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本文刊载于《北京纪事》3月刊,原标题《老泡儿》电影《老炮儿》剧照年,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在京城的院线上映并引发热议,除了片子内容和视觉艺术本身之外,片名儿可能会让人感到疑惑,到底什么是“老炮儿”?
很多人认为“老炮儿”,是一句典型的北京土话。影片简介也是这么告诉观众的:“老炮儿在北京话中,专指提笼架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
这部电影所塑造的“老炮儿”六爷,的确有老北京“爷”的范儿。是一个玩虫养鸟,游手好闲,好打不平,爱管闲事的“混混儿”形象。
其实“混混儿”这个词是天津话,跟上海话“瘪三”“阿飞”一样,都是流氓的意思。在影片的编剧看来,“老炮儿”也跟这些词儿一样,是流氓的代名词。
不过,从影片所塑造的六爷形象看,又不同于一般的流氓,所以让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外地人,以为六爷是那个年代老北京人的代表。这大概也是引发北京人热议的原因。
可以肯定地说,“老炮儿”六爷绝对不是老北京人的代表。老北京人都他那样,那还是北京吗?
01“老炮儿”应是“老泡儿”那么,“老炮儿”是不是跟“混混儿”一样,是流氓代名词呢?也不是。因为在北京土话里,压根儿就没有“老炮儿”这个词儿,相应的土话应该是“老泡儿”。
什么叫“老泡儿”呢?笔者手头有一本徐世荣先生编的《北京土语词典》,还有一本陈刚先生编的《北京方言词典》。
《北京土语词典》里,没有“老泡儿”这个词儿,当然,也没有“老炮儿”这个词儿。
《北京方言词典》里,有“老泡儿”这个词儿,但它的注释有二:一、年轻时调皮过的老人;二、男妓。显然第一种解释,跟北京人说的“老泡儿”有些相近。
“老泡儿”这个词流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年代,北京人已经很少有人说了。
是《老炮儿》这部电影又让这个词儿起死回生了。在此之前,也许只有四五十岁以上的北京人,才听说过“老泡儿”这个词儿。这种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的流行语很多,因此,徐先生在80年代出版的《北京土语词典》里,没把这些“热词”列入其中。“老泡儿”的意思有多种说法,但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东西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了,自然就被泡透了。就比如泡在水里的沉香木。其实,“老泡儿”是一句隐语,换句话说它本来是一句黑话。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俚语隐语行话词典》里,有“老泡儿”的词条。它的解释是“北京流氓团伙的老流氓”。这跟我小时候在胡同里,听到的“老泡儿”意思是相吻合的。显然电影《老炮儿》,应该是《老泡儿》。
02“老泡儿”是怎么来的?可偏偏有人为“老炮儿”这个词儿辩解:为什么把老流氓叫“老炮儿”呢?这个词儿是从炮局胡同这儿来的。炮局胡同是东城的一条老胡同。清代曾在胡同设有炮厂,也就是做大炮的地方。老北京把做什么物件的地方叫“局”,所以这条胡同后来就叫炮局胡同。清朝末年,大炮不在这儿做了,原址改为监狱。我小的时候,老北京人吓唬小孩时,常常会说:“小子(音贼),你要不老实、不听话,把你送到炮局去。”其实北京解放后,炮局胡同的监狱就不存在了。所以把“老炮儿”这个词,往炮局胡同这儿“贴”,有点儿不靠谱儿。这种说法也有些牵强附会。老北京城里的监狱,不止炮局胡同一处,其他还有如草岚子、半步桥等多处监狱。而且以前压根儿也没听说过,蹲过炮局胡同监狱的人叫“老炮儿”。而且词意上也对不上茬儿。在北京话中,炮属于大的事物,一般不带儿化韵。带儿化韵的“炮”,只能是小孩儿往地上摔的“摔炮儿”,或者是用东西能砸出响儿的“砸炮儿”。还有人认为“老炮儿”这个词儿,跟“打炮儿”有关系。“打炮儿”是现在的流行语,即性交的意思。这个词跟“老炮儿”的原意一点儿挨不上,有点无稽之谈了。那么为什么北京话把老流氓叫“老泡儿”呢?“老泡儿”的意思有多种说法,但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东西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了,自然就被泡透了。电影《老炮儿》剧照
“老泡儿”这个词的原意,大概就是从在水里泡的时间长短角度引申出来的。“水”常常被人们喻为某种情境,某一行当的内幕复杂叵测,往往被人说成这里“水”忒深。
在“水”里泡透的“人”,就算做不到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也会对世态炎凉有超于常人的敏感。这种难以名状的生活嗅觉和处事旷达与淡定,就构成了“老泡儿”的基本人生态度。用姜是老的辣来形容“老泡儿”,再恰当不过了。
从这个意义来说,如果把“老泡儿”作为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社会角色,那么这个角色应该称为“老江湖”,而不只是“老流氓”。因为只用“老流氓”概括不出“老泡儿”这一社会人物的整体形象和其复杂的人生内涵。
当然,“老泡儿”还有其他的说法,比如有人认为“老泡儿”,是指“老三届”(、、三届的初高中毕业生)中没有上山下乡,而是留在北京的那拨人。
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大势所趋,这拨人却以各种借口躲过了到农村插队或兵团*垦,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工作,基本上在家“泡”着,所以当时有人把他们也称为“老泡儿”。
其实,这是对“老泡儿”原意的一种引申说法,用文词说是借喻,用土词说是“打镲”。
“泡”在北京土话里,本来就有捉弄、讨巧、虚实难辨的成分。比如在北京土话里,说这个人干活儿磨磨蹭蹭磨洋工,叫“泡蘑菇”;医院开假条不上班,叫“泡病号”;说这个人办事不认真,稀松二五眼,叫“汤泡饭”,等等。您看这个“泡”字引申出多少词儿来。但这些词儿跟“老泡儿”的原意没有一点儿关系。“老泡儿”的存在,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同样是流氓,不能把京城的“老泡儿”,跟上海的流氓大亨*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相提并论。因为北京是帝都,天子脚下,在历史上压根儿就没出现过*金荣、杜月笙这样在商界、*界叱咤风云的大流氓。当然,也不能把“老泡儿”跟老北京天桥“南霸天”“黑阎王”之类的欺行霸市、胡作非为的流氓扯到一起。因为,北京解放以后,*府对这些带有“黑社会”背景的势力打击力度非常大,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的流氓团伙在京城几乎绝迹。像四九城闻名的“小混蛋”之类,充其量也就是“混混儿”级的流氓而已。那么“老泡儿”属于什么级别的流氓呢?笔者是在北京的胡同长大的,而且已经年过花甲,以我对“老泡儿”的观察了解,他们应当属于“潜水艇”级的流氓。为什么说他们是“潜水艇”级的呢?因为“老泡儿”之所以叫这个“老”字,也是有资质的。所谓“资质”,就是多少得蹲过几年大狱,没在大狱里啃过窝头,您没资格叫“老泡儿”。蹲过大狱绝对不是好名声,虽然有种种不同的案情,甚至冤假错案,但人们似乎不去考虑这些因素,只要是蹲过大狱,似乎就不是好人。正是这个原因,北京人忌讳说谁蹲过大狱,而且把蹲过大狱叫“进去过”。不过,从另外的角度看,“进去过”的经历却让人在江湖上有了立身之本。流氓也罢,土匪也罢,只要“进去过”,就有了当“大哥”的资本。“老泡儿”磕过碰过,经过见过,自然在那个圈子里的“小目大的”生瓜蛋子(年轻者)面前要拔尊,“小目大的”也会拿他们去“拔闯(音创)”,黑话是“报字号”,所以“老泡儿”在所在的胡同或所在的地面儿,无形中就成了“人物”。“老泡儿”敢称“老泡儿”,也是因为他们蹲过大狱后,有了难得的人生履历,也有了所谓“前科”,或者说个人历史上有了砟儿,所以他们知道江湖的深浅,明白江湖的规矩,在为人处世上更加透着深沉,换句话说是老滑头了。因此,他们轻易不会触犯法律的底线,平时像潜水艇一样潜在水下,不显山露水,只有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真正出手。从这个层面上看,单纯把“老泡儿”说成是老流氓,又显得偏狭了,因为真正的“老泡儿”犯事儿的很少,他们知道自己在局子(公安局)那儿有案底,是警察的眼中钉,所以他们不但轻易不犯事儿,而且还想方设法跟片警搞好关系。有时,地面儿上的片儿警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感到棘手时,甚至会找“老泡儿”出面,对那些“痞子”级和“小玩闹”级的流氓给以震慑。所以,单纯说“老泡儿”不是好人,也有失公允。总之,这是很特殊的一类人,换句话说,这类人只有在京城的地面上才能产生出来,而且还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下,换到今天的京城,不可能有“老泡儿”这种人。……本文节选自《北京纪事》年4月刊,原文标题《老炮儿》,预览全文,欢迎购买杂志。▼
欢迎分享至
欢迎大家加入《北京纪事》读者群↓↓↓有一种文化,叫“老北京澡堂文化”
北京丰台,一群老人在车棚里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