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防*事早报》近距离高清曝光了海*某新式改型潜艇。
央视如此近距离给我国潜艇曝光,实在是罕见,因此也引来了一票网友的围观。
节目播出后,眼尖的网友很快发现这艘潜艇的建造工艺堪称完美,还发现这艘潜艇安装了疑似拖拽式声纳和舷侧线列阵声呐的设备。
该艇围壳前端与艇身主体的连接部分,使用了类似美国海狼级和弗吉尼亚级的弧状弯角设计,这种外形能降低海水流经围壳时产生的噪音,有助于提高隐蔽性。
(小兵兵注:围壳既艇身背部的上层建筑,美国称为“帆”,欧洲称为“鳍”,用来容纳观测、通信、导航等装置,民间俗称指挥塔,但这种叫法并不正确,且容易与艇内指挥控制中心混淆)
其实我们已经在、之前的改型中采用过这种弯角设计,不过这艘潜艇的角度更大、造型更流畅。
▲之前曝光的改型已经应用了弯角设计
除了各种赞誉,小兵兵注意到很多网友似乎更在意另一件事,那就是这款潜艇没有龟背。
emmmmm……小兵兵觉得大家可能对“龟背”有什么误解。
胖兵今天就谈谈那些长期以来围绕龟背的众多误区。
▲也有人还是搞不清核潜艇的分类
更有甚至以为没有龟背就不是核潜艇……
龟背为什么不招人待见?
中国网友对龟背的感情很复杂,觉得它既是真理的象征,也是落后的表现,毕竟这东西确实会增加水下航行时的阻力和噪音,而且很不美观。
今天被网友们津津乐道的龟背一词,实际上只是民间俗称,这种俗称在国外也有,西方习惯称其为“驼峰”(Hump),是一种为了让艇身能够装下潜射弹道导弹,而将壳体加高、加宽的整流罩结构。
一般来说,只有需要装填弹道导弹的战略型潜艇,才会有明显的龟背,如俄罗斯的“德尔塔”、我兔的。
▲的龟背很明显吗?请看看德尔塔
而攻击型潜艇只需要发射鱼雷和巡航导弹,自然不需要这种东西。
认为我们终于解决了龟背问题的部分网友,其实是误把央视曝光的那艘潜艇当成了战略核潜艇了。
其实在具备海基核力量的五常国家中,的确只有中国的还留有这种过时设计,这就给原本只是技术范畴的问题加入了感情因素,有些希望本国核潜艇快速进步的声音,也被曲解为无脑黑。
▲五常战略核潜艇比较图示
其中龟背结构最小的是法国凯旋级
小兵兵知道只要说起这个话题,许多人就要拿和美国的俄亥俄级做对比。
那么我们究竟为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呢?
单/双壳体的区别?没那么简单
俄亥俄也是战略核潜艇,却没有德尔塔和那样明显的“违章建筑”。
一大原因就在于,它采用了超大直径的单层耐压壳设计,导弹基座低,三叉戟的体积也更小,所以能将导弹收容进艇身内。
▲俄亥俄也没有完全消除龟背
只是体积小很多
可我兔在研发时的技术能力还无法建造单壳体核潜艇,导弹基座高,巨浪-2的尺寸又比较大,艇身塞不下就只能加盖龟背。
这个解释自然没有问题,但却让许多网友产生了一个错误印象,那就双壳体潜艇一定有龟背,而单壳体就没有,其实不然。
世界上第一艘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SSBN-)就采用单壳体,但内部空间还是无法容纳16枚“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通用电船公司的工程师这才设计出背部整流罩。
▲年服役的乔治·华盛顿”号
也许在今天看来,龟背是落后的表现,可在当时却是解决导弹塞不进去的一大创举,设计人员自然清楚它的副作用,但更清楚它能平衡搭载能力与结构设计之间的巨大矛盾。
自“华盛顿”级率先采用龟背后,后续均为单壳体的“伊桑·艾伦”级、“拉法耶特”级都沿用了这一设计,直到年定型的俄亥俄才基本解决龟背尺寸过大的问题。
▲采用双层壳体设计的战略核潜艇
结构一目了然
苏联在同年代建造的战略型潜艇,同样面临导弹的收纳问题。
早期的“祖鲁”级、“高尔夫”级、“酒店”级倒是没有龟背,但只能将导弹放置在围壳内部,不仅带弹量只有可怜的1-3枚,还必须浮上水面才能发射,作战效率和威慑能力极其低下。
▲“高尔夫”级发射导弹的独特方式
这种状况直到年“扬基”级服役才得到解决,解决方案也还是龟背。
所以各位小伙伴们可曾想过,在众多网友看来如此“丑陋”的东西,在当年也是超级大国竞相发展的先进构型?
▲“扬基”级核潜艇
当然严格来说,是否有龟背不完全取决于单/双壳体,而是由整体研发实力、建造工艺和配套的潜射导弹所决定的,龟背本身也并不是缺陷,只不过是某个历史时期所对应的技术水平产生的必然结果。
即便强如美国海*,龟背不明显也无非是耐压壳体已经能造的足够大,并不是什么跨时代的先进技术起了作用,而且俄亥俄也没有完全消除龟背,只不过没有德尔塔和那样明显而易。
▲细看之下,俄亥俄也是有龟背的
双壳体就是落后的表现吗?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潜艇的设计人员就已经认识到耐压壳承压的最佳形状,与航行时阻力最小的最佳形状相冲突,但受限于当时有限的技术能力,这个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到了二战,纳粹德国XXI型潜艇使用了双层壳体的设计,外层适航性好,内层更利于保持压力和结构强度。这种建造方案在战后被苏联充分学习借鉴,自家潜艇也广泛使用这种设计。
▲XXI型潜艇采用双层壳体设计
除了耐压性好,双壳体还可利用壳体间隙布置压载舱和吸能带,储备浮力更大、抗爆/沉性更强,利于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上浮,生存性好于单壳体。
仅从技术层面上看,两种设计各有利弊,但是近年来俄罗斯也开始有转向单壳体的趋势,比如北风之神就采用了单双结合的建造方案,动力舱段和艏舱为双壳体结构,其余部分为单壳,这也是它的龟背尺寸较小的原因之一。
▲北风之神,照样有龟背
胖兵认为,俄罗斯既想要坚固可靠的舰体,又想要宽敞的内部空间容纳潜射导弹,所以取二者之长搞出一个混合壳体,也许这会成为一种全新的设计导向,我兔会否参考也未可知。
认清差距,放下幻想
年的海*节阅舰式某新型潜艇作为中国海*最先进的现役战略型核潜艇领衔受阅,可那个大大的龟背怎么看都让人不太舒服。
咱得承认,的改进空间终有极限,设计核潜艇又是一项非常漫长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旦船体结构确定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改动,想要通过后续魔改消除龟背是不可能的。
我们只能期待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可以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效提升中国海*的水下核威慑与反击能力。
战略核潜艇可是重器中的重器,直接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按照我兔的一贯作风,新潜艇从理论验证、技术预研、设计定型,再到投产建造、入列服役,最终形成战斗力,所有的环节一定都是密不透风,只有在国家认为需要或恰当的时机才会有限度的公开。
▲美国正在研发接替俄亥俄的下一代
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想象图)
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都不会听到任何有关新潜艇的消息,许多对此有所期待的朋友只能耐心等待了。
但这也不是坏事,说不定当我们忙于日常生活的琐碎时,大猪蹄子心心念念的新宠已悄然遁入大洋,竖起坚实的核护盾,为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待到那时,小兵兵再给大家翻译一下,什么叫惊喜
参考资料:
国防*事频道:《国防*事早报》
ChinaMilitary:Harvestyearformilitaryequipment
Wiki:USSGeorgeWashington(SSBN-)、Hotel-classsubmarine
文章看的不过瘾?刚说完战略导弹核潜艇我们把视角拉回陆地,你知道美*的“民兵导弹”竟曾是中国留学生给设计吗?小兵兵精心制作了期短视频为你解析!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