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水库潜水的保命小技巧
TUhjnbcbe - 2020/12/23 13:34:00

自序

一连串错综复杂的不可控风险,把水库潜水形容为“拿侥幸和命运*一把”,觉得一点都不为过。那不叫潜水,叫玩命!听说现在还有人带OW去水库做开放水训练,不寒而栗之余,人命关天,没忍住撰写一篇嚷嚷。当然聊的是休闲潜水,技潜不在讨论的范围内。

为了节省篇幅,把天然湖泊、人工湖,废置或还在运作的矿湖,水坝,水库都归类为水库。水库独有的条件会互相关联,交叉形成几个比较极端的风险点。如果能不去,当然最好是不要去,NoZuoNoDie嘛!真的非去不可,希望贵阁下能够耐心看下去。

水库,潜的是淡水,这和潜海水不一样,最显著的就是配重设置。淡水的密度比海水低,说人话就是物体在淡水会比在海水沉,配重自然也不尽相同。

潜海水一般会用铝瓶,可是我看潜水库,有些人会用钢瓶。我也试过在日本,潜海水时用钢瓶,感觉两种金属的浮力差距非常大。

在海面用铝瓶,两公斤配重的情况下排完BCD的气,我基本能维持一定的浮力。用钢瓶,零配重试了试,气还没排完,就沉得像块石头,反过来还得加3-4次气才能减缓下潜速度。

所以平时在潜海水时惯用的配重,在潜淡水时必须重新配对,同等装备下,基本都得酌量减重。

由于阳光穿透力和热升冷降原理,水库的上下层会形成温差。取决于水库的最深点和其他综合条件,温差幅度可以很大,大致30米深度内没感觉,也可以很小,小至直浮在水面,上下半身也能感觉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误判水温而少穿了相对应的保暖衣。不用多,上层26度,下层22度的差距就够受了。22度穿3毫米的湿衣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太够。潜水失温影响判断能力之余,严重的会因为喘气,身体累积过多的二氧化碳而昏迷。

所以潜水库一定要做好保暖功课,穿过断层后觉得水温难受,就不要再拖延,第一时间示意领队中止潜水。

人说云南地无三里平,形容水库的水无三天清也挺合适。水库是“死水”,加上其他条件,创造了完美藻类繁殖的温床,导致能见度下降。

死水的水底一般不是沙,而是类似棉花的泥浆,一点湖水荡漾,或不小心踢一下,效果像是放了一颗久久不散的巨型烟雾弹。这对潜水员来说,意味着必须随时面对能见度的挑战。

这里说的能见度可不是拿“低”来形容,面对的可能是接近“零”能见度,典型的伸手不见五指!避免和团队失散的种种丧,我只给一句忠告:别试图寻找团队,在零能见度底下,找到的概率基本也是零。

失散了,第一时间中止潜水,升水要紧!

一个常被潜水员忽略的感官反应,在这里必须重点介绍。零能见度意味着丧失包括太阳方向的所有参照物,加上搜索团队的频密转向、心情紧张,潜水员极有可能出现眩晕(Vertigo)现象。

最要命的症状表现在丧失辨认方向能力,分不清哪个方向是水面,哪个方向是水底。倘若判断错误,以为是在上升,其实是不知不觉的越潜越深,连锁性后果不用细表,肯定极为堪忧!

虽然要命,但解决方法却很简单。(1)不要相信在出卖你的直觉,盯紧电脑表或深度表,要绝对相信它。(2)尽量放松心情,观察泡泡往上的方向就是水面。(3)越往深处游,会感觉到耳压,必须停止,往反方向就是水面了。

最后一句忠告做为总结:非得潜水库不可,就必须具有独自升水的能耐和心理准备。在那种情况,已经不是潜伴教练靠不靠谱的问题了。超出了人体构造能够应付环境的界限,靠的只有自己。。。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库潜水的保命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