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北京地铁50年前为何秘密修建1965年为
TUhjnbcbe - 2025/2/7 17:11:00

地铁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在有地铁的城市里,几乎人人都需要用到它,因为它的速度足够快,也没有“堵车”等烦恼,能带给人们十足便利。

可对于地铁,你真的了解它吗?知道中国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修建于何时?又为什么修建?

其实,在修建地铁最初,中共的领导人对它的“期许”并非“交通工具”,而是战时防备设施,要求它必须可以阻挡核弹等炮火打击。

那么,有关第一条地铁线路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呢?

01,来自毛主席的指示:北京地下铁道必须搞起来

众所周知,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人张狂无比的态度“触怒”了中国人,为了防止美国军队跨过鸭绿江,侵犯我们华夏的东北地区,中国军队迅速集结,朝着朝鲜进发,帮助朝鲜人一起抵抗美国人的“冒犯”。

就是在此时,中央领导人忽而想到了“战时防备设施”这件事情,继而联想到德国人大举进攻苏联莫斯科时,莫斯科市政部门借助刚刚修建6年的地铁隧道为平民百姓阻挡炮火轰炸、为中央战时指挥提供安全指挥部的举措。

由此生出了“也要在中国建设一条如此战时防备地铁隧道”的念头。

不过,战争正紧要,他们只能暂时把打算压在心底。等到战火平静,华夏局面重归正轨,方才提议此事。

那是年年末,毛主席率先提出,他说:“不只北京城要搞地铁,其他城市也要搞地铁,一起搞,搞起来……”接着,周总理补充道:“首都修建地铁并非为了交通,而是为了备战。”

放在当下,周总理此话大抵“有点问题”,可在当时,他说得的确在理,因为彼时首都城内常驻人口不到万,机动车辆也仅仅5千余辆,寻常百姓出行多数依靠步行或者自行车,基本用不到什么交通工具。

再加上彼时中国的技术限制,修建地铁实在是一件投资大、耗时久,需要“万众一心”的工作项目,故而周总理想用此话激励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攻克一系列难题。

不过,问题可不是“说说想想”即能解决的,修建北京第一条地铁线路所面临的首个难关便是如何规划线路,解决技术问题。

我们都知道,北京是古老都城,遍布在城内的历史遗迹实在数量巨大,我们总不能为了修建地铁就破坏它们吧?

年,北京城市规划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利用3年时间写了一份关于地铁网路初步规划的草案递交中央。当年8月,北京市委正式向中央请求调派一些干部和技术力量来辅助完成地铁修建日常准备工作。

10月底,北京地铁筹建处成立,苏联相关专家组抵达首都,计划花费半年时间为首都地铁拟定一个远景、近景规划方案,向中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他们确实没有辜负中国人对他们的期许,很快就给出一份线路规划:

一是从红庙到五棵松,途经建国门、东西长安街等;

二是从龙潭到颐和园,途经南长街、天安门广场等。两个规划,皆“有利有弊”,要么选择“人流量大”的第一个方案,实现防空、交通两项优势,放弃北京城西北区域;要么将西北角囊括其中,但此处地质会加深施工难度。

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资金有限的相关部门本来想选择第一条线路,可北京市委却倾向于第二个方案。

几年“争端”后,尚未开始的地铁线路又于年进行了部分调整,把第一条线路的起始站改为北京站到石景山,第二个方案增加中山公园,让两条线路有了“交接点”,可以共同采纳、施行。

然而,地铁修建不仅仅“线路规划”一项,它还存在更多施工筹划难题亟需处理。

02,来自周总理的批示:修地铁,可以先行试点,找点儿经验

地铁是运行在地面以下的交通工具,同时需要达成中央领导对它的期许:充当“战时防备设施”,阻挡敌人炮火轰炸,因而地铁隧道到底挖多深即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地质方面来说,北京城西面的土质比东面轻薄;从战备角度来看,地铁深埋在西郊最适合。综合两种考量,相关部门再次给出2个方案:

一是浅埋,放弃战备计划,先修建复兴门到公主坟阶段;

二是深埋,却必须加大投资,且防护力度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施工范围囊括西直门到颐和园、天安门到东单两段。

对此中央给予的批复是:先采取第一方案,将复兴门到公主坟之间的隧道挖至30-40米的深度,并准许派人到苏联实地考察的请求。

次年,中央领导再次“催促”北京地铁的修建进程。那年年底,隶属于铁道部门的地铁工程局正式组建完成,原本的地铁筹建部门撤销。周总理给予相关批示:地铁修建,可先进行试点工作,积累点儿经验。

不料,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打断了原定年开工修建地铁的计划;同年年底,原地铁工程局撤销,此事暂时搁置。

年,华夏国民经济局面渐渐恢复,地铁建设重新回到台前。

第二年1月,北京军区及北京政府等领导共同向中央递交了地铁建设近期规划报告,得到准许。2月,毛主席亲自批示,把此事交由军区司令员杨勇全权负责,叮嘱他一定要精心,哪怕出现错误,也应立刻修正。

同月,地铁修建领导小组成立,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决定组建地铁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和设计施工相关单位。

5月,首都地铁工程局重新组建完成。7月,以朱德、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参加了首都地铁开工典礼,并对建设工地、工人生活区等进行了视察工作。邓小平强调:地铁车站千万不能追求奢华,朴素、坚固、适用即可。

对于建设施工方案,毛主席亦提出了一个意见,叫施工单位勿要多拆民房,尽量“绕着城墙走”。多位专家依照他的意思,多次反复商讨,给出了“一环两线”的修建方案。

03,来自邓小平的期许:乘坐中国车“太好了”

北京地铁修建工作参与者杨勇司令回忆说:

“最初1、2期的工程地势相对平坦,附近建筑物比较少,所以施工面非常开阔,工序也特别简单,能够使用大型机械……明城墙是难题,技术限制无法在它上面打洞,就直接拆掉城墙,明挖……天安门广场是节日集会场所,直至我们的技术提升,可以暗挖,方才在此处动工……”

与此同时,设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很巨大,他们要确保地铁可以实现“战备功能”,又不能直接在地铁隧道上“试验”。

只得跑到清华大学相关实验室中一次次进行结构调整研究,再到杭州、武汉等地进行通风实验、到哈尔滨等军事基地测试原子弹爆炸阻挡程度、到海军基地考察潜水艇的防水技术……

杨勇表示:那个时候是真的十分忙碌,桌上一共放置3台电话,一个通中南海,一个通军区,一个通地方。

电话铃声几乎日夜不停,连续“轰炸”。他白天处理军区工作,晚上为地铁忙碌,家里都成为了地铁项目讨论室,并为了提高自己对地铁建设的了解,还要抽空去看各种地铁相关的影片。

幸而皇天不负有心人,中国第一条地下通道一期西段部分在年冬天完成;次年年底,五棵松、古城段完工。

可“磨难”再度降临,“特殊时期”的开始大大影响了地铁施工速度,使得北京一期地铁工程直至年9月底才正式通车。

周总理及几位元帅是首批“体验者”。年元月,地铁开始试运营。3月,周总理给予批示:正式运营需注意各种意外,防止出现走电失火、上下车失足、出入口拥挤、瓦斯窒息等事故……

4月,周总理审查安全组上交的报告后,决定暂时不对外运营地铁。

年,邓小平亲自考察地铁。他听闻当前地铁车辆和设备等皆不过关时,立马给予指示,交代相关部门应该当即实行技术改造工作,或考虑从外国引入先进技术。

年,北京地铁经专家测定,进入正式验收、投入运营的阶段。后由于二期积水潭变电站突发意外,使得中央组织对工程安全设备愈加重视。

年,地铁二期工程依照“马蹄形”开始试运营。10月5日的晚上,邓小平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亲临首都地铁2期工程,并“体验”了地铁环形线路的列车。

他耐心询问客车造价性能,对北京列车已采取国产化、实现自主制造维修能力给予高度赞扬:“好好好,可以乘坐中国车,太好了。”

年年底,北京1号线和环线实现独立运行;年1号线12个车站均投入使用信号控制系统自动化防护;年“复八线”试运行……

北京地铁发展到如今,早非当初可比,但即便现在北京地铁“网路”已经基本覆盖整座城市,最初修建的一号线也依旧在人们的日常出行里占据关键位置。

虽然1号线车站的环境相对老旧,可设施、设备从未落于别的地铁车站之后。1号线能有这般局面,全赖于50年前设计者对它的规划和考量。

当然,一号线的建设并未就此“终止”,它仍然在不断扩建,不断和新的地铁线路“交汇”,给人们的出行创造更大便捷。

文/文史旺旺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地铁50年前为何秘密修建1965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