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由潜水养成记
文章约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文末有福利)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运动像自由潜水一样,与海洋保持着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方式。那种美妙的感觉,就仿佛你行走在这颗行星最后的边界,生命中的所有压力、所有喧嚣、所有让人分心的事情,都会因为大海而暂时被遗忘。
——JamesNestor《深海》
自由潜水被列为低空跳伞之后,
世界上第二危险的运动。
而所谓的评判标准,大都源于不了解。
就像我们开车一样,
当你遵守交通规则之后,
一切就会变得井井有条很多。
自由潜水亦是如此。
photobyPotti
最开始了解自由潜水,是年看了大冰写的《玩鲨鱼的女人》。那时为了拍摄鲸鱼,豆豆接触了自由潜。(据说鲸鱼会害怕水肺潜水员的泡泡,所以近距离接触这些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一定要用浮潜的方式。)
插图里的小芸豆像是这片海洋中的一部分,周围散发着奇异的光。那时我还不是一名潜水员,感觉自由潜水四个字离我无比遥远。
作为一项通过率只有30%的考试,从动心到学习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中间我听到过我的buddy惨痛的上课经历:调息的时候浪大到吐了一片,升水后狂喷鼻血,在开放水域下潜发现自己是BTV下不到16m、现学法兰佐艰难地完成了补考…
我深知,自由潜水不会像水肺一样轻松,我们需要去克服旱地本能(即呼吸),开启“生命总开关”,不断地突破自身的限制。只有真正放松地去享受在水中的感觉,我才有可能轻松自如地下潜,通过考试。所以在计划去考证之前,我也有幸听到了众多前辈们的演讲和分享。
图片来自网络
在北京参加了潜游举办的AMA首映礼。
看完Julia历时两年完成的作品,
我第一次发现,自由潜水除了拍照好看之外,亦可以表达情感。
PhotobyPotti
那时听完Potti大神分享各种自由潜水的摄影心得,内心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我看完了詹姆斯·内斯特撰写的《深海》。
这本书从下潜60英尺到英尺再到上升,详细地分享了人类有关哺乳动物两栖反射理论和历史上人类就有的自由潜水本能,更直观地描述了竞技自由潜水的故事以及神秘又可爱的海洋精灵们。
它也详细地解读了为什么普通人通过几天正规的自由潜水练习,就可以将静态闭气的时间从几十秒延长至3-4分钟,以及如何更好地增强我们的CO2耐受力。我真的觉得这本书很适合不太了解自由潜水的人看。至少在我进行平静水域闭气测试的时候,虽然很害怕,但是当进行到第一阶段,我的横膈膜开始抽搐的时候,我知道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缺氧,而是因为二氧化碳的累积。它只是在提醒我,距离我真正需要呼吸,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所以在第一次闭气测试时,我坚持到了2分50秒。这并不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数字,但是和之前的一分多钟相比,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每个人爱上自由潜的理由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水下摄影,有的人喜欢挑战自我,而我为它着迷的理由,大概和小芸豆如出一辙。唯一让人担忧的是,对于只带一口气潜入深海,那种幽闭恐惧的感觉还是会顷刻间让我的神经紧绷。
法兰佐
众所周知,自由潜水在下潜的过程中需要鸭式入水并同时做耳压平衡,这也是众多同学挂掉考试的原因。对于大多数的亚洲人来说,不会法兰佐用阀式耳压平衡方式头下式下潜最多可以到8-10米,是不能通过AIDA2星16m考核的。
图片来自网络目前比较常见的考试系统里,Aida和SSI都是较为传统的自由潜水教学机构,区别在于前者以个人为中心,后者以潜店为单位。两个系统并无太大差别,证书也是互相认可的。Padi作为水肺教学的老大,是近几年才开始开设自由潜课程的。看起来比较偏休闲一点,也是以教练个人为教学中心的。本质上,选择哪个教学机构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要看教练教学的水平。据粗略统计,有30%的人是天生法兰佐,还有少部分天生耳咽管比较松的人可以用BTV的方式下潜,剩下60%以上非天生技能的人,则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学会法兰佐。
在准备考试之前,已经有无数前辈给了我各种练习耳压平衡的建议,我都有看教学视频并尝试练习。隐约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但是不到下水那一刻,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做的是个啥。所以直到开放水域的第一潜,我才确信自己就是天生法兰佐,只是频率还不够高。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爸妈从小让我去学游泳。
有的时候你真的不会知道,现在的某一个行为,会对未来构成多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混泳无障碍人士表示,应该是小时候游泳的过程中法兰佐就不知不觉通了。在自由潜水学习中,不会游泳是不大可能通过考试的。
唠唠叨叨这么多终于要分享我的正文了。
原本有心要去薄荷考证的我,意外结识了Lasia。
目前是一枚国家地理获奖的自由摄影师,也是一位SSI准教练。拍的多好看可以看看后面的配图~你们想要约拍的尽管去找她,不好看算我输。(后台私信我鸭)
PhotobyLasia
Lasia带我认识了她海训的潜店——由法国自由潜记录保持者ThibaultGuignes打理的FreediveHQ,坐落在宿务麦克坦岛。
PhotobyLasia
每天日初起航,日落而归。
PhotobyLasia
和之前去过的其他国外潜店一样,FreediveHQ的所有装备打理得也是井井有条。
PhotobyLasia
在这遇到的每个人都很友好。
法国潜店当然主要就是法国人。不过现在也有两名中文自由潜教练Joe和Flora。所以如果你们想来宿务学自由潜水,担心语言问题话就去找他们吧。
Day1
第一天到潜店已经是下午。
在陆地上复习了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论知识,模拟了LMC和BO的处理方法,验收完我的法兰佐,换上潜服,就下水辣。
下午的麦克坦浪越来越大。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完成了踢蹼30m和无蹼划手15m。本来还算顺利的项目,可是有大流啊。印象中顺流15米划手五次就到了。
然后Joe说,对你当然要以最严格的标准了,so,我就愣是完成了逆流15m划手,大概划了十几次吧,划到自己怀疑人生。
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到达不了尽头?
Day2
今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了一次开放水域训练。
也是整趟考证历程中最精彩的部分。
上午
回看了电脑表的logbook,
第一次尝试下潜,
只下去了2.3米就上来了。
而接下来的几次也是相同的情况,
心理的恐惧远远大于生理上的挑战。
Joe一直在鼓励我,让我尝试再往下走一点点。
在第6次下潜,我到了5.5m,
升水之后Joe为我刷新自己的“纪录”HighFive。
不过直到第20次下潜,
深度依然只到了7.2m。
五六米的位置就像是一个坎,
我感觉到达这个位置就很想转身,
呼吸的欲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愈发强烈。
我感觉有点懊恼。
Joe说,你现在就是心理上的害怕,身体上是完全能达到的。
你下次下潜的过程里,尝试一下再坚持往下停留一会,一定可以做到的。
在上午的第22次下潜中,
我惊讶地看到了浮球,
深度增加到了9.9m,
一切开始变得不可思议。
Joe又一次和我Highfive,
高兴地说,你看,又到达了新的深度。
我说,就差0.1米啊…
他说,你还能做得更好。
克服了恐慌,
就这样,
上午的训练里我在10m左右的位置完成了无面镜上升和无蹼划手上升的考核项目,深度也一度刷新。
下午14:39
下午海面开始变得不安分,
但我的状态也很兴奋。
Joe将浮球放到了15m的位置,
我的第二潜,就很轻松的达到了15.6m。
Joe说,趁着状态好,把10米救援完成了吧!
自由潜水的10米救援考核,教练会模拟在水中10米的位置BO(休克),而你要作为救援者潜到水下将BO者托起到水面,恢复呼吸的同时,给BO者施予一系列的救援工作,帮助他打开呼吸道恢复呼吸。
第一次救援
将Joe拖上来的时候真的是凭着这是我最后一次做救援的心态将他艰难地托出了水面。然鹅,完成了一系列救援动作之后,Joe说,虽然大部分动作都完成了,但很多细节没有规范。休息一下,我们再试一次。
当时我的世界真的崩塌了…
第二次救援
艰难地把Joe托出了水面(毕竟这是一个多斤的成年男性),我一口气自己上来已经不错了,还要托一个比我沉的人上来。终于终于,看到了水面的曙光。出水之后迫不及待地完成了水面救援,摘掉面镜,托着BO者的脑袋,打开他的呼吸道吹气…
结果你猜怎么着?
Joe宣布,救援失败了…
三脸懵逼???我又错了???
你们知道我刚才一系列的动作错在了哪里?
Joe说,
你把我救出水面之后,
不要着急摘我的面镜做救援,
你要自己先恢复呼吸。
你想想,
如果你把我救出水面,
自己LMC了,
那咱俩都不要活了?
你缓一缓,我们待会再试一次。
我…...
彼时感觉大海笑得都不亦乐乎了,
海面上的风浪越来越大。
大海虐我千百遍,
我待大海如初恋。
第三次救援以及第四次救援
过程我已经不想描述有多么的惨烈,
问题依然出现在了托出水面之后。
我直接告诉你们我错在了哪:
将BO者拖出水面的时候,
左右手操作不要反!
我那两次,
升水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
手就是反了。
然后Joe就宣布,
救援又失败了…
教练...救救孩子...
第五次救援
依然喝了很多很多海水。
用尽最后一丝力气,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完成了五次救援不久,潜店的负责人就告诉我们浪太大了,要提前结束今天的训练。于是我就在这最糟糕的天气里,完成了我的SSILevel1所有开放水域考核项目。
这绝对是我近半年里遇到过的最大困难。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
有了那一天意味深长的朋友圈。
但是在陆地上的每一天,
我都在怀念在水里的日子。
风平浪静也好,
波涛汹涌也罢。
这都是它本来的模样,
我深深地爱着这样的大海。
那天回潜店后拍摄的画面。楠忘老师说,如果感受到了什么,请用力珍惜。因为这有可能是你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我在宿务剩下的时间里,麦克坦每天都有汹涌的大浪,大到不能出海训练。我也再没有机会尝试一下更深的深度,或者再享受一次眼前突然出现浮球时的那种欣喜。很多时候,享受当下,可能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后记
昨天,我在北京见到了自由潜水届的传奇
——威廉·特鲁布里奇。
这个像铅笔一样瘦削的新西兰人,
像普通人一样平易近人,
耐心地向我们讲述着和自由潜水相伴15年的故事。
看过他们水下比赛视频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大神们的水下姿态,就像一条属于大海中的鱼一样:自如、放松、享受。他们的视频会引起你极度的舒适。当然,这背后的训练大概也是极其困难的。William说,自由潜水不仅仅是对生理的挑战,更是对心理的挑战。我似乎更能体会,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是一件多么让人百感交集的事情。
我也万万没有想到,三年前那个离我遥不可及的探索自然的方式,现在每每想起都会激动不已。作为一个刚刚接触它不久的新人,我也愿意在这条路上和更多的人一起不断学习和探索。借用奥林大神说过的一句话,自由潜或许是另一种修行,有“能”之人,自得道;有“缘”之人,自相聚。
以上,是我对自由潜水一些浅显的感悟和经历,感谢你能耐心读完。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大神们手下留情。如果你对潜水保有好奇,无论是水肺还是自由潜水,我都希望你能勇敢一试。毕竟,世界上每多一个潜水员,就会多一个保护海洋的人,少一个吃鱼翅的人,多一个热爱海洋精灵的人,少一个去海洋馆看动物表演的人。
最后附上一段自由潜水FunDive视频,
爱你萌。
出境/ccl4
愿我们这颗蓝色星球能够继续璀璨。
文字/ccl4
风晨土土
一个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的小朋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