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化石的美倾倒众生之际,很少有人会知道,在水流湍急、幽深莫测的河底,有一群在为大化石卖命的民工。
在大化岩滩,那些河底捞石的潜水员被当地人称为“水*”。这个带着侮辱意味的称呼,传达出这一职业的危险性——每一次下水都是与死神作伴。在岩滩采访期间,潜水员在闲暇时光,向记者讲述了他们水下作业的艰辛,憧憬着捞到一价值连城的石头,然后与家人团聚的幸福。他们身穿潜水服下水,记者端着相机等待他们重现。河面上久久悄无声息,长久的等待令人窒息……
他是下河捞石的“鼻祖”,邻居捡石发财的经历,启发他下河捞石,并获利数百万元。第一个在岩滩河段下河捞石的潜水员是来宾人韦宗礼。如今的他,已是开有一家奇石馆和一家广告公司的商界成功人士。去年5月26日,在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时,他并没有避讳自己的潜水员出身。
上世纪90年代初,岩滩电站施工时,从岩滩坝址清出来一块大石头,丢弃在路边。一个叫韦振刚的人看见这块石头后,以元的价格买下,并运回来宾,此举还一度遭人嘲笑。他们哪里知道,韦振刚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不久,他就以18万元的价格,将这块大化石卖到桂林,并全家迁到桂林市定居。韦振刚正是韦宗礼的邻居。韦宗礼回忆说,10多年前,那块捡来的石头,让他的这位邻居发了笔横财。他想,或许岩滩还有不少这样的石头。于是,他先到北海跟捞螺工学习潜水技术,还购买了潜水设备。年10月,他带着弟弟、妹夫等6人,携带潜水设备来到了岩滩。
第二天,他们来到距岩滩坝址不到米的河边,河面上静悄悄的,没有一条船。面对湍急而冰凉的河水,韦宗礼心里直发毛,最后他还是壮起胆,背着潜水器材下了河。可潜到河底,只见泥沙,却不见石头的踪影。第二次、第三次下水,依然一无所获。
连续几天,没找到一块石头,令他们非常沮丧,有人想打退堂鼓了。直到第七天,韦宗礼的妹夫在河底摸索时,踩着青苔,脚下一滑,他弯腰一摸,摸到了一块石头,赶紧抱起石头浮出水面。这块石头色彩绚丽,花纹奇特——这就是他们要找的奇石!原来,大部分石头被厚厚的泥沙覆盖,所以他们最初并没有发现。
当晚,几个人兴奋得睡不着。后来,他们在当地租用船只,雇请了潜水员,摇身一变成了捞石船老板。那时,河底的石头很多,每隔几天,他们捞到的石头便可以装满一卡车。年年初,一些岩滩当地人也加入到捞石的行列,河面上的船只多了起来,在河底作业的潜水员也越来越多。年,韦宗礼卖掉一批石头,得了多万元。次年,他离开大化,回到来宾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还建了一家奇石馆,陈列那些凝聚着自己心血的大化石。
在噩梦里开始潜水生涯第一次从船老板手中拿到元钱,他差点流泪了
一名叫覃荣群的潜水员与记者聊了很久。记者注意到,他的脖子上,挂着一根粗大的纯金项链。
他告诉记者,他是当地吉发村纳异屯人,初中毕业后帮人开拖拉机,收入很低,就去当了潜水员。老板是来宾人,以前也是潜水员。老板问他会不会游泳,又抓住他的手捏一下,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可以。”
第二天,老板向他讲述了一些潜水知识:怎么下潜,在水下怎么找石、撬石、捆石,如何上浮等。第三天,老板就叫他下水了。他甚至不知道潜水服怎么穿,还是另一名潜水员帮他穿上的。下水后,刚下潜两米,他就心里发慌,赶紧浮上来。那个潜水员把他的头往下按,他只好硬着头皮下潜到水下20米深处,只觉耳朵胀痛,胸闷。他慌慌张张地到处乱摸,第一天没有捞到一块石头。当晚,他做了个噩梦,梦见自己被一个呲牙咧嘴的怪兽扯着脚往水下拉……他惊醒过来,不敢再睡,睁着眼睛到天亮。
第四天,他带着水下电筒、钢钎、铁铲等工具又下水了。潜到河底后,透过潜水镜,水下能见度只有两米左右,他先用电筒寻找,找见石头后,就用铲子把周围的泥沙铲走。人在河底时,头晕、胸闷,脸部被水压得非常痛,尤其是耳朵胀痛,他咬着牙,终于挺了过来。有一次,他由于体力透支上浮过快,忽然感到胸闷头晕,全身发痒,痛得想哭。他急中生智,赶紧返身往下潜,过了10分钟左右,觉得轻松些了,才继续浮上来。
覃荣群告诉记者,在河底,水的浮力很大,一两百公斤的石头,在水里他可以随便抱起来。另外,眼前的物体仿佛放大了几倍,当你看见时,就已经扑到面前来了,胆小的人简直要被吓死。捞石头虽然辛苦,但有时也感觉有趣,时常有几条鱼在周围游来游去,在看着自己。有一次,他在河底,看到了一条大约15公斤重的大鱼,鱼身有一米多长。大鱼从他身边游过,盯了他很久,他忍不住对着鱼摆摆手,算是打招呼。
他回忆说,他亲手捞上来的第一块石头有一百多公斤重,老板估价是1.6万元,当场给了他元。这是他从小到大头一遭得到那么多的钱,接过钱的时候,他的眼泪差一点流了出来。在河底被冻僵身体为了能在40米以下的水中抗寒,必须在潜水服中灌进温水。1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停泊在岩滩捞石作业区的一艘小船上。凛冽的寒风中,记者不由地竖起衣领,遮挡冷得刺痛的耳朵。被雇请在这条船上捞石的是来自贵州的两个小伙子,他们是堂兄弟,大吴30岁,瘦高个,笑容憨实;小吴23岁,壮实的个子,满脸自信。两人告诉记者,虽然天气寒冷,但依然要下水作业,因为现在水位低、水流缓,最适宜潜水捞石。
小吴告诉记者,他去年在贵州老家刚娶妻。别看他年轻,他的“潜龄”已有8年了。初二辍学后,他到北海打工捞螺;3年前,他来到大化岩滩下河捞石。一年多前,他把堂哥大吴等十几个贵州老乡一起带了过来。大吴告诉记者,他妻子和刚上小学的女儿都在贵州老家。
兄弟俩尽管从未受过专业培训,潜水设备也很简陋,但他们无师自通,谙熟潜水捞石的技能。下水前,他们要穿上一套橡皮潜水衣,戴上普通的潜水镜,嘴衔送气管的一端潜入水下,并带上水下电筒、钢钎等工具。在河底,有时用抽沙机抽开沙子,有时只能用铲子把石头周围的泥沙扒开,这是最耗时的工作,因为河底水流急,能见度又低,加上河底的水冰冷刺骨,使人四肢僵硬,行动缓慢。扒开泥沙露出石头后,如果是大石头,就用千斤顶或钢钎慢慢把石头撬松,再用钢丝绳将石头捆绑好,然后发出信号,让船上的人开动卷扬机将石头拉上岸。
在河底,他们用钢丝绳绑大石头,用网兜装小石头,不大不小的石头,干脆抱起来慢慢浮出水面。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捞石船出现,以长长的抓斗或链斗代替潜水员,安全性提高了不少。不过,抓斗和链斗都只能捞河底的小石头;对于大石头,只能靠潜水员下水。一块二三十吨的大石头,从抽泥沙到吊出水面,工程十分浩大,需要忙上十天半月。
潜水越深温度越低,下潜到40米深后,潜水服就失去了保暖作用,人的手脚都会被冻僵。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50℃~60℃的温水灌进潜水服内,温度太高怕烫伤皮肤,温度太低,顶不了多久。这种保暖效果可持续20分钟左右,即使这样,浮上来时,仍然冷得打抖,只好再次把温水灌进潜水服里。一般来说,潜水员每次可以下水两个小时,个别体格特别好的潜水员,可以一次下水三四个小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