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威是中国大陆重要的70后作家之一。年,他以中短篇小说集《L形转弯》获得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其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北宫山纪旧》《陶琼小姐的一九四四年夏》《沥青》《弥漫》,短篇《厚墙》《勾引家日记》《圆形精灵》《一个好汉》等也都不乏佳评。然而,于晓威似乎从不刻意标榜自己的写作风格,也没有强调特定的素材,这些似乎也不是他的所欲和初衷。只是时至今日,他仍然是手写小说——用钢笔书写而不是用电脑打字,保留着属于他自己的方式。研究于晓威的文章不少,且大都指出很难将其归入某一类创作或某一文学潮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的小说忽而历史忽而现实,忽而乡村又忽而都市。不仅如此,小说中还常常出现一些稀有知识,如佛教经卷、刑警枪击、收藏绘画之类,读来总令人有意外之喜。于晓威少年时曾经习画,写作之余又重拾画笔,仿佛他的生命能量仅靠写作是燃烧不尽的,还要用绘画来完善。与一些业余习画的作家不同,对于晓威来说,画是他的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他的小说时,不由想起他的画,两个世界总是互为印证,生命的繁华与激情、生存的困境与溢满的欲望、死亡与新生的轮回,以及时间最深处的静与动,都以两种方式呈现着。其中《记一片叶子》和《大冰河》两幅或可以看作开启其创作之门的密码,前者记录一片叶子由萌芽到飞落所经历的一切,时间与生命的思考尽在其中;后者则将无休止涌动,甚至是澎湃的暗流全部置于冷静的冰层下,以此来更有力清晰地去反衬和呈现这个世界的隐秘。与此相应,在于晓威的世界中也没有头角峥嵘而引人注目的存在,常常内里惊涛突起,表面却自然平静,生命在时间中显出其固有的坚韧与脆弱。这是看待于晓威作品的一个基点。
我以为,在于晓威最好的小说和画作中,他始终在思考一个命题:遁入时间内部,成为一个存在与生命的透视者和思考者。亦如他所说:“生命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都是这么汹汹奔涌。仿佛它尚未开始。仿佛它已然终结。卡夫卡说:‘时间假如像水一般清晰地流逝就好了,但它却像油一般逝去了。’是的,混沌,厚重,不清晰,因而看起来麻木。而我相信文学正是提醒这种麻木的。它让人对现实保持感觉的灵敏和灵*的不安,它让人遁入时间内部镶满镜子的走廊,透视自己也环顾人生,它让人更加热爱生命。”(1)时间是于晓威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一方面,他遁入时间内部镶满镜子的走廊,是为了对抗时间的冷酷和无垠,“留住时间或不为时间流逝而痛惜的最好办法就是写作。因此我发现了,越是真正爱文学的人,越是‘怕死*’。”(2)另一方面,他又在时间内部透视生命,探寻人性的本真与困境,并以文学来实现对生命的抚摸与慰藉。
一、生命,及其猝不及防的转弯
于晓威对于时间和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