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风味人间2,统一ldquo饭圈
TUhjnbcbe - 2021/2/20 17:52:00

圈层有分化,审美有差异,口味各不同,不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生存层面,放眼望去人和人的差异太大了。

差异带来鄙视链,鄙视链带来骂战。

但在我国,有一个人,他拍的片子的弹幕上没有嘲讽谩骂争锋比较,只有满屏幕的期待和叹服。

不是因为他太帅了,而是他有一种让大家一听到他的名字就流口水的奇妙能力。

他拍的片子,太香了。

以至于每次看他拍的东西,我都有一种深刻的感受:我的口水不值钱。

这个人就是——陈晓卿。

最近,这个“统一饭圈”的男人,带着新作《风味人间2》归来。

目前只播出了一集,评分高达9.4,位列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第一名。

豆瓣《风味人间2》的高赞短评里,是一水儿的五星好评和花式夸赞。

夸导演的??

夸运镜的??

夸文案的??

夸具体内容的??

......

向来严苛的网友不惜在《风味人间2》面前送上各种溢美之词,而《风味人间2》也确实值得这些赞美。

第一集,甜蜜缥缈录。

顾名思义,甜蜜缥缈录的主角是甜。

在看之前,你应该不会想到,有人为了甜用命一搏,有人为了甜的终极目标要辛苦耕耘多少年,有人因为甜能获得多大的成就感。

甜,发端于唇齿,在口舌处搅得风生水起,却在心头落得百转千回,所有的勇气力量,以及悲喜与起落,终成万千滋味。

《风味人间2》是这么形容甜的——

它藏身大千世界

也牵动滋味江湖

我们在日常点滴的欢愉中

飘渺世事的况味里

与甜一次又一次相逢

那么,不同地区的人,都是怎么对待甜的呢?

59岁的泰克,从十七八岁开始为甜工作,如今已经42年了。说为甜工作比较抽象,泰克是部族中少有的猎蜜人,现在整个部族中也没有几个人做这项工作了。如图所示,在两百米高空作业,实在太危险。

但越危险的滋味,越是充满不确定性,越是纯天然,越是甜蜜。

这种甜蜜的滋味,叫岩蜜,由生活在悬崖峭壁上的纯野生喜马拉雅巨蜂生产出来。

蜂蜜猎人需要徒手上悬崖,为这口甜丧命的人不在少数。

高空中,猎蜜人不仅要和自己做对抗,更重要的是,还要和蜜蜂对抗。

烟雾,是唯一对抗蜜蜂的神器。

但点燃的火稍有不慎,也会伤了猎蜜人。

为了一口甜,去冒这种险值得吗?

泰克们的答案是:值!

在这个物质贫瘠,人口不足五千的小地方,甜是食物的灵*。

他们吃到的是世界上获取难度最高的蜂蜜,甜香醇厚,只用一勺,平平无奇的食物便会焕发光彩。

你觉得难以理解吗?

其实不难,冈察洛夫早就说过,“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胃肠的奴隶”。

在贵州,人们对甜的珍视,并不亚于尼泊尔。

为使甘蔗为人享用,村民们都在为甘蔗忙碌——

及时采摘,榨取汁液,旺火熬煮,持续挥发水分,滤除杂质,最终获得浓缩的粗糖。

掌握了制糖工艺,就掌握了制作甜食的密码。

我们喜爱的拔丝制品,就是糖和温度的游戏馈赠给人类的余温。

这场口福盛宴需要厨师和食客共同的眼疾手快。

慢一秒,糖软了、硬了,覆盖度不够了,味道都不是最好的那种了。

谁说甜只是甜蜜?

甜是刺激。

同一个中国,西南和江南的甜,是不一样的甜。

扬州,作为古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南方和北方的相遇地,这里的甜,有些讲究。

如果说拔丝的甜,考验的是反应速度,那么翡翠烧卖的甜,考验的则是厨师对糖分和面食的了解。

厨师王猛天不亮就起床,买时蔬,剁碎,去汁液,撒白糖,铺垫底味。

再撒上火腿末,甜中带咸,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早茶的妙味,扬州的甜味,当然不止于翡翠烧卖,还有著名的千层油糕,一个光听名字就让人食指大动的食物。

它们并称扬州双绝,是扬州人味蕾的故乡。

在土耳其,甜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

在这里,所有人都爱用甜食给生活做点缀,用甜点当茫茫人海中的莫大安慰。

这种对甜食的独特依赖,就决定了甜点师对甜,必须要有自己的信念感。

成为一个甜点师,不仅是高尚的事情,还非常难。

在这里,人们从13世纪开始依赖甜食。

果仁蜜饼是甜食中的无冕之王,在这里又被称作巴克拉瓦。

初看和市面上的千层酥相差无几,但真要制作,需要的是时间和经验堆积成的功力。

擀面皮是学徒进门的密码牌,但只是成为巴克拉瓦甜点师的第一步。

要有擀面皮的足够功力,才能晋升去熬糖,每次晋升,都是离成功更进一步。

在这里,做甜点是工作,用甜食慰藉人们是工作,但制作甜点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把甜当成艺术。

糖,不仅给甜食注入灵*,进入烹与调的江湖,还有更多机会一试身手。

《甜蜜缥缈录》后半段记录了甜食在川菜和粤菜中的神奇功用。

而更神奇的是,当你看完纪录片,会觉得许多对地域饮食偏好的刻板印象,都消失不见了。

所以我说,《风味人间2》太牛逼。

这种牛逼,不止体现在选题上,更体现在选题背后,制作团队的匠心中。

为了讲一个“甜”字,他们拍蜂蜜,就真的跑去尼泊尔最鸟不拉屎的地方拍当地部落在悬崖上采蜜。

拍海胆,去了马来西亚的海上部落拍人自由潜水潜水捉海胆。

拍点心,去了土耳其传统作坊,讲述土耳其学徒成为大师前的九九八十一难。中间镜头衔接,颇有神作土耳其瞭望塔的味道。

香港的烧猪、苏州的鸡头米、四川的甜烧白,每道菜都看得人口舌生津,未见其菜先思其味。

更为人称道的是,《风味人间2》不仅在讲味,所谓风味,有了风土人情,才叫风味,而风味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在人间。

纪录片中,有很多触动人的地方。

比如尼泊尔人为了采蜜的虔诚,那是对自然馈赠的诚心祈祷与精心运用。

比如讲扬州双绝,把地理历史与美食相互融合,让一切成为联动的一体,不单一,有了时间空间的纵深感,早茶,便也有了自己生动生命。

再比如讲土耳其甜点,不是孤立的讲人们对甜食的依赖,或者甜点的制作之难。而是通过甜点师的成材之路,让观众看到一个人为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得到的支持。

所谓吃食,是人间烟火气的具体呈现。

那么万家灯火中,总有人哭,也有人笑。

在纪录片尾声,香港的大厨在厨房用甜味给苦瓜注入灵*,在厨房外,面对孩子不如意的考试成绩,他要鼓励她,苦瓜也会甜,要对生活抱有希望。

看到这里,我忽然就想唱陈奕迅那首《苦瓜》。

也忽然明白,甜真正的意义。

它可能无法消弭苦,但能中和许多不如意。

这纪录片,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句话都值得摘抄,每一个运镜都值得学习。

真的有bbc那些神级纪录片的影子了。

最关键的是,以往我们谈到食物,不同地区的人总会撕起来,都觉得自己家乡的最牛逼。

然而在《风味人间2》的弹幕里,却看不到这种撕逼,只能看到一个个食客,对无论国内国外的美食??????。

观众的反应,也完美契合了纪录片的另一个名字——《撞食记》。

在《风味人间》里碰撞的是文化和地域,贯穿的是味蕾对美食的迷恋,消弭的是地域的隔阂。

风味人间,风味是载体,人间是灵*。

对于《风味人间》,陈晓卿有自己的“野心”——

和以往不同,这次的八集,聚焦了八种(类)食物。我们希望观众看到,在这个星球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同一种食物,会有什么样的态度;他们处理食物的方法,享用食物的方式,分别与他们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他希望,人们能因为《风味人间》,而多一些对彼此的了解和喜爱。

通过美食有效进行文化沟通,的确算是功德一件了。

而这,就是优秀纪录片的力量。

-END-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味人间2,统一ldquo饭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