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民间禁忌杂谈爷爷出海,打捞了一箱财宝,不
TUhjnbcbe - 2025/7/30 17:07:00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你听说过海捞子吗?

这是在大海上讨生活的职业,但与普通的渔民不同是,他们捞的不是鱼,而是真金白银。

所谓海捞子,就是专门在大海里干打捞财货的职业人,因为在广袤无垠的海底之下,还有历朝历代沉入海中的无尽宝藏。

海捞子这门职业,在两千多年前就早已存在,那时,中国有了海上丝绸之路后,沉海的商船数不胜数,许多财物就此长眠海底,而这些长眠海底的财物之多,让人无法想象。

据说在东晋时期,反抗晋朝的卢循军队便派出了一支部队,专门到海上寻觅海底的财富以济军晌,后来反抗晋朝失败,这部分残部便留在了海上,延续下来,便有了海捞子这一门职业。

沉睡在海底的什么东西都有,除了沉船上的古董、金银之外,还有各种稀奇古怪之物,当然,还有跟着船一起沉入海底的亡魂尸骨。

老一辈人认为,死在海上的亡魂,是不能进入轮回的,只能成为孤魂野鬼,永生永世的徘徊于海上。

也正因如此,对于海捞子来说,海里有无尽的财宝,也有着让人看不见的未知与凶险。

我们村就是当时有名的海捞村,村子里的一半人都是职业海捞子。

村子位于海南省潭门镇,地处琼海市东部沿海,这个海正是南海。

自明朝开始,潭门镇人就在南海打渔讨生活,经常活动的海域包括西沙和南沙。

南海不光海产品丰富,还有着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因为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那些遗存,就是古代那些失事的沉船。

因为这些沉船的存在,村子里的人分为了两种,一种还是本本分分的渔民,另一种则是职业海捞子,一个出海捞鱼,一个下海捞金。

相对于收入不稳定的打渔来说,海捞自然更为赚钱,但风险更大,海底下什么危险都有,每年都会有几个海捞子长眠于海下,再也上不来了。

我们林家就是传承了上百年的海捞世家,爷爷林海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加上家传的本事,他能轻易看到深海里的沉船,凭着这一身过硬的本事,闯出了“过海龙”的名头,村里的人都愿意跟着爷爷出海,当然爷爷也从来没让他们失望过,每次带领他们出海都能满载而归。

我小时候最崇拜爷爷,喜欢听他讲海底捞宝的神奇经历,巨大的海怪、诡异的幽灵、神奇的人鱼,这些传说的生物竟真实的存在过。

他每次都说的惊险刺激,险象还生,让我心潮澎湃,恨不得赶紧长大跟着爷爷一起下海捞宝,但遗憾的是,没还没等到我长大,爷爷就在一次出海归来后,患怪病暴毙,而我,在成年后才寻找到了当年的真相。

那时我刚七八岁,但仍然记得当年发生的一切。

年8月17日,我模糊地记得爷爷组织了一支强大的队伍,村里好多个水性好的青壮年几乎都加入了那次出海活动,我隐约觉得爷爷要干一番大事,出海前的祭海大典搞得声势浩大。

船都出发十天了,村里的人仍然难掩喜悦和激动,茶余饭后的谈笑里充满了期待。然而一个月过去了,爷爷的队伍依然没有回来,村民们依旧谈论着那次出海,但语气已经变成了绝望,村子里处处笼罩着不安的阴云。要知道,海上没有淡水,船上带的淡水最多也就够他们用十五天,这一个月都没有消息,村里大部分人都断定他们被龙王收走了,甚至有几家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

村里的青壮年一下子没了一大半,这对村里的打击可想而知。这个时候是最能看出人心的时候,以往爷爷带着村里的人赚的盆盈钵满,村里的人见了我们家人都是笑脸相迎,每次出海之前各家还都好烟好酒的伺候着爷爷,生怕这出海的好生意不带上他们家。但船迟迟不归,村里的人都露出了人性的丑恶,言语里面的排挤不算什么,甚至有人暗地里面都动手了,我冲动的二叔差点和别人打起来,我父亲一直坚信爷爷的本事能够平安回来,所以拉住了火爆脾气的二叔默默的忍受一切。

村子也派船出去寻找过,但是当初爷爷为了保密,海捞的地点他谁都没有告诉,所以这犹如大海捞针的寻找自然是毫无意义的。两个月过去了,村子里面的人基本都已经放弃,甚至连一直坚信我爷爷会回来的父亲也动摇了,他每天都去码头上对着大海祈祷,希望爷爷能平安归来。

也许是海神听到了父亲的呼唤,出海的船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终于回到了码头上,村里的人都跑出去看,船上没有一条鱼,爷爷和一群青年抬着几个箱子就往祠堂里跑。

他们人人带伤,有些人看起来伤的还很重,而出海的人也少了三个,爷爷也没有说是什么具体原因,只说是不小心被淹死了。

箱子全被打开了,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金银珠宝,众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二叔头一次见到这么多宝贝,忍不住冲过去抱着箱子忘我地喊道:“发财了!发财了!”丑态尽出,看起来十分可笑。

一旁的李大副出口嘲笑道:“就这点财宝你就觉得发财了,我们没拿回来的还多着呢!”

说完后他自觉失言,赶紧闭上了嘴,爷爷走了过来,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对着二叔喝道:“别再这丢我人,赶紧滚开,该分宝了。”

村民连夜将它瓜分了,死了人的那三家多分了一半,在金钱的诱惑下,死人的那家也不再有意见。所有人悬了两个月的心都安然落地,幸福就像这财宝一样沉甸甸的,村子里张灯结彩好几天,比过年还热闹,爷爷也再次出足了风头。

但就像约好了一样,所有从船上下来的人都对海上的经历以及财宝的来源闭口不提,我记得回来那几天爷爷总是怪怪的,没事就看着大海发呆,眼神极其空洞,好像热闹的时候喜悦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果然,奇怪的事情在分完财宝以后接二连三的发生了。最开始的是跟爷爷出海回来的李大副,早上起来被人发现死在了海边,他的死状十分恐怖,肚子高高的鼓起,甚至都能看见肚子皮肤下面的青筋,如果有人轻轻戳一下,这肚子估计都会爆炸。李大副是喝海水撑死的。海水又苦又咸,就算是没有见过海的人都知道这东西不能喝,喝了肯定会中毒的,但是靠海生活的李大富却喝的肚圆腹饱。接着这次跟爷爷出海的人都相继得了怪病,病症有重有浅,但是都是忍不住喝海里的海水,有的意识还清醒,让家人捆住自己,但有的却没有了意识,只有对海水的疯狂渴望。这些人因为对海水渴望变的极其暴躁,一个个都仿佛成了野兽一般,邻居王大爷就已经变成了野兽,一头发狂的野兽。我见到发狂的往大爷的时候,被吓的发了好几天烧。王大爷被粗大铁锁链锁在柱子上,他绻缩在一个角落里瑟瑟发抖,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王大爷,你怎么了?”我叫了他一声,看到他身子抖了一下,立马跳了起来,等我看到他全身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被吓得无法动弹。王大爷完全变了个模样,他的肤色变得惨白甚至发绿,眼睛里的瞳孔缩的非常小,几乎变成了一个红点,嘴里不断地流出墨绿色的汁液。他已经变得瘦骨嶙峋,肋骨和脸上的锁骨几乎要刺破肉皮露出来,不仔细看,完全不能看出这是原来那个的王大爷。我的腿就像灌了铅,完全拔不动,王大爷变得非常暴躁,对我大吼大叫,嘴里似乎在大声喊着“给我水!我要喝水!”。

突然一股力量把我从后面抱了起来,我缓过神来抬头一看是王大娘,她告诉我快回家去,要变天了,我看着她红肿的双眼,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出海的人都怎么了?短短一个礼拜,那些人都相继海水中毒死去,死相难看甚至是恐怖,爷爷可能是因为体质好,虽然也有了喝海水的症状,但人的思维很是清晰,并没有像王大爷一样发狂。随着爷爷对海水的渴望日益增加,头发全部掉光了,牙齿也掉的只剩下前面几颗,脸部骨骼的棱角越来越分明,眼睛也浑浊了起来,直到最后完全变成了中间一个红点,他已经认不出谁是谁了,几乎完全变成了王大爷的可怕发狂模样。父亲不得不把爷爷也锁了起来,结果当天夜里爷爷挣脱铁链跑了出去,家里人迅速去海边找,发现爷爷正趴在海水里一动不动,正在贪婪的喝着海水。十几个人动手才把爷爷弄回到了家里面。接下来两天爷爷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身体变绿不说,竟然开始脱落白皮屑,皮肤也变得僵硬不堪,直到最后干硬得龟裂,竟然变成了一块一块的鳞状物。到了最后的时刻,应该是回光返照,爷爷清醒了很多,叫全家人到了他的跟前,听他奄奄一息地道出了遗言。

“答应我,千万不要再去找那个地方,太可怕了!”

“孩子,把箱子里的财宝都收集起来,丢进海里去,千万不要再碰它们了。”

“我们不该碰这些东西的,那是海神的东西,拿了海神的东西只能用命还了。”

到了最后,爷爷不断重复着要父亲把黄金丢到海里,声音逐渐就断了。给爷爷操办完后事,父亲通知了村里的人,拿出了所有的财宝丢到海里,因为这个父亲还和二叔争论过,二叔性格张扬,天不怕地不怕,坚持要留下财宝,但父亲已经是一家之主,二叔的反驳意见在父亲面前毫无力量,因为怪病的先例,全村的财宝都被扔到了海里。从此再村子里面再没有人得这种怪病,村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这种怪病的可怕,还是让人们心中有着一片阴云,久久不散。

爷爷死后几年,仍然有零星的人得这个怪病,都是有人想投机取巧,去海里摸扔掉的财宝,但只要接触到财宝,必定会生怪病暴毙,渐渐地也没人敢去冒这个险了。

父亲对于爷爷的死一直很自责,爷爷打小最重视父亲,父亲一直觉得如果当时能劝爷爷不出海,或许爷爷就不会死了。

村子里的人十分忌讳出了这么多人命,也害怕那个怪病缠身,大多都放弃了在小渔村生活,远走他乡。

渔村的生活并不好,勉强够温饱,父亲又是一个要面子的人,所以他决定重拾爷爷留下的这门手艺,二叔整天无所事事的,也被父亲要求加入进来。

但是爷爷走的早,没有把他的一身本领传给父亲和二叔,而且他们俩也没有遗传到爷爷一身好水性,虽然带着爷爷留下来的吃饭家伙,但天赋这东西真的不是后天能够弥补的。

很快父亲和二叔就组建了一支小的出海队伍,但出海了几次收货甚少,往往还要捕捞些鱼虾来补贴家用,没有办法,他们只能找村子里其他的海捞子帮忙了。

那时村子里的职业海捞子也没几个了,父亲找到了跟爷爷一个辈分的老海捞子李海龙,希望能加入他的队伍,一起出海。

李海龙已经年近六十了,身体虽然健朗,但却很少下海捞金了,本不想答应父亲,但耐不住父亲的百般恳求,父亲还提到了当年爷爷曾救过他的旧情,李海龙才勉强答应出海,但是他有一个要求,只负责找沉船,绝不亲自下海打捞。

父亲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毕竟李海龙年龄大了,再让他下海也不合适。

年,9月15号,海船出发了,这次船上除了以前的人员和李海龙,还多出了一个女人,那就是我母亲。

本来按照以往的规矩,船上决不能有女人的,因为女性阴气太重,加之女性生理期的时候会见红,这对出海来说是非常不吉利的,但是我母亲听说父亲又要下海捞金,担心不已,强烈要求上船,不然就跳进海里,父亲没有办法,只能让母亲上了船。

李海龙脸色拉了下来,声色俱厉地说道:“船上不能上女人你不是不知道,出海不是儿戏,万一出点什么岔子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看你也别捞金了,赶紧卷铺盖回家算了!”

“你爹当年可没你这么不懂规矩,怎么教出来你这样的儿子!”

“你老婆上船我就下船,你自己看着办吧!”

父亲被说的哑口无言,母亲也被吓住了,灰溜溜地回去了。

船漫无目的地在大海上行驶着,父亲是船长,王大明掌舵,二叔是大副,赵老三和赖光明是水手,船虽然不大,但人们各司其职。

一路上父亲和二叔是睁大了双眼往水下看,海水清澈见底,除了游鱼,并没有任何沉船的踪影。

他不禁看向了李海龙,希望他能提出一些建议,但李海龙闭着眼睛,似乎完全没有兴趣。

船又航行了大半日,还是没有任何收获,父亲急了,对着还在闭目养神的李海龙说道:“海龙叔,咱们这都出来了一天了,什么都没发现,你倒是给我们指条明路啊。”

李海龙睁开眼睛,老神在在地说道:“你父亲没教过你吗?你在这近海处转什么啊,再怎么转找也找不到宝藏的,早被人家捞完了,要想找宝藏,只能去深海,而且是越是凶险的深海,宝贝越多,不然船怎么沉的。”

父亲恍然大悟,难怪自己之前几次都没捞到东西,原来是这个原因。

船帆张开,快速地向着深海前进,七八日后,到达了一处父亲从没到过的海域,李海龙也站了起来,一双浑浊的双眼紧盯着海面,父亲和二叔也看了看,但这边已是深海,水深都在一二百米以下,他什么都看不到。

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海龙身上,父亲为了让李海龙看的更清楚,把船控制的又慢又稳,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天也没行使多少海里。

就这样又航行了几天,船上的物资渐渐不够用了,再往前走,可能回去就有问题了,父亲进退两难,但看着李海龙已经带上了防水眼镜,把头伸进水里查看了,他又不甘心就此返回,只能继续前进了。

又是一天的航行,还是没有任何发现,父亲抱着不能空手而归的想法,下网捞了一些鱼,没想到意外捞到了一条三米多长的龙王鱼,也就是人们常吃的带鱼,只不过这么大的带鱼父亲也没见过,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卖掉它,但这次出海他就没想着捞鱼,所以船上并没有保鲜的冰块,只能忍痛吃掉了。

就在割破带鱼胃的时候,父亲摸到了一个硬物,拿出来发现似乎是一块石头,他也没在意,随手就准备丢掉。

“别扔!”李海龙突然冲了过来,一把抢过父亲手中的硬物,用海水洗了洗,只见一只晶莹剔透,绿意盎然的玉扳指显现了出来,父亲惊呆了,虽然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是凭感觉就知道很值钱。

李海龙拿着扳指仔细端详了半天,说话了:“这应该是清朝的碧玉扳指,虽然不是官窑的,但是也算值点钱了。”

父亲兴奋不已,想马上返航,卖掉这个扳指。

李海龙却拦住了父亲,说道:“龙王鱼不擅长游泳,一般就在出生地附近游动,看这扳指的色泽,似乎刚被吃进去没多久,咱们在这附近的海域找一下,也许会有其他收获。”

父亲不以为然,宝藏哪有那么容易被发现,这次只是运气好罢了。

结果也如父亲所料,围着这片海域转悠了大半天,都没任何发现,父亲逐渐失去了耐心,打算返航了。

就在这时,一直把头伸进海里的李海龙似乎发现了什么,猛然抬起头,对着父亲大喊道:“停船!”

“降帆!”父亲指挥着水手降帆,船慢了下来,几人合力把船锚丢了下去,船终于不动了。

李海龙又把头伸了进去,这次时间很短,他指了指下面,肯定地说道:“下面绝对有东西,我看到有东西在闪,不是沉船也差不离了。”

父亲兴奋不已,忙安排船员下海,二叔首当其冲,穿好了潜水服,抱着一块石头,第一个就跳下了海,剩下的三个船员也都跟上了,父亲并没有下海,而是负责控制几人氧气管。

这是南海的海捞子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海捞方式,不必使用任何先进设备,用一根氧气管子就可以完成下潜到百米深的地方海捞,这种潜水海捞方式被海捞子称作“下氧”。

“下氧”这虽然简单,但危险却极大,长期使用会导致体内氮积聚而患上减压病,如果浮出水面的速度过快,甚至会血液喷发、血管爆裂而死,如果氧气管道出了问题,死在海底几乎是肯定的事。

所以掌管氧气管道的父亲也同时握住了下水几人的命脉,稍有不慎,就是尸骨无存的下场。

随着氧气管道慢慢下水,父亲也紧张了起来,既担心水下出什么意外,又害怕海底什么都没有。

时间飞逝,眼见着管路都快下到头了,众人还在下潜,父亲心急不已,都想叫他们上来了。

好在管路终于不再动了,过了好一会儿,水下终于有了动静,父亲知道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他紧紧盯着水面,满头大汗,期待着能收获。

二叔第一个游了上来,看着满脸期待地父亲,他咧嘴一笑,手从水下拿出,两个青花大碗赫然就在他的手上。

父亲伸手想把他拽上船,二叔却把碗递给了父亲,说出了一句让人心惊肉跳的话:“我是怕你等着急就先上来了,下面东西还多着呢,他们几个还在捞,你管好氧气管就行了,我下去了”。

说完二叔就又钻进了海里,就这样,几人轮番下水,一直忙到了下午三点,才打捞完毕。

只见甲板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陶瓷文物,只不过有些已经破损了,父亲他们在里面挑挑拣拣,把好的和坏的分类。

李海龙见多识广,他认出了这些瓷器的来历,正是当年中国出口国外的瓷器,他们也管这种瓷器叫做海捞瓷。

这种海捞瓷虽然不能与官窑精品瓷器相提并论,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历史背景,从中能够真实反映出那个时代,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

瓷器上的图案也与官窑大相径庭,有看到了中国式的亭台楼阁,也看到了西洋的别墅;看到了中国的牡丹,也看到了欧洲的郁金香;看到了景德镇的制瓷图,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摆设。

父亲对这些并不感兴趣,他只想知道值多少钱,李海龙也给不出答案,只能回去卖掉才知道了。

就在这时,船员赵老三从一个花瓶里倒出来了几个白里透红的东西,一个个鸡蛋般大小,他以为是什么宝贝,犹豫了一下,往兜里踹了一个,其他都赶紧拿来给父亲报告。

父亲伸手接了过来,触手冰凉,还有点黏黏的,他拿出其中一个捏了一下,软软的,很有弹性,就和弹力球一样,正准备拿给李海龙看时,突然发现里面红色的东西似乎动了一下,他再捏再动,他吓得赶紧扔在了甲板上。

白色的外壳破裂了,和水一样洒在了甲板上,而里面的红色东西也漏出了它的真面目,竟是一只小鱿鱼,只不过和普通鱿鱼不同的是,这只鱿鱼眼睛奇大无比,而且似乎还是幼年体,但却已经有乒乓球般大小了。

只不过离开了白色外壳的保护,这只小鱿鱼在甲板上蹦跶了几下就死掉了,李海龙也发现了这个东西,他蹲下身子查看了片刻,突然脸色大变,抓起小鱿鱼就扔到了海里,然后对着父亲吼道:“还有没有这个东西了,快把这东西丢到海里去!”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禁忌杂谈爷爷出海,打捞了一箱财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