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产喜剧的梗到底是笑点还是尬点
TUhjnbcbe - 2021/6/15 11:48:00
有道德包袱的人,很容易成为真喜剧的敌人。文

清晏

编辑

王卓娇

看了年初至今的几部国产喜剧电影,从《唐人街探案3》、《人潮汹涌》到《来都来了》、《阳光劫匪》和《寻汉记》,失望程度不亚于看到国产恐怖片。

这些标注自己是喜剧类型的电影,却无一例外地往感动上努力。

在这些电影里,喜剧不过是个招揽生意的幌子,骨子里卖弄的却是刻意煽情。

说句刻薄的话:这不是喜剧,而是对喜剧的侮辱。

《唐人街探案3》剧照

它们总想着让观众在感动之余,接受到一些教育——这当然没有问题,但当它整个故事的努力都为这个目标而设定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观众就那么欠教育吗?以至于跑到电影院想看个喜剧电影、彻底放松一下,都要被教育。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作为喜剧电影,它们与自己所裹挟的教育意义,实在太安全甚至太陈腐了。作为喜剧电影,它们敛去喜剧的锋芒,隐藏笑果的锐利,却告诉我们一些认识自我、回归亲情之类的陈词滥调——都这么假冒伪劣产品了,还有资格教育观众?

喜剧是什么?

它不只是要人笑,也不拘泥于让人感动。

喜剧的真正规律,就是去冒犯、去挑战、去颠仆,让我们在近乎错乱的荒腔走板里,消解那些宏大的命题、崇高的概念、和严肃的价值。

但就像郭德纲在相声里调侃的那样:我们的人不识逗——他们很容易被喜剧里的某个元素比如台词、行为等给冒犯甚至是触怒。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杨笠的调侃引发的舆论撕裂,和范志毅的吐槽让《吐槽大会》的体育专场没了下集。

有道德包袱的人,很容易成为真喜剧的敌人。

因为真正的喜剧,给悲痛和愤怒穿上了欢乐的外衣,横冲直撞着嘲讽甚至否定这个世界,给受众一种奇妙的安抚感。尽管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实质,但它却能无限搁浅问题的张力,最终将其在叙事的过程里消解,让你理解这个原来看似高尚或严肃的问题,原来那么龌龊不堪。

比如王晶在年版《鹿鼎记》里,跟韦小宝谈及“反清复明”的真相时,陈近南才会说“对于那些蠢人,绝对不可以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反清复明”不过是为了“抢回银两和女人”。

这段话的好玩之处在于,王晶让陈近南这样的侠之大者,主动卸下伪装,让他坦白包裹在“反清复明”这个光线口号下的*权斗争,其实质是为了“抢回银两和女人”——它戳破了历朝历代*权更迭时呼号的“拯苍生于倒悬、救万民于水火”,不过是势力倾轧的幌子罢了。

王晶在《鹿鼎记》里对“反清复明”的嘲讽,就极其具有冒犯和消解的意味。

我们不妨再说个更远的经典案例,“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

年,新成立的美国电影制片人和发行组织(MPPDA),制定了具有浓郁的清教徒色彩的《海斯法典》,以审查和限制电影里过度成人、过度自由的内容。

比如它严格限制性爱镜头的尺度范围,命令杜绝诸如自残、自毁等血腥镜头——诸如此类的宗教视角,严重地制约了电影创作者的发挥空间,导致电影的娱乐价值消失殆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俯首帖耳,巴斯特·基顿就是其中的典型。

在年的《航海家》里,他让女演员穿着意味复杂的水手服,坐在身着潜水服的自己身上,在水里随波飘荡着划船;但可能巴斯特·基顿觉着还不够冲击力,等到俩人靠在岸边得救后,基顿为了脱下灌满水的潜水服,拿起刀子在肚子上划开口子,让充满衣服的水自己流出来。

就是借助这种相当隐蔽的成人视角,巴斯特·基顿完成了自己喜剧的对抗:他既把这种确实极具尺度争议的性爱和自毁场景,转换成了老少咸宜的爆笑喜剧,又在顺利公映的过程里,以喜剧的揶揄对抗了以《海斯法典》为象征的权力的秩序。

但喜剧的力量,并不只是针对外在的世俗权力,它更能关照人性的虚伪和怯懦。

周星驰导演的《功夫》里,星爷和肥仔被包租婆狂虐后,蹲在街边捡烟头抽的俩人,瞬间能恶向胆边生地去抢劫卖冷饮的哑女,而且还要吃着雪糕站在电车尾巴上,发出标志性的星爷大笑——这就是星爷对人性卑劣处的嘲弄:弱者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欺负比自己还弱的人。

类似还有星爷的《少林足球》。

曾经有朋友说,他很不理解的地方在于:星爷为什么非要安排一段打赵薇耳光的戏。

事实上,星爷对这段“爱情”的处理,堪称妙诀。

他先是暴露底层小人物的窘迫——爱情于他们而言,不过是逼不得已时的障眼法,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如何才能活下去。所以初见赵薇时,让星爷惊艳的并非她出神入化的馒头手法,而是他觉得终于可以用同门中人套近乎的方式,来骗两个馒头吃,为了能果腹,牺牲色相地抛个媚眼也是值得的;

然后他暴露底层小人物的势利——丑女与他渴求的成功并不匹配,他不会对丑女交付真心。所以赵薇盛装打扮得像个塑料模特出现在星爷面前示爱时,星爷不但要拒绝,还要在追打苍蝇的时候,一巴掌又一巴掌地甩在她脸上,让她在疼痛里,领悟他拒绝的力度;

最后他还要凸显小人物的虚伪——哪怕伤害你,也要让你相信:只要足够努力和自信,就不会被任何人给伤害。所以即便一巴掌又一巴掌地打着别人耳光,星爷还不忘鼓励她,让她相信自己才是最漂亮的。

这就是星爷喜剧的深邃之处:他既相信底层小人物的善良淳朴,却也相信他们会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时的粗鄙不堪;他既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却也刻骨铭心地拒绝他们。

不过星爷也很无奈,因为太多人在这个过程里只是看到了搞笑,却没能更深刻地与他共鸣。所以他才会感叹说:

“我以为我拍了很多悲剧,可是拍出来你们都觉得那是喜剧。”

只可惜,现在的诸多国产喜剧,都成了没有卵蛋的阉货。它们既没有这样的气魄和胆识,也不具备这样的才华和能量,只能在最保守、最安全的框架里,做一些无伤大雅的笑料和包袱,博君一乐的同时,附加一些人生感悟和刻意煽情,就够了。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在对一个喜剧问题发微:

好笑,是不是检验喜剧的唯一标准?

回过头去看我们列举的事例,它们每一个都在喜剧的框架里叙事,每一个都有惹人捧腹的笑果,却又绝不止步于让人发笑。恰恰相反,这些起于喜剧的桥段,承载着远超于喜剧的功能,有的指向宏大叙事和概念的虚伪和卑劣,有的则嘲讽人性的复杂和荒诞。

也就是说,对真正的喜剧而言,是否好笑,绝不是检验喜剧的唯一标准。

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剖析,以及是否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是以喜剧研究为乐趣的编剧刘开建,撰写《忧伤的喜剧》的初衷之一。所以他才会在书里这样写道:

“……好笑不是检验喜剧的唯一标准,因为达到好笑的手段有很多种,用低级的手段让人发笑,并不是好的喜剧,只是简单的堆积笑料的小品式电影,是不及格的喜剧……好的喜剧是要让人发笑,但它是通过高质量的喜剧设计,来让人发笑的。”

当然,刘开建的《忧伤的喜剧》,还有更大的野心和目的。

它要提供给读者的,是如何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喜剧,可以说是关于喜剧爱好者的理论修养宝典。它从认识喜剧类型开始探究,中间转述到喜剧之所以成立的原理上,然后从实践层面如创作中的具体技巧和常见问题等,一步步从理论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条分缕析地呈现给读者。

这也是《忧伤的喜剧》最棒之处:它给读者的每个理论和分析,都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结合着具体的电影事例来剖白的——不仅让你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如果你喜欢喜剧,想对喜剧有更深刻的认知,更高屋建瓴的看法,不妨看看这本《忧伤的喜剧》。

忧伤的喜剧作者:刘开建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副标题:喜剧人实践笔记出版年:-2定价:58.00元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产喜剧的梗到底是笑点还是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