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知识与选择都在追求善,无论是一般大众还是那些出众的人,都会说这是幸福,并且会把它理解为生活得好或者做得好。对任何一个有某种活动或者实践的人来说,他们的善或出色就在于这种活动的完善。它必定是要去做,并且要做得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是的,我辞职了。
他们说,你真勇敢,一直都在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勇敢并不是天生的。
就好比,妈妈说,我小时候很胆小,脸皮薄,见了陌生人就哭,也不擅长言语。
又好比,我虽然出生于海岛,从小不会游泳,见水就怕,一年前还是个只会扒在泳池边玩的姑娘。
然而,我的职业是天天要主动和人打交道的销售。
今天的我不但学会了游泳,而且爱上了自由潜水,可以像鱼一样在海底自由穿梭。
我们通过造房子而成为建筑师,通过做勇敢的事而成为勇敢的人。在环境中行为的不同以及形成的习惯不同,有人变得节制而温和,有人变得放纵而愠怒。
仅当一个人快乐地,至少是没有痛苦地面对可怕的事物,他才是勇敢的。
事情往往越难,其成功越大,带来的快乐也就越多。
恐惧和信心的适度是勇敢。
潜水这种向下的运动,给了我向上的力量,让我变得勇敢。
和大家分享两个和潜水、和勇敢有关的故事。
1
安娜的故事
上海姑娘安娜曾是一名公司白领,
后来自己创业,
30多岁,未婚,
为了排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
年时,她开始学习自由潜水。
年,安娜和朋友们来到北极圈内的北冰洋,
成为第一批在北极完成自由潜水的人类。
安娜也是在北极自由冰潜的第一个中国女人,
她还用潜水的方式游遍了世界四大洋。
现在,她也找到真爱,
两人结了婚,开始了幸福生活。
自由潜水,就是不携带氧气瓶,
尽可能深地潜入海中,
被评为世界上第二危险的运动,
危险系数仅次于高空跳伞。
但对安娜来说,
一对脚蹼、一副面镜和一口气,
就能潜入海底,
最深到达海底40多米,闭气近5分钟。
因为这项爱好,
她还登上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
安娜也是一名旅行爱好者,
去过陆地上50多个国家。
刚开始学习自由潜水时,
只接受了入门训练的她,和一般人一样恐惧,
一口气没能憋多久,连6米都没有潜下去。
自由潜水非常危险,
人体往深海不断下潜时,
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样的强压,可能造成人的耳膜破裂,
胸腔受压太重而塌陷,最终导致死亡。
后来她接受了专业训练,
海底的美景加深了她对自由潜水浓厚的兴趣,
也因为好胜心,慢慢地开始突破自己,
5米、10米、20米......
现在她的闭气时间已经达到近5分钟,
能潜到海底40多米。
在潜过不少海域后,
去年6月,安娜作为一支纪录片的成员,
得到了去北极冰潜的机会。
在此之前,北极圈内,
没有人类成功地完成自由潜水。
同行的还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探险家,
美国自由潜水渔猎冠军,水下摄影师等,
一行共6人。
水下温度只有-2度,
队员们为了防止冻伤,
要穿上最厚的湿衣,以及往脸上抹%凡士林。
安娜说:“入水的一刹那,
裸露在外的脸上有刀割一般火辣辣的疼。”
安娜在海底的冰洞间自由穿梭。
还在北极穿起了比基尼。
她还听到了独角鲸的歌声,
“很温柔,像小孩子那种哼鸣。”
除了严酷的环境,
安娜还曾经历过一次无法预知的危险事件。
下潜的过程中,
她的右脚脚蹼掉了。
当时也没有同伴注意到她,
掉落的脚蹼距离她2米左右,还在不停地下沉。
安娜在一两秒内迅速做出决定:
踢单蹼往下追,超过20米,无论如何要放弃。
庆幸的是,
她在17米时追回了脚蹼,
安全回到了水面。
这段经历带给她最大的恐惧,
并不是来自死亡,
而是强烈的孤独感,
“是我在陆地上从没有经历过的孤独和无助。”
海上还有可能遇到大浪,
安娜不止一次在自由潜训练中晕浪了,
她升到水面上吐,
吐完继续下潜训练。
回到岸上的过程中,
同时还要避免被浪拍到礁石上的危险。
因为种种风险,很多人对自由潜有误解,
觉得它只是一项单纯的竞技运动。
但安娜认为,
自由潜水员,没有氧气瓶,
用最简单的方式,
与水下生物平等共处,
可以更纯粹地融入美丽的水下世界。
她最爱潜水的地方有印尼周边海域,
比如巴厘岛的水晶湾,
这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定期看到魔鬼鱼的地方。
这种鱼体型巨大,但长相呆萌,
他们对潜水员毫不惧怕,
甚至会游过来对你表示好奇。
至今为止,
四大洋都有安娜潜水的痕迹。
她一个季度出海一次,
出行方式是船宿,
潜水员们手机没有信号,
每天的行程就是起床、吃饭、潜水......
安娜曾经也像其他潜水员一样,
纠结深度,想突破自己的极限。
她在挑战40米的个人深度时,
在38米的地方做不出耳压平衡,
感觉耳膜要穿了。
于是她花了很长时间学会如何放松,
晚上冥想,睡觉时也不忘调整呼吸,
她慢慢发现,
享受每一次下潜的过程,
才是自由潜的意义所在。
水下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里没有人际关系,没有语言,
唯一能感受到的压力只有水压。
安娜在海中与海豚玩耍
现实生活中,她开玩笑说:
“作为一个30多岁大龄女青年,
面临工作压力、父母催婚等等,
我过得很不平衡,
没想到却在潜水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新的平衡。”
好在,她现在找到了另一半。
“我们都是从羊水里出来的,
天生就和水密不可分。”
她享受每一次下潜时,来自大海的挑战,
也享受上来时呼吸的每一口新鲜空气,
然后再潜下去......
2
薇安的故事
薇安是个出生在海岛的姑娘,
却一直到了一年之前,因为潜水才学会了游泳。
因为安娜的故事,才开始了自由潜水。
从怕水,到学会游泳,
到水肺潜水,
再到自由潜水,
薇安经历了恐惧、怯懦,
自信心无数次被摧毁、重建,
最后享受成功极大喜悦的过程。
水肺潜水第一课就是要游米,
或者漂浮水面十分钟。
而薇安看着那5米深的水池,
怎么也放不开紧抓着护栏的手。
当被教练丢到水里连喝几口水他都不救的时候,
当在水面挣扎怎么都漂不起来的时候,
当薇安在5米深的水底一个人怎么不会游上水面时时候,
教练只会在上边看着
薇安当时的绝望简直无法想象,
觉得快要死掉了。
教练说,
你既然选择了开始,
就不能说自己不行。
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
你一定可以!
事实证明,有自信,不慌张,再难的事情,也一定会成功。
这是薇安拿到的第一张潜水证,
开放水域水肺潜水证书(OW)。
和薇安徜徉的第一片海。
如果说第一个潜水教练
打破了薇安对水和深度的恐惧
那么第二个潜水教练
也是薇安的好朋友Nick
激发了海的女儿对水的喜爱和亲密。
虽然说拿到了开放水域的潜水证(OW),
但是薇安对潜水还谈不上是喜爱。
考高级开放水域潜水证(AOW)的第一天还是乖乖的,
穿着潜水服下去了,
水里各种姿势不标准。
可是!
到最后一天下水的时候,
她就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在水里自由穿梭,
以最优雅的姿态,专业的动作和最装逼的打扮。
在考AOW之前,
她还属于在水里会忽高忽低,
瞬间飘到水面上
怎么都下不来的人。
每次往水面上漂,薇安都会无助的望着Nick,
把手伸出来希望Nick来拉她。
Nick形容薇安:
“明明头和身体已经朝下,
可是腿就是不动,
在那里拼命伸着手要人救”。
观察了几次,
Nick发现了背后的原因所在,
出水之后给薇安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教育课。
他说:
“Vivian,你的问题不在于你不知道怎么做,
你的动作都很标准,
问题在于你习惯了依赖教练,
遇到问题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教练会救我,
而不是自己努力往下游。”
薇安幡然醒悟。
打破恐惧,建立信心,消除依赖。
从此,
薇安像鱼儿一样自由的在水中穿梭、翻滚、停留。
最让薇安难忘的是
诗巴丹的鱼群风暴
而当她穿过鱼群
游到漩涡风眼中间
看着成千上万条鱼
绕着自己转圈圈的时候,
那种美妙和惊喜不可言喻
薇安在诗巴丹遇到了几位日本的老爷爷老奶奶,
他们年纪最大的已经有60岁,
却有着长达20年的潜龄。
他们和年轻人一样,
每天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就出发潜入海底,
一天三潜,每次都兴致勃勃。
当我们还停留在看海龟和鲨鱼的阶段,
他们已经打着手电寻找海兔和海马的踪影。
喜爱潜水运动和旅游让他们保有年轻的身体和灵魂。
在潜水过程中,
看到什么也许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那群和你一起感受世界的人,
以及你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世界。
从水肺潜水到自由潜水
薇安是受了安娜的影响
原来可以不用带着呼吸器潜水
原来潜水可以那么美
这是关于潜水的故事
也是关于勇敢的故事。
作者︱薇安
公号
薇安微语
微博
爱旅游的薇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