数人能涉足的美妙绝伦的世界。在普通人眼中,海底洞穴只是一片黑漆漆,而在勇敢的探险者看来,那是一个充满诱惑与神秘的未知世界。
在早期的洞穴探险中,规律的摸索和器材的改进,是从潜水员付出的生命代价中不断反省而获得的。值得一提的是,洞穴潜水导致的死亡人数和开放水域潜水造成的事故数是不可比的。在开放水域潜水时,障碍物较少,潜水员遇到问题时可以立即返回水面,呼吸到赖以为生的空气。而洞穴环境是黑暗的遮顶空间,几乎只有前进和后退两种选择,容错几率极低。
随着潜水技术的不断进步,洞穴潜水这项高危运动也从冒险家的特权变为普通人都能参与的活动。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自携式水下潜水呼吸器(SCUBA,Self-ContaindeUnderwatreBteathingApparatus)取得长足的发展,使得“技术潜”逐渐“浮出水面”,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洞穴潜水作为技术潜水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极限运动中的“极限”,虽然起步很晚,发展时间很短,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馅饼理论,步步为营
洞穴潜水,充满着不可预测性。正因如此,绝大多数的潜水者都会坚持一个几乎有点迷信的信念:每样东西都要带上双份,比如潜水设备是维持生命的支柱,每个潜水者都要携带备份装备—氧气瓶、调气阀、探照灯和计数器。但有一样东西是潜水者无法携带两份的,这就是大脑。众所周知,当人们下潜到一定深度时,身体所承受的单位面积水压升高,大脑得承受被称为“感觉压抑”的心理负担。
这是因为,在水下的洞穴探险,没人知道再往下是什么,也没人知道自己前面还要走多远的路,对前途的不可知性给潜水者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如何在“感觉压抑”的心理状态下,迅速对所处环境作出清晰明了的判断就显得格外重要。
通常情况下,潜水者会运用馅饼理论来处理问题,在下潜的过程中,每遇到一个挫折就被视为丢失一块馅饼,如果馅饼减去太多的话,这名潜水者就必须立即停止潜水,如果不遵循这一原则,潜水者在应付真正的紧急情况时就不会具有完整的应变能力。
生死之际,探索永无止境
勇敢前进与谨慎行事,永远是潜水者行动的座右铭。前一个声音推动他探索未知世界,后一个声音阻止他贸然闯入死亡之地。这些只有海水和海洋生物进进出出的洞穴,千百年来让人们欲行又止。而洞穴潜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向着洞穴深处进发,不断被刷新的探索纪录就是最好的证明。
尤其是当GUE—全球水下探险组织(GlobalUnderwaterExplorers)出现以后,其创立的DIR(DoingItRight)潜水体系和设备搭配标准化不断提高,为潜水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在许多分秒必争的情况下,这个体系同时也挽救了不少潜水者的生命,也让更多的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享受潜水带来的愉快和成功喜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体会到这种全新的征服未知世界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