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渔民也有ldquo潜规则rdquo
TUhjnbcbe - 2021/7/3 4:15:00
白癜风早期好治愈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4/4302316.html

干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很多规矩并不是白纸黑字写在教条上的,而是一代一代人从事这一行当立下的准则。想在一个行当中立足且干好,首先就得懂得守规矩。荣成作为著名的沿海城市,渔业在过去绝对是主要行当之一,很多当地百姓世代为渔民,他们沿袭并坚守着这个行当的一些老规矩。

父子不同船

旧时行业大多都是世袭,父亲是渔民儿子一般也是渔民,但若是出海打渔,父子严禁同船则是行规。很多人认为父子一起可以互相照应,但在大海之上,若是遇到海难,人力通常难以与大海抗衡,若是一家男丁都遇到不幸,对一个家庭是难以承受的打击。所以,这条看似严苛的行规实则最近人情。

登船不喝酒

现在人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在荣成,无论是渔民还是船员,酒量通常都不错,但只要有登船任务,无论负责什么岗位,绝对不能饮酒,甚至严禁任何人带酒上船。电视上我们常看到船员在海上喝酒御寒,但荣成的渔夫只要出海绝对不会沾酒,通常是吃高热量的食物御寒。

救人危难

荣成渔民之间有这样一句话:“出海前谁都不认识谁,但在海上都是一家人。”海上作业危险性很大,再有经验的渔夫都有遇险的可能,“脱下衣物不停晃动”就是海上求助的信号,只要路过的渔船看见,必须尽全力相救,被救者不必答谢,更不必支付报酬。如有遇难不救的渔船,会被同行鄙夷。

绝对服从

出海捕鱼,大家坐在同一条船上,平时船老大和艄手是平等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所有人必须对船老大的指示绝对服从,哪怕明知是错,也必须去执行,只有这样全员才能步调一致应对海难,生存几率才最高。如果任何一个船员有不听从船老大的“案底”,那么他很难在行业中立足。

留苗

意为保护海洋资源。渔夫称小鱼小虾为“苗”,过小海产不能捞,即使捞起也要放生,这是给子孙后代留的活路。当地民谚有“春捞秋捕,夏养冬斗”,这也代表了整年渔民和大海的共生关系。

忌口

出海不说“出海”。渔民口中的“海”是指收鱼的港口,所以渔民从不说“出海”,出去捕鱼说“下河”,而回到港口则称“去海上”。这就像考状元的人东西掉在地上不能说“落地”,要称“及第”,都是图个吉利。

做个好渔民,要守好渔业行规。这些行规不是千八百字就能说全的,但从中不难看出,行规里透着荣成渔民的人情味、行业态度和对大海的依赖,他们爱着这一行当,并以此为傲。

小贴士

不吃鱼的猫。

据说大船出海,渔夫会带一只猫,原因是搬运粮食上船的时候很可能会带老鼠入船,老鼠吃粮不怕,怕的是老鼠咬坏船舱。这只猫可不是普通的猫,要经过严格训练,从生下来就不给鱼吃,连鱼腥味都闻不到,只吃肉,并训练它捉老鼠,如果这只猫吃鱼,就会挨打,打出心里阴影为止。所以带猫上船后,只要不喂肉,它就拼命到处找老鼠吃。

把绳人选

海上作业最危险的当属潜水作业,即荣成俗语所称的“当猛子”。过去潜水作业不像现在,有电话或对讲机联络,那时只靠系在潜水员左手脖上的一条细绳,和甲板上那位把绳的,通过原先约定的信号,如扯一下表示什么,扯两下表示什么,来实现水下与水上的联络。然后通过把绳的向压气和摇橹的传达,并发出指令。显然,把绳的人操纵着潜水者的生命。因此,对把绳人的选择十分严格,不仅要征得潜水者的同意,而且必须征得船土的队可:譬如,潜水者要用自己的兄弟把绳,船主就会予以否定。因为父子、兄弟间存在着利害冲突,如父嫌子不孝,兄弟或因家产分配或因家庭矛盾,都有加害潜水者的可能。在这关系生死的选择中,郎舅关系或甥舅关系。成为惟一的把绳人选。因为只有他们与潜水者不但没有利害冲突,相反还有使自己姐妹幸福的责任。由于受到姐妹的制约,他们把绳时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疏忽。因为他们的疏忽,很可能导致自己姐妹丧夫、失子等悲剧的发生,这是他们绝对不愿看到的。

保护自然资源

早年荣成渔民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十分经心,绝不竭泽而渔。特别在夏季,鱼卵孵化、鱼苗成长时,他们决不出海。用渔民的话说,叫做“春捞秋捕,夏养冬斗”。夏季主要是“养”,既要保养船网工具,又要养大鱼苗,形成较长时间的休渔期。对资源的保护,反映到潜水作业上,执行得更严格更自觉。拣扇贝时,决不拣小扇贝,不拣扇贝苗。拣扇贝的标准是每斤干贝必须在85粒以下。拣参不得拣仔参,如果误拣仔参,刳参人发现后顺手丢进海里,即使已经刳开,也要放回海里,因为海参能自己愈合伤口,继续生长。所以,过去荣成的海参只有每斤36个头和45个头两种规格。即干参36个一斤,或45个一斤。60年代,出现乱拣乱捕现象,大量仔参被拣了上来,一斤竟有余个,致使海参资源濒临枯竭.70年代,荣成县人民*府发布通告,严禁拣捕仔参,以保护自然资源。

拣浮水

拣浮水是沿海百姓包括渔民的传统习惯,它渊源于做善事,掩埋海难中漂来的无名尸体。所以,每当大风浪或发海之次日,沿海百姓手拿网篙攉钩,到海边巡视。过去,不论是渔船还是运输船,都以风或人为动力,抗风抗波能力很差,大风浪或发海过后,海难时常发生。发现海上漂来遇难者的尸体,用网篙攉钩捞上来,作好标记,就地埋掉,以使死者入土为安。而对漂上来的破船板、破网衣子及运输船失散又没有标记的货物,谁发现捞上来归谁所有。当然,有时也会发生争抢货物,失去捞浮水的本意。

安全防护

常年海上作业,时刻受到自然界的威胁,养成了渔民强烈的安全防护习惯.早年,荣成渔民从不离开自己熟悉的海域。他们说:“老虎怕离山,艄手怕离圈。”离开自己熟悉的海口,再有能耐的老大也无所作为。所以,不离圈是渔民安全防护措施之一。其二,防患于未然。渔民出海行网,最多不超过四个小时,就是这短短四小时,也要把锅、灶、淡水、烧柴和干粮带足,却又不在船上做饭。行网拢岸后,再搬下来。这样倾的目的,便是从救生出发的一种自我保护。一旦船遇风暴,不致被饿、渴而死。其三,由于当时没有天气预报,收岸后,渔船每天都要抬上岸来,坐在潮水打不到的沙滩上。下海时,再抬下海去,周而复始,天天如此。往岸上抬,人在两舷连拉带抬,称为拉船或抬船。往海里抬,因是下坡,人多以背着地,双脚蹬住船帮,运用腿部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将船移下海去,称这为梭船。其四,衣着必须适应生产需要。现在和过去相比,渔民的衣着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承载工具的进步和安全系数的提高,现在渔民的衣着趋向美观,而过去则偏重安全。早年,荣成的渔民每人有一件夹袄,即使是新的,也要用各色旧布纳袜底似的纳得十分厚实,既挡水又御寒。下身一条白色口袋布(帆布)裤子。夹袄不扣钮扣,左右襟搭在一起,塞进口袋布裤子里.在裤腰处用细棕绳系紧,留个活扣儿,作业时不小心落水,抽开活扣儿,衣裤立即被水冲走,以利逃生。

语言差异

荣成渔民在日常用语上,与荣成农民有很大差异,如渔船行网后回港拢岸,渔民习惯称之为收山;离岸远叫高,离岸近叫矮,如船跑得很远叫跑得很高。视海为河,出海不叫出海叫下河。而他们所说的海,恰恰指渔船集中收港的陆地。如南部沿海渔民叫石岛、中部叫俚岛、东北部叫龙须岛等这些地方为海上。问他去哪儿,他回答:“去海上!”指的不是真正的海.而是上述陆地。

危急时刻的最后措施

如果船只被风暴袭击,而且失去一切可以驱动船只抵御风浪的工具,船只摇摆过甚,在这种时刻,渔民采取的惟一措施,便是将自己牢牢捆在船上,或许尚可获救。

欢迎长按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渔民也有ldquo潜规则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