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九章量子计算机、嫦娥五号探测器、鲲鹏运输机、天宫空间站、蛟龙潜水器……
全面小康、美美与共、大同世界、伟大复兴、世界人民大团结、人类命运共同体……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想人之所不敢想,为人之所不敢为,这就是勇敢的中国人。
面对滚滚红尘,我们崇尚逍遥游。
面对复杂工作,我们崇尚游刃有余。
面对单调重复,我们崇尚温故知新。
面对战争,我们强调立于不败之地,先胜而后求战,不战屈人之兵。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我们一切都有了。
他们的技术是不是人发明创造的?是。中国人是不是人?是。我们能不能也发明出来?能。就这么简单,就这么自信。
这是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理想的豁达自信,是几千年来沉淀的文化底蕴所带来的底气与从容,是中国人特有的精气神。
二、两类家长,两类人生教学年,接触了许多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在生命品质上的两极分化。
一类人把生存当作终极追求,把其他当作幌子点缀、日日焦虑紧张;一类人把生存当作基础,把诗和远方当成日常,从容而有情趣。
优秀家长的美好日常是许多家长不敢想象的奋斗目标。
优秀的家长,就是把奇迹变成日常的中国人。只是他们出于修养,常常选择了真人不露相,以免刺痛那些需要自欺的人们;同时他们也默默地,在恰当时机点醒了许多即将顿悟的人。
我看见了两种人生,一种是低调的幸福的人生,一种是浮躁的焦虑的人生。
父母水平有限,孩子应代代接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水平,让父母过上他们不敢想的好日子。奋斗过程中,我们的处境可能不如那些已经接力了好几棒的人条件好,但每个家庭阶段不同任务不同。决定生命品质的并不在于第几阶段,而在于以一种怎样的姿态面对挑战。
这样,无论哪一阶段的奋斗者,都可以幸福而昂扬。
我看到的,并不是不同家庭表象上的贫富差异,而是生命姿态的差异。有的家庭条件一般,但父母都很踏实善良,乐观阳光,孩子也很踏实积极,学习不用爸妈操心,无论是品格还是学业都很棒;有的家庭条件很好,父母朴实淡然不以奢华为意,孩子生活富足也没有浮浪气息,待人友好学习认真,生活充满诗意情趣。反之,有的家庭条件不好却把孩子惯出了富二代的气质,盲目炫耀和攀比,不肯在正业上下功夫;有的家庭物质条件很好把孩子带向了浮华奢靡,或是习惯了奢华陷入无聊空虚。
在上一代人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物质生活,算是完成了部分使命;当这个使命结束后,要看到新的使命——提升生命品质,让生命充满诗意。否则,不但自己会陷入迷茫,指导孩子也会不知所措。
诗和远方,是部分人的幻想,是部分人的日常。把精神世界的奢侈品变成日用品,才是中国人真正的生命追求。这样,无论贫困还是富裕,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宠辱不惊,闲庭信步,享受生命至味。
从物质角度看,部分人的地板确实是许多人终生无法企及的天花板;但从精神角度来看,生命美好是所有人都可以抵达的地板。抵达之后,可以在幸福创造中不断提升生命的天花板。
三、孩子不会成为你嘴里的样子,而是你实际的样子自欺者给自己制造的最大麻烦,就是孩子成为了和自己一样的人。人们允许自己自欺欺人,但看到孩子规避核心问题各种耍花枪的时候,就无法接受。这时候,只要想想孩子是和谁学的,心里也就平静了。
自己不想蜕变不想进步,花言巧语中奢望孩子突破自己的天花板。越有这样的想法,孩子越不可能突破。当年家里穷的时候,家长们也是竭尽全力,才有了孩子们的奋发图强。如今小有成绩苟且偷安,还希望孩子学到当年的意志与担当,刻舟求剑矣。穷而硬正,孩子自强;富而颓堕,儿孙难成。
祖上是崛起的一代,你是塌腰的一代,孩子就会是颓废的一代。
早点认识这个问题,有利于家长走上彻底坚定的自我蜕变的道路,向着越来越好永无止境的美好生命前进,展示出自强不息的生命魅力。
孩子会受到熏陶渐染,你的样子会成为孩子的底色。
四、卸下历史包袱,开启全新征程生活的幸福快乐,对沉沦现实迷信金钱力量的人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这从来不是中国人和中华文化的观点。中华文化,就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的人生美好。
如果活着必须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要苟且偷生,那不如死了干净,免得天天恶心。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为中国的物质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家长群体需要了解,今天的文化短板并不能只一味责怪家长群体不够努力或者见识不足,这是由于过去一段历史阶段的特点所造就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全体国人共同面对和战胜的一个课题。有不足可以理解,不面对则必须批评。
上一阶段的历史环境中,资本主义的狂潮席卷了世界每一个角落,金钱至上的逻辑让人眼中只有钱,恐惧焦虑中痛苦低质量内卷,痛苦的人很难做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但一切向钱看的时期即将结束,一切向美好生活看的新时代开启了,一个拒绝偏激追求平衡的时代到来了,一个需要文化建设的新时代到来了,一个经济基础完成之后建设上层建筑的文明新篇开始了。
历史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一个阶段结束了,下一阶段就来了。历史阶段不同,任务特点全然不一样。我们要习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并非是我作为老师看到学生的痛苦后故意为难家长,而是面对文化短板的客观挑战,总得有人出来通过实干予以解决。解决了文化短板问题,才能让国家、民族、家庭、个体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是家长群体勇于担当化解之,就是现在的学生们长大之后化解之。作为家长,能够给孩子们减轻一些压力,我们还是主动提前努力,替孩子们多打一些基础的好。
文化素养,使人有勇气、有底气、有决心、有追求、有恒心,享受创造高质量产品的过程。所以,文化素养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奇迹工程。文化复兴后,创造奇迹会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日常。
五、文化欠账并非不可弥补和当年技术落后如今开始领先一样,文化素养的短板并非不可弥补。一切成就和功业都可以通过勤奋的劳动和智慧的创造干出来。落后不可怕,弱小也不可怕,怕的是没勇气没斗志没信念。
想想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创建新中国,从遍地文盲到今天遍地大学生,今天的文化短板问题无法克服吗?有知识没文化、有技术没文化、有想法没动力的问题无解吗?
显然不是。不过是文化经典读少了,理论建设没跟上,当年形势紧迫没顾得上学习文化和理论而已。
站在时代浪潮面前,站在必须通过的独木桥面前,我们只有一条路——迎难而上,胜利归来。
和技术反超一样,下定决心后按部就班地努力,早晚会反超。下定决心后就不觉得难反而觉得平静和美妙了。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最基本的四书,通读一遍,然后日日翻看,坚持半年,中华文化的基本思维成为了思维习惯,再阅读其他经典自然而然甘之如饴。
半年,足够我们把之前的欠账补上一大部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已;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我常常听见家长说孩子不愿走出舒适区,特别想当面反问:“您是习惯于走出舒适区的人吗?”对于享受奋斗奔向梦想的人来讲,舒适区并不舒适,而很别扭;对于放弃梦想只顾眼前的人来说,舒适区无非是生命苟且的温床。
祖辈们通过艰苦奋斗打下了江山,给了中国和平与繁荣;在这个基础上奋斗的人们,精气神比起老革命一代差了不少;物质丰富起来之后再奋斗的人们,精气神又差了一层。这种精神力量代际递减的趋势,只有通过文化复兴可以解决。祖先早就总结了保持繁荣的秘密: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只有品格与学问是长治久安的密码,是生命始终充满热情的动力之源。
躺在祖辈功劳簿上的人们,尤其需要补上文化短板,恢复中国人的精气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学一做、学习强国,正是伟大工程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复兴的前奏。等*员先锋队的文化素养理论水平全面提升完毕,面向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扶贫工程就会启动。大势如此明朗。能否成为先行者,能否为孩子在新时代领先创造条件,就看家长们在文化素养提升上的决心和意志了。
我时常调侃同学们,不要和老师学了三年语文,到头来成为了中央文化扶贫办公室的重点关照对象,给我们全面建成文明社会拖后腿。你的同学是文化扶贫工作者,你是被扶贫的文化贫困户,很尴尬的。
优秀家长的共同点:爱读书、爱生活、爱工作,对生命保有饱满的热情。他们消解了生活的磨砺所带来的痛苦和抱怨,反馈给世界的是阳光和温暖,气质中流淌着平静、乐趣与从容。这背后,是文化素养对精神世界的塑造和支撑。
已经开始深刻自省并学习文化经典和新时代理论的家长,孩子们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解脱,受到了鼓舞和感染。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如果家长对文化素养不感冒,孩子也很难重视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生存发展中最底层最关键的要素,既决定能否长久,又决定品质高低。只有思考或奋斗到某种程度发现了绝望的人才会意识到文化素养的巨大价值。尚未体会绝望或感到绝望而缺少文化指引的孩子们,不经由家长的指导配合,很难投入大量时间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