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是《户外探险》杂志于年发起的一项年度评选活动,它以“真正的户外探险,记录行进中的户外中国”为主题,回顾过去一年中国户外发展历程,遴选出最高水平、最具推动力和先锋精神的年度户外事件与人物。
“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是中国户外行业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被誉为中国户外领域的“奥斯卡奖”。
年,第十四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即将于9月12日举办(详情链接:第十四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即将举办)。
THEBREAKTHROUGHOFTHEYEAR年度突破本奖项授予在户外运动领域,单个项目获得突破的个人或团队。01
提名NOMINATION提名理由:自由潜水目前在国内仍是一项小众运动,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世界第二危险运动,仅次于高楼跳伞。
陆文婕自年进入自由潜水领域后,不到一年时间,成为首个进入自由潜水赛事的中国人,被外媒称作“中国纪录制造器”。年,在自由潜水亚洲杯上,陆文婕成为首破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在女子恒定配重有蹼双蹼项目中创造了83米的新世界纪录,并获得总成绩冠*。此外,陆文婕在年度共获18枚奖牌,获得AIDA官方女子全球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自由潜水女神。
将突破放置在生命的轴心
供图/陆文婕团队
5年前的药理学女博士陆文婕,正沉浸在高密度工作的状态里,她应该没想到,有天能成为一名自由潜水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创下37项国家记录,并取得专业国际自由潜水协会(AIDA)官方女子全球排名第一的成绩。
自由潜水,这项不借助任何装置,仅凭一口气的极限运动,在陆文婕看来,更像是“内观”之旅,在这一旅程上,她将“不断突破”放置在生命的轴心。
陆文婕和自由潜水的融合,是冥冥之中的事。
她的英文名叫Jessea,后缀是“sea”是“海洋”的意思。从选择读药理学博士,到去海岛工作,陆文婕的初衷,都是基于对海洋和海洋生物的天然探索欲。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频繁用水肺潜水的陆文婕,发现了一种和海洋交互更亲密的方式——自由潜水。于是在她30岁生日前夕,首次尝试了这种潜水方式。
不到一年时间,她成为首个进入自由潜水赛事的中国人,创下“中国自由潜水全六项国家纪录”,被外国媒体形容为“中国纪录制造机器”。名副其实,年,陆文婕参赛6次,下潜18次,获得18枚奖牌。但对于陆文婕来说,这是荣耀和惊喜,但绝不是她最想收获的东西。
采访
年6月,你在菲律宾亚洲杯上创下了人生中第一个世界纪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你表示这是继年挑战世界杯失败以来,最为紧张的一次比赛。可否具体描述一下,你在赛前做了哪些准备?
陆文婕:这的确是最为紧张的一次下潜。
年的世界纪录挑战那一潜,是以比较严重的缺氧水下昏迷而告终的,身体状况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完全恢复,而心理上的恢复,比如重建自信心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又要挑战世界纪录,而且是比赛两天前才决定,肯定会紧张。但为了给自己减少心理上的压力,我并没有在赛前设立非常严格的目标,而是把精力放在严格的训练上,根据自己真实的身体感受,制定下潜计划。
这次世界杯比赛上你获得了什么?赞扬、荣誉纷至沓来,你的感受是什么?
陆文婕:收获荣誉当然很开心,但我最大的收获是心理上的成长、对自己的进一步的了解。
我认为成功时的收获没有失败时的收获多。失败往往可以让我们发现对自己认知的误区,从失败的经历里面学习,改变一些习以为常的做事方式。这次挑战的成功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经过检验的结果,它验证了自己经过改变之后的想法和安排是更合理的。
年8月2-5日的加勒比杯,你代表中国“出战”,收到邀约时的心情是什么?比赛时的感受如何?你觉得这一次比赛对你意味着什么?
陆文婕:特别激动,很荣幸有这个史无前例的机会。
当时赛前的准备时间很短,而且有一点生病,我知道可能不会达到自己最佳的运动状态,我是以认真而平常的心态去面对这个赛事的。
作为唯一的中国运动员,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发扬高尚的体育精神,在平等、友爱、重视安全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成绩固然重要,它并不是运动员传承唯一的品质,还有体育精神、对自我情绪的管理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我在这个比赛中收获了一金一银和三个国家记录,也是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自由潜水运动历史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年9月的AIDA世界杯,又遇上了暴雨天气,这是你最冷的一次下潜,能否描述下你当时的心理过程,以及是怎么去克服的?
陆文婕:寒冷对我这样习惯了夏威夷温暖海域的选手来说影响挺大。幸运的是,年,我在地中海参加训练过程中,前几天,每次下潜到20米的跃温层(水温从24度下降到15度)就转身回来,感觉脑袋撞进一个大冰窖,全身不能放松,经过2个星期的训练,才有些好转,但还没有完全适应。
年参赛的时候,我预料到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所以战略上提前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爱上冷水。换句话说,就是从情绪上改变对寒冷的条件反射,从抗拒寒冷逐渐转变为接受和喜欢寒冷。
这次比赛遇到的暴雨和降温等突发状况,就像是专门给我安排的训练场,有更多适应寒冷环境的锻炼机会。很开心接受挑战,顺利完成所有下潜,三次下潜获得了三枚世锦赛奖牌。
回顾年,你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陆文婕:我觉得是继续收获的一年,也取得了新的荣誉和成绩,但我最大的进步,反而是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和失败。
以往我更在意下潜的成功或者失败,常和与别人比较。现在更加释然,不强求比赛成绩,而是享受比赛的过程,即便自己不完美,或者比赛失利,也能够坦然面对。
此外,自由潜水运动让我学习到每个人(包括我)的自我评估,大多数是不真实且具备自我欺骗性,我其实不是我的想法,也不受限于我对自己的想法。要相信身体的力量,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不执念于想法里的追求,也不要让想法限制了自己。
成为AIDA全球官方排名女子第一名,是起点还是终点?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呢?
陆文婕:世界第一来得很突然,之前想过总排名第一的成绩,但是从来没有计算什么时候能够达到。
这个官方排名第一,其实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并不代表,我是自由潜水某项最厉害的人。我不会把它当成一个起点或者终点,我会把它当作旅途中的一个惊喜。
人生还有很多目标。自由潜水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我很大的帮助,它会像一个长期的忠实伙伴一样,一直让我看到更真实的自己。
您的其中一个介绍是37次国家记录创造者,好奇不断突破的源动力是什么?
陆文婕:我对很多事好奇。比如世界的各种地貌、各种动植物、奇特的味道等。自由潜水是能够满足自我探索的一条路,好奇自己身体的能量有多少,好奇最深层次的痛苦和最满足的喜悦是什么样的,好奇在缺氧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好奇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强......
我想要通过行动,去寻找这些答案。
02提名NOMINATION
提名理由:年3月2日,白斌从南极长城站开跑,过程中困难重重——团队遭遇解散、腿部被细菌感染导致病倒、被绑匪劫持、身体机能逼近零点、险些葬身大海.....但最终依然史无前例地完成了这项挑战——年5月8日,跑者白斌抵达加拿大的图克托亚图克,历时天,.52公里,途经14个国家,成为首位从南极跑到北极的中国人。平凡之路:从南极跑到北极
供图/李镇宇
从南极到北极需要多少公里?
.52公里,这是白斌一步一步跑出来的答案。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广州跑到北京,再从北京跑回广州,如此重复12次。
这串数字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奔跑。天,每日平均跑量55公里,从世界的一个尽头跑到另一个尽头。白斌无疑完成了一项令人惊叹的挑战。
勇士、现代阿甘、中国骄傲……经过数十家媒体报道,跑者白斌身上有了诸多符号。随赞誉而来的,也有争议:“这件事意义何在?为什么在妻子怀孕时追求所谓的挑战?”
为什么要从南极跑到北极?这是白斌被问到最多的问题,而这种疑问恰恰可以出于以上两种视角。
白斌本人显然想得单纯许多:“从南极到北极,只是我的一个挑战。没有太多,就像生活一样,过了一年多而已。”
年,白斌受台湾跑者林义杰邀请,沿丝绸之路,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跑回中国西安,全程公里,历时天。出发两个多月时,白斌萌生了从南极跑到北极的想法,“因为跑得太轻松了”。
白斌觉得还没达到自己的极限,并暗下决心:“跑完丝绸之路的公里后,准备5年,一定有一个属于我的挑战。”
展开世界地图,南极到北极这条线是最壮观、最长、最完整的。他一下就想到这里。这条路线贯穿整个美洲大陆,是丝绸之路长度的两倍多。他给自己5年期限,一是想把体能调整好,二是因为还有想参加的比赛,“比够了,去挑战南北极”。
年3月2日,风大到门都推不开,白斌从南极长城站开跑,第一天完成21.3公里——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距离。下一站是乌斯怀亚,从南美最南端开始,他将一路向北,直达北冰洋。一起上路的不只白斌,而是一个团队,名为“李白跑地球”,“白”即白斌,“李”指的是李镇宇。
同样说走就走的,还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