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那篇《喜欢和爱的区别》(没看过的可以戳阅读原文)在知乎上火了以后,留言最多的竟然都是问我“旅行的钱哪里来的”。这还真是一个我完全没思考过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说:
一、“我干的这些事很花钱么???”
二、“我干这些事的钱都是哪来的?”
第一个问题我仔细想了想,
去趟东南亚,基本都是坐廉价航空,抢到的最便宜机票,算上我全套潜水装备的托运行李费,也不过元往返。住宿就更便宜了,一晚到元的房间,还和同伴AA。最大的支出就是潜水费用,一潜元,一天四潜,潜八天差不多多。
去趟欧洲,最大头就是机票,往返七八千,其次是欧铁pass票等,住宿也还好,一晚元到元不等,吃的比较贵,玩一趟算上购物两万左右。
最贵的就是玩儿美国,住宿真是省不下来啊,比如为了体验好,在纽约住的曼哈顿公寓,30层,airbnb上找的,一晚要多元,但当你俯瞰整个曼哈顿夜景的时候,觉得元也值了...毕竟可以圆你一个“gossipgirl”的梦。去了美西一次,美东一次,每次算上购物都快4万了....
————
第二个问题首先要强调,都是花的自己赚的钱。毕竟我父母一个老师一个公务员,加起来工资也没我多,靠他们我也就能去趟小汤山泡个温泉了....
其次我赚的也不多,身为一个“胸无大志”的从小没什么生活压力,也没什么远大志向,对物质需求也不旺盛的普通北京女孩儿,懒是我的第一特征。所以我做不到特别的奋斗与努力。这是我从来就不否认的一点。
但我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尊心极强。不强估计我也不至于离婚....
所以工作上交代的活儿还是很尽力去做的。
而且我一直信奉,生活要以过程为目标,工作要以结果为目标。
我工作上没少犯错,有些是我个人能力问题,有些是外界因素导致,但是当领导指责的时候,绝不辩解,错了就是错了,再多的理由,结果不好也没意义。
而我接触过一些人,他们恰恰相反,生活以结果为目标,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赚钱而赚钱,工作上却以过程为目标,做不好事情就找一大堆的理由,觉得自己各种委屈....
说这些都是前戏。相信职场上80%的人都做的比我好。
我想聊的是我毕业到现在11年来的职场规划。
11年前,因为感觉到了互联网的强进势头(说白了就是喜欢QQ),进入了腾讯网站部实习,半年内面试了三个部门,最后终于在广告部下设的市场推广中心谋得了一个市场助理的职位。
那会儿因为团队新成立人很少,我极其荣幸的可以接触到市场营销的三大工种:活动、公关、调研。
身为一名文科生,跟着调研经理学统计,经常他在会议室跟高层汇报,我在后方利用各种计算公式还有iAdTracker等第三方监测平台算数据,提供给他,当时那种紧张感依然历历在目,数据算不对,经理又马上就用,于是有了人生第一次被绝望感包围的体验...
还有教会我做线下活动的活动经理,是个特别耿直的北京大妞儿,也比较强势。那会儿调研经理安排我调研的工作,市场总监直接安排我公关的工作(因为公关经理长期招不来),活动经理安排我活动的工作,我还要负责部门其他杂务,比如最恐怖的“走合同流程”,一天到晚被财务骂...
因为我这种“一女侍多夫”的情况,经常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有一次没有及时做好活动经理安排的工作,她直接走到我工位后面盯着我干,在此期间调研经理又来催我一个活儿,活动经理马上一改气势汹汹的态度,跟我道歉:“我不知道你这么忙...”。这个画面我记到现在,可能因为被理解,被尊重,也有种“受了委屈沉冤得雪”的喜悦感吧...
后来活动经理慢慢开始对我路转粉,甚至写了blog“纪念”我...
前方高能预警
好吧,现在再看一遍,我自己都快被她酸掉大牙...
现在我们俩,还有当时的市场总监依然是好闺蜜。
最后说公关。我那时的市场总监,是个极其优秀的公关天才。我最幸运的,就是一入行就遇到各个领域的精英,那会儿我就像一个海绵体,疯狂的学习、模仿、吸收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11年了,依然记得我第一次写QA,对那个领域了解度为0的我,只能各种百度,求助媒体前辈...
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在工位上一筹莫展,总监走过来说:早点下班吧,我们这儿可不鼓励加班啊~我表面答应,心里却苦,自己能力差,加班也是活该...
后来专访时,媒体说想看下QA,我就傻乎乎的给人家了...总监知道了批评我,这是给领导看的,怎么能拿给媒体...我赶紧又跑过去从记者手里“抢”了回来...
第一次的媒体答谢活动我搞丢房卡,订错机票,鼓动记者参加额外娱乐项目导致公司支付额外消费...
和平媒对接发稿,结果给杂志发的配图数据是错的,印刷出来后才发现问题...
那会儿做内刊,经常夜里去印刷厂盯打样儿,结果不是封面的“QQ公仔”少了一只眼睛,就是把客户的名字写错,比如“百胜集团”写成“百盛集团”...
像这种不职业不专业的事情我干了不下百件。
当助理三个多月的时候,总监拉我谈心,非常委婉的表达了“我的能力不足”,具体怎么说早已忘记,只记得自己哭的稀里哗啦,总监心一软,又留下了我。那之后我就小宇宙爆发了,也可能是傻逼事儿干的也差不多了,我开始上道儿了。
但是当时的压力是我从来没有承受过的。
我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足足22年的“金丝雀”,突然就被放生了。高速发展的“腾讯”为了赶超新浪、网易,整个公司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光我一个人。我的同事、领导就像一群雄鹰对抗着猛烈的暴风雨,而那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麻雀,就是我。
没有人能帮我,这种时候只能靠我自己挺住,我努力地第一件事,是不拖累这个团队的快速前进。其次,是尽量帮助其他人,减轻他们的压力。
终于有一天晚上,我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突然就喘不过气,心慌心跳感觉一只大手掐住了我的喉咙。我无法呼吸了。
医院看急诊。全身检查之后医生说,身体没问题,不是病理上的,你是不是最近遇到什么事压力比较大?
话音未落,我眼泪像瀑布一样就喷涌而出...
医生笑了,跟我妈说,带她去吃点东西,好好谈谈心吧。
之后,我终于转正了,然后一路从助理到专员,再到华北区市场公关主管...
这是我对第一份工作的规划。过程很痛苦,但现在却格外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最近流行一句话,“当你面对人生多个选择的时候,请选择那条最艰难的路”。
那会儿不懂这么高深的道理,但当我妈妈极力劝说我进国企,我亲爱的一位亲戚都替我铺好了路的时候,我依然坚定的选择在腾讯被碾压。
因为我知道选择工作的三个维度,先看行业,互联网是朝阳产业,前景无限,吸金无限;再看企业,腾讯网那会儿还比较弱,但靠着客户端,终有一天是老大;最后看团队,我呆的这个市场团队,每一个人都是我的最爱。
所以一个“舒适的”国企职位,怎么可能吸引我。
————
第二个规划,是我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市场营销里的调研、活动、公关,我想专攻哪一个?
那会儿思维依然很简单,我有时喜欢和人打交道,有时又喜欢安静的一个人呆着。于是我选择了“动静两相宜”的公关...它既可以让我静下心来写稿子,又可以有机会认识很多的媒体、合作伙伴、和各个部门的人打交道...
而公关又分为撰稿、媒介、公关活动。其中门槛最高的就是撰稿。
当时我发现,很多人都“逃避”写稿子,很害怕写文字。
我不怕啊,于是我又给自己的定位细分了一步:撰稿。
理由很简单,别人不爱干的,我来干,就更容易“被需要”...
我一个学了四年法学,只会写案例分析的人,开始从头学写稿。
我每天翻《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还有各种营销类杂志。写到这里,都感觉闻到了报纸那种特有的墨香...
我练习写作的方式是,先看一眼标题,不看内容,然后自己写大纲,如果这个选题分给我了,我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我要采访谁,我需要哪些数据作支撑...然后试着写一篇。写完了再去看文章,学习人家是怎么写的,比我的好在哪里。
每周坚持至少写一篇。这对于一个因为懒的起床能坚持一天不吃饭的我来说,已经非常不易了...
然而我依然写的很一般。永远比不了那些优秀的媒体前辈。但这个过程让我了解了媒体写稿时需要什么,让我更了解我服务的这个群体,更好的去做一名合格的公关。
两年后,我的标杆人物市场总监离职回家生宝宝了。这个时候我不安分的心萌动了。
我去了互联网财经垂直门户,去了互联网房产垂直门户,现在又在互联网汽车垂直门户,都是业内NO.1。我一直认为任职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职位、薪水等。
我不介意做一个底层的小职员。慢慢积累、不拔苗助长,不吹牛逼过度包装自己,让我内心踏实,干的有底气。
后来的路依然不平坦,年的时候,我所在的房产门户与SOHO中国联手试水网上卖房,那会儿在网上卖房子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事儿。
我承担了写稿的任务。两篇稿子之后,这件事以我没想到的速度火了。很快多家房地产巨头都参与了进来。传统媒体也闻风而动,我一个人,赶稿子的同时,一天打几十个电话,联系几十家媒体,安排发布会的接待,开始频繁出差,并且荣幸的和各个高层领导开会,当时的总裁就是房产策划出身,他年轻时靠自己的才能挽救了很多即将倒闭的房产公司,所以人脉非常广。每次开会,我坐在靠墙的最后一排,都会拿笔记录偷学他身上的“特殊才能”...
当时负责内广的同事离职,我主动去承担了她的工作,我知道做内广排期、审核这类事情是个苦差事,但这也是每一家互联网媒体离不开的重要工作。亲自执行意味着真正的了解,有这样一个好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终于,那一年跟着我们总监处理了N个公关危机,打了无数口水仗,身处炮火连天的前线拼杀之后,我有了自己的小团队,升为了“高级公关广告经理”。
——————
跳槽来现在任职的这家公司,是我“事业”上最近的一次重大规划。
因为社交媒体的迅速兴起。
以前我都是更偏重传统媒体,我的经验,知识都是针对传统媒体的,可未来是社交媒体的天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会逐渐转移到更便捷、更实时、更具互动性的社交媒体上。
于是我来到了这家公司下面,一个新成立的,专门针对社交媒体做公司品牌、做用户影响力的团队。各种吹牛逼的话就不说了,以免有拍马屁之嫌,只想说这是一家我愿意”扎根“的公司。
我现在负责的工作内容就像社交媒体,瞬息万变。没有一天我是踏实的,这是我做过的让我危机意识最强的一份工作。因为一个社交平台的兴起、繁盛到衰落的周期如此之短,而我的工作就是仰仗着这些平台。
我只能不停的学习,尤其是跟我手下的90后们学习。
而我也终于可以说我找到了自己事业上的真爱。
“在互联网行业,做社交媒体运营与推广。”
这真是一个完美匹配我的性格,我的能力的再好不过的职业。
以上,就是我为什么能赚到我旅行的钱的原因。
and,我从来没有想过赚钱的事情,也着实没有赚多少,但我赚的钱足够养活了我的业余爱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