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大事记年
年1月31日,美公使马沙利到广州,要求叶名琛接见,递交国书,被拒。
年2月1日,实授叶名琛为两广总督,柏贵为广东巡抚。
年3月10日,英公使文翰上书英外相,主张抵抗太平天国进攻,保卫上海,并援助清廷,取得商务利益。
年3月15日,苏松太道吴健彰致书英法领事,乞求派兵船,保护南京。
的3月19日,陆建瀛逝世,清朝大臣。(年出生)
年3月21日,英公使文翰自香港到上海。
年3月27日,美使马沙利自广东抵上海(寻晤文翰)。
年4月7日,英使文翰复上海道吴健彰,谓除保护英人生命财产外,不能以兵相助。
年4月8日,上海英、美领事议定成立“上海义勇队”,会同海*,保卫租界。
年4月12日,上海英、美、法人布置租界防务。
年4月16日,谕粤督叶名琛等预先筹备英国更易条约要求。
年4月23日,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年4月30日,定各省捐资备饷。
的5月25日出生,张謇,晚清状元,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年逝世)
年6月4日,台湾发生以林恭为首的民变。
年6月7日,美国务卿训令马沙利对中国内战采取不干涉*策。
年6月16日,俄国致书理藩院,请划东北疆界。
年6月21日,美公使马沙利致书美国务院,主张列强共同干涉中国内战,乘机扩大条约权利。
年7月4日,马沙利于昆山会晤两江总督怡良,面交照会,要求入觐,并扩展中外商务。
年7月4日,*河在丰北厅工西坝决口,宽30余丈。
年7月11日,英公使文翰照复叶名琛,琉球英人无权撤令回国
年7月20日,两江总督怡良奏报,马沙利照会要求。诏命拒绝。
年7月23日,俄国要求允其大臣普提雅廷进上海口歇息并准俄国商人进口贸易。理藩院复拒。
年8月1日,《遐尔贯珍》月刊在香港出版。
年8月24日,沙俄入侵者强占我黑龙江阔吞屯。(前苏联马林斯克)
年9月7日,刘丽川领导小刀会在上海起义。
年9月8日,上海江海关被焚劫。首先抢劫者为英人。
年9月9日,上海英、美领事颁布《船舶结关临时规则》。
年9月17日,上海英、美领事开始代江海关向英、美商人征收关税。
年9月21日,美公使马沙利致书国务卿,主张维持清廷统治。
年9月30日,清廷命铸当五十大钱。
年10月2日,沙俄涅维尔斯科伊侵入库页岛南端优良港湾-阿尼瓦港。两天后,在该湾建立哨所。
年10月10日,上海英领事阿礼国照会上海道兼江海关监督吴健彰,清*未收复上海前,无权征收关税。
年10月28日,上海江海关暂设在*浦江巡船上,外人拒绝承认。
年11月9日,美国务卿训令新任驻华美使麦莲与中国订立新约,并支持英国修约的要求,必要时可给太平天国以事实承认,如中国分裂,也可分别与对方建立外交关系。
年11月14日,琉球将遇难华工一百余人送至福州。
年12月11日,美使马沙利照会叶名琛请予接见,被拒。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向沙皇*府提出开辟黑龙江航线控制中国东北的秘密报告。
太平*进*南京
咸丰三年()正月初二,太平*自武汉出发,水师战船万艘,顺流东下,陆*于两岸屏障水师,长驱直捣南京。先是,太平*连克武汉三镇,威胁苏皖,震撼豫蜀,使清廷大为惊慌。咸丰帝将钦差大臣署湖广总督徐文缙革职拿问,以向荣为钦差大臣,专办两湖*务,又破例增设两钦差大臣:一为署河南巡抚琦善,率*进防信阳、新野;一为两江总督陆建瀛,督师扼守江皖。是时,在太平*内部,针对今后战略,产生三种意见,争论十分激烈:一为北进河南,问鼎中原;二为西入巴蜀,“再图四扰”;三为东下江南,占领南京。最后,杨秀清人心所向“天父下凡,令其直犯江宁”,确定了顺江东下,取南京以为根本,徐图进取的战略方针。其时清廷的长江下游一带防御薄弱。钦差大臣向荣跟在东进的太平*身后,只知尾随,不敢追击。太平*在文济老鼠峡下巢湖一战,阵斩清寿春镇总兵恩长,击溃所部清*约三千人,两江总督陆建瀛闻讯逃回南京。太平*连下九江、安庆、芜湖,正月二十九日直逼南京城下,陆*占据雨花台,水师扎营于水西门外。南京城内一片惊恐,文官“茫然不知守御”,武将“原不知武为何事”。守城清兵五千,半数为驻防八旗,外加乡勇万余,“皆市井无俚”,城未破已四散逃命。太平*兵临城下,一面积极准备攻城,一面宣传革命宗旨,动员群众支持。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太平*于二月初十日以地雷轰塌南京北城仪凤门,攻破外城,斩陆建瀛;次日分别从南城聚宝门及水西门、旱西门入城,破内城,杀江宁将*祥厚、副都统霍隆武等。前后不过十二天,整个南京遂为太平*占领。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咸丰三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天国正式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太平*占领南京后,何云何从?又在太平天国两位主要领导人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产生了分歧。天王洪秀全主张分*镇守江南,主力直趋中原,取河南为基业,直捣北京。东王杨秀清却计不出此。认为攻克南京标志着革命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产生了“建都即成,天下大定”的思想,假借“天父下凡”,压洪秀全同意建都南京。于是,太平天国“奉天体天之意”,将南京改名“天京”,并发布《建天京于金陵论》,正式建都于此。
清*府创设厘捐
咸丰三年()三月,雷以諴奏请在河南、江苏等地推行厘捐。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府税收减少,*饷激增,部库储存渐趋枯竭。咸丰三年二月底,帮办扬州*务刑部侍郎雷以諴采纳幕客钱江建议,在扬州里下河地区仙女庙、邵伯、宜陵等镇劝谕米行“捐厘助饷”,随即奏请朝廷于河南、江苏等地府县广泛推行“抽厘”。抽厘亦称“厘捐”,是对运销过程中的日用必需品抽收百分之一税款,作为临时性筹款措施,实为变相捐输。厘捐分“活厘”(亦称“行厘”,抽行商之货物通过税)、“板厘”(亦称“坐厘”,抽坐商交易税),又分“从量抽厘”与“从价抽厘”。后经胜保奏请推行于其他各省,咸丰五年,湘、鄂、川、新、奉、吉、皖、闽等省相继仿行。咸丰七年,胜保复奏请于全国各省一律办理。后名目日见繁多,如统税、统捐、产销税、铁路货捐等等,且税率极不一致,并不限于值百抽一。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清*府并未将厘捐撤消,继续征收,直到清末。民国二十年(),民国*府始将其正式裁撤。
英使文翰访问天京
咸丰三年()三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英国香港总督兼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访问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先是,当太平*沿江东下时,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文翰建议,由英国出面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并借此向清廷索取更多的特权,但当文翰赶到上海,准备找两江总督陆建瀛谈判此事时,陆建瀛已死,南京已为太平*占领。于是,文翰改变计划,派翻译密迪乐至前线了解太平*情况,得出结论:清朝在南中国的统治权已不复存在,如果外国进行干涉,只能无限期延长兵灾与混乱。六月,英、法、美先后宣布“中立”。十五日,文翰自上海前往天京,考察太平天国实况,探寻其领导人对外国的态度。当文翰一行的座舰驶入太平天国水域时,太平*镇江、瓜洲炮台开炮示警,英舰被迫停驶,说明原委,始得通过。二十日,文翰及其随行人员翻译密迪乐、“哈尔士”号舰长费尔班、帮办事务吴德格等抵达天京。先派密迪乐等拜会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表示英国将“绝对保守中立”。对此,韦昌辉等明确回答:“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又表示,只要英国不助满人,彼此可以相安无事,甚至成为亲密的朋友。次日,文翰书面照会太平天国,要求承认中英《南京条约》及英国在中国的种种特权。二十三日,东王杨秀清复照文翰,表示如其中心归顺,愿为藩属,则许其“头人”及“众弟兄”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悉听其便。二十五日,文翰离开天京,行前再次声明英国在华之条约权益,希望太平*进抵上海时,不要侵犯英人生命财产,若遭侵犯,必将引起与鸦片战争相同的结果。二十六日,文翰抵镇江,派密迪乐会见守将罗大纲。罗大纲警告英人勿助清兵,勿售鸦片。二十八日,文翰回到上海,此次访问,使文翰了解了太平天国对外*策,虽令其大失所望,但也亲眼看到太平*强大的实力,不敢冒然公开帮助清*府,决定暂时采取观望的态度。
太平*出师北伐
咸丰三年()四月初一日,太平*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太平*精兵两万,自扬州出师北伐。随后,春官正丞相吉文元、殿左三检点朱锡琨亦分别自浦口、六合相继统*北上。北伐*本着“师行间道,直趋燕都”的战略方针,一路过关斩将,连克仪征、浦口、滁州、凤阳、怀远、蒙城、亳州等地。五月初六日大败清河南巡抚陆应谷部,于初十日占领归德(今商丘)。本计划在此渡河,因清*封锁了一切船只,遂西进攻开封。不克,继续西进,于汜水、巩县一带觅船渡过*河。七月二十八日,自济源入山西、克垣曲、绛县、曲沃、平阳、洪洞,经屯留,占潞城、黎城,折回河南,自涉县、武安入直隶,击败清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万余人,乘胜占沙河。八月十一日,进兵距保定六十里之张登店。清廷大震,京师设巡防所,宣布戒严,咸丰帝准备逃往热河,三万多户官民逃出北京。但北伐*并未直接北上,而是东进克献县、交河、沧州,前锋直达杨柳青,进攻天津。由于天津布防严密,且时近冬令,太平*不惯寒冷,攻天津受阻,乃屯兵于静海,独流一带,过冬待暖。是时,清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钦差大臣胜保等屯兵于杨村一带,与太平*形成对峙局面。咸丰四年正月,北伐*在既缺粮草,又断音信的情况下,主动放弃静海、独流,步步为营地向南撤兵,希望与援*会合,但这一计划始终未能实现。
太平*出师西征
咸丰三年()四月十二日,太平*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殿左一检点曾天养、殿右八指挥林启容等,奉东王杨秀清之命,统帅战船千余只溯江西上,大举西征。十八日,西征*进占安徽西梁山、裕溪口、雍家镇。五月初一日占池州,初四日攻克安庆。赖汉英、曾天养、林启容等继续西进,初七日占江西彭泽,十二日占湖口,十六日占南康府,人民缚知府恭安、知县罗云锦近迎太平*。十七占吴城镇,十八日围攻南昌。清江西巡抚张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等顽强固守,赖汉英乃决定先攻占附近州县,断其接济,再全力攻城。于是丰城、瑞州、饶州、乐平、景德镇、浮梁、都昌等地先后为西征*攻占。五月二十七日,太平*国宗石祥祯、韦俊等率*进援江西。六月十八日,曾国藩亦遣知州朱荪诒率湘勇一千二百人自长沙援江西、训导罗泽南,编修郭嵩焘等率*数千驰援。七月二十四日,西征*攻湘*罗泽南、朱荪诒、郭嵩焘等于南昌附近。后杨秀清以西征*攻南昌三月不下,命撤围北上,八月二十七日占九江。后西征*分兵两路:一路由石祥祯、韦俊率领,沿江西上攻入湖北;一路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自安庆经略皖北。赖汉英以攻南昌不力,革职调回天京。
清*府发行当十钱
咸丰三年()五月,清*府为解财*拮据之急,开始发行当十钱。自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连续不断的内忧外患,使清王朝财*日益困窘。为解燃眉之急,遂开始实行通货膨胀*策。首先是减重小钱的出现。按雍正年间定制:每枚制钱应重一钱二分,每千枚应重七斤八两。道光年间开始出现不足重量铜钱,每千枚仅重四、五斤,工部宝源局与户部宝泉局所铸之钱也大小不一,且有掺铅过多现象。咸丰三年五月,清廷批准铸造发行当十钱,每枚仅重四钱四分。以后,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相继出现。皆远远不足规定重量,其中当千大钱每枚仅重二两。咸丰七年又出现铸铁制钱和铅钱。后这些新钱因币值不足,难以流通,不得不停止铸造,但因此而造成币制败坏,金融混乱,财*拮据问题不但未能解决,反而愈加严重。
清*府发行官票、宝钞
清*府在铸行不足值之金属货币的同时,又开始发行纸币,与制钱并行。咸丰三年()五月,清*府开始发行官票,同年十一月发行宝钞,皆由户部负责。官票相当于实银,分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四种;宝钞相当于制钱,分五百文、千文、千五百文、二千文四种。同时规定官票一两抵制钱二千文,宝钞二千文抵银一两。后因发行数目过大,缺乏必要的准备,致使官票不能兑银,甚至宝钞也难以全部兑现,市面拒绝使用,流通困难。至咸丰十年,官票、宝钞终于停止发行。除户部发行纸币外,咸丰年间开始设立的京城及各省官银钱号也被授权发行纸币,更是漫无限制,信用尤差。京城官钱局不数年即告裁撤,而地方各官钱号则一直照发纸币,致使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
太平天国铸钱
咸丰三年()六月,太平天国正式在天京朝天宫开炉铸钱,设专官司其事,共四人,职同指挥。试制多时未成,直至次年五月以后方才成功。太平天国钱币分金币、银币(两者非通用品)、大钱、中钱、小钱诸种。金状若铜钱,中间方孔未穿透,银币分大小两种。,小者如小铜钱。大钱似为开炉钱或镇库钱,又有如吉利钱者,重八点一二五公两。中钱有当百钱、五十钱、十钱多种,轮廓与外国银圆相似,每枚重五钱至一两不等。小钱当一文,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各种钱币一般为圆形方孔(间有圆孔),正面为“太平天国”四字(初期作“天国”,也有作“太平”者),背面为“圣宝”二字,间有作“通宝”者,还有不刻者,种类较杂。太平天国早期曾以锡造金田起义钱,面文为“太平通宝”,背上刻云龙、风虎,且有“会风云”三字,后期在地方江苏苏州、浙江杭州等地也有铸造,不如前期严整划一。太平天国铸钱不计工本,讲求质佳工良。大钱量重,尤为精美。因其质量远较清朝“咸丰通宝”、“同治通宝”为佳,故不论清廷如何严禁,仍多有流至清朝统治区者。
法使布尔布隆访问天京
咸丰三年()十一月初六日,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访问天京。访问期间,布尔布隆以镇江、扬州天主教徒受到太平*“迫害”为名,向太平天国提出责难,要求太平*保护天主教。太平天国顶天侯秦日纲接见了布尔布隆,声明太平*未曾压迫天主教徒,同时警告布尔布隆,不要干涉中国内*,不要帮助清廷与太平天国为敌。布尔布隆在天京期间,亲眼看到太平*纪律严明,天京秩序稳定。因此,离开天京后,他建议法国*府采取“中立”*策,未敢公然与太平天国为敌。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咸丰三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咸丰十年重刻刊行。基本内容如下: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归天国所有,按产量高低分为九等:亩产一千二百斤为第一等上上田,以下以一百斤递减,至亩产四百斤为第九等下下田。分田不论男女,十六岁以上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杂以九等,好坏搭配。二、寓兵于农,全体人民依太平*编制组织:五家为伍,设伍长;五伍为两,设两司马;四两为卒,设卒长;五卒为旅,设旅帅;五旅为师,设师帅;五师为*,设*帅。自两司马至*师,称乡官,选本地人充任。*帅以上,县设监*,郡设总制,称守土官,由上级委任,以构成地方各级管理机构。以“两”为基本行*单位,设“圣库”及礼拜堂各一座,由两司马总管二十五家的生产、分配、行*、司法、教育、礼俗、宗教及*事训练等各项事务。每一农户为一生产单位,除种地外,还要从事植桑养蚕、纺织和饲养鸡、猪等家庭副业,所获农副产品,除留够全家衣食至可接新谷外,其余一律交入圣库,遇有婚丧嫁娶,由圣库支付所用,一切鳏寡废疾者皆由圣库供养。三、各级官吏皆需遵守“十款天条”及上级命令,尽忠报国者提升,受贿弄弊者贬黜,详核其统属,列明贤恶,逐级上报,保升奏贬。普通民众遵条令和力农者或举或赏,违条令和惰农者或诛或罚。《天朝田亩制度》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精神,否定封建土地私有制,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的碑刻,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但它要求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一切私有财产,平均一切社会财富,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付诸实施。
美国驻华马沙利想借平复太平*侵华,遭总统阻挠
美国驻华的马沙利对中国居心不良,曾经在太平天国时期想假意帮助清朝,然后从中渔利,幸好美国当时只想开拓国际市场,并没有余力侵华的事情。
马沙利南京没有去成,也未能从天京归来的文翰口中打听到多少关于太平*方面的消息,但对太平天国还是作出了否定判断。他向国务院报告说:“太平*所有大臣和下级官员都极端腐败——叛*完全不懂得*府的真正机能。他们仅仅为权力而奋斗”;“我承认我无法预料这些叛乱者的成功会带来什么有益的变化”。另一方面,他对清*府虽然很不满意,以为它是“无能的,无知而又自负”,“在人类历史上,决没有比过去几年折磨中国的清王朝更为恶劣的*府”,可是,他仍然确信,只有维护这个王朝的统治,并以向之索取高昂报酬为前,才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
因此,马沙利使华期间的所作所为,用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的话来说,就是“尽他的力所能及,来支持帝国*府”且看马沙利的一系列*治主张及其活动:其一,年6月21日,马沙利在给国务卿马西的报告中,提出了通过国际干涉以结束中国内战的建议报告说:“西方列强能够联合起来,向北京或南京派出外交代表这样,以及时的干涉,结束内部的战争,对美国来说,以及对世界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随着这种内战而来的,只能是未来岁月里商业的全面停顿。”这个建议,表面看来似乎仅仅从战争不利于贸易上着眼,对内战双方都无所偏颇,但是一联系到当时正是太平*北伐、西征取得节节胜利、清王朝濒临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它的实质就一清二楚了。
其险恶用心恰恰就是:制止、扼杀方兴未艾的太平天国运动,把清王朝从垂危之中拯救出来,而西方列强则可借此达到维护与扩大侵华利益的目的。其二,与清*府拉关系,企图乘机渔利。7月4日,马沙利以面递国书为由,在昆山会见两江总督怡良。他谈话的内容要点有:1表示对清方赢得胜利的信心。他说,他相信清王朝“领导人的良知和人民的爱国心,在中国一定会恢复和平和繁荣”;也确信由于恰良的“德高望重定会“看到他再度平安地回到他自己的驻地南京”。2表达为清王朝效劳的意愿。他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适宜的话,能够替他的国家和他自己,按指清*府和怡良本人效劳,对我说来,这是莫大的荣幸。”提出“修约”要求,谋取侵华权益。
他反复陈述:“皇帝迄今所执行的*策是不能维持多久的,他必须立刻修约*策,以便积极地迎合西方国家:放宽通商限制,信教绝对自由,全面地向外国开放他的国家其三,在此前后,马沙利十分担心“英国或许会将太平天国置于它的保护之下”,“英国可能从南京的新皇帝那里取得中国西部的一个口岸,内地的开放以及扬子江的航行权。加之当时又谣传沙俄*府已同意对清王朝提供援助,“俄国可能造出一个南以*河或扬子江为界的保护国。”为了与英、俄争夺在华利益,避免出现英国和俄国瓜分中国的局面。马沙利急不可待地于7月10日给马西写了一份机密报告,建议美国支持清*府:“美国应不惜任何牺牲以阻止俄国扩张她的太平洋方面的疆域,阻止她直接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
因为中国像一只站在剪羊人面前的小羔羊,征服它是很容易的,几与印度各邦不相上下。无论什么时候,俄国或英国的贪婪和野心驱使他们寻找横财,亚洲的命运也就从此注定,未来的美国对中国的关系,将被长期冻结,除非现在美国采取一种正确的*策以打破这个不幸的结局。我的意见是:美国的最高利益是卷入支持中国,指清*府之中一维持此间的正常的秩序,并逐渐地向陈腐的肌体中灌输健康的因素,使这个*府得到新的生命。不能坐视中国变成为无*府状态蔓延的场所,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野心的牺牲品。”当然,马沙利为此向清*府的要价是很高的。它们是:1“大赦*治犯,使所有叛*解甲归田”;2宣布宗教自由;3缔约国公民得自由前往中国全境;4答应建立外交机构;5承认开放长江及其各个支流“中国皇帝在将来变成一位国家法律的赞助人”。
报告特别声明,只有在清朝皇帝同意”上述设想的宣言和条约条款”之后,”我才主张任何一种的干涉”。至于对太平天国方面,他蜜横地宣称:“叛*领袖必须服从这样’一个方案,否则就给予抵抗以摧毁它。”如果太平*不让长江流域对外开放,“在清*府的同意下”,西方列强就会“用自己的枪炮肃清道路”;反之,如果“叛*领袖屈从”了,“那么,这也就直接剥夺了叛**府仅有的一点点权力,而他的叛乱也将化为一场春梦,或者,他也可能把叛乱中心转移到更加偏僻的地区,这就不会给皇帝带来不安宁“由此可见马沙利侵略中国的野心及其敌视太平天国的狞面目。当然这一切并不表明马沙利对清*权有什么偏爱,而是出于美国的在华利益。但是,马沙利的上述*治主张和愿望并未实现。
其原因一是没能取得美国远东舰队司令培理的合作,培理正忙于用他的武力来逼迫日本“开国”,又主张对中国内战应持“中立和不干涉”*策,在培理拒绝提供合适的船舰作外交后盾的条件下,马沙利是无可作为的。二是19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府对外侵略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开拓国际市场,当时的国力也不允许它调兵遣将,远涉重洋,发动一次干涉中国革命的战争。因而,马沙利的狂妄计划并未获得美国*府的赞同。
早在年6月7日,国务卿马西就指示马沙利要遵守不干涉的既定方针,之后,由于“马沙利先生在中国事务中的行为,使*府感到不悦和困难”,而且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对,美国总统皮尔斯终于在10月间任命麦莲接替马沙利为驻华委员。11月9日马西在给麦莲的《训令》中对当时的美国对华*策讲得很清楚。
《训令》说:对于动荡的中国局势,美*府“迄今所得到的报告没有提供有关它的现状和令人满意的情报,也不能使我们相当准确地判断出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因此,你被授予广泛的自由决定问题的权力,就是必需的了”。马西指示他出使的头等任务在于签订商约,扩大在华商业特权:“你必须致力于中国同美国之间更无限制的商业交往关系的建立,这是特别重要的。”为达此目的,要他在*治上持现实主义态度,即:“中国正在进行的革命运动如果成功,国家*权转入其他人的手中的话,在你自由处理权的范围以内,你要承认实际上的*府,并以这个国家现有*府的地位对待它。
如果这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帝国出现分裂,组成几个*府,而在它们控制的地区以内,形势稳定,那么,对每一个*府,你要以美国外交代表的身份出现,并和它们分别地谈判这些条约,如果你认为这是明智的话。”麦莲后来就是本着这个指示精神在华开展活动的。
截至年底为止,文翰仍抱“等着瞧”的态度,他不同意在这一年间与清廷进行修约谈判,也存在着或许“从叛*手里所可获得的*治与商务利益,也大可超过皇*,指清*府“法国的对华*策与英国基本上协调一致;美国则主张承认“实际上”存在的中国*府;因而,在究竟以谁为勒索主要对象从而实现侵华野心的问题上,这三个国家一时都还拿不定主意。
只是在年麦莲与麦华陀等访问天京以后,列强以清廷为主要交涉对手的方针才真正确定下来。
年4月3日,美驻华代办伯驾通知叶名琛,告以麦莲已于3月间到达,要求安排会晤并面递国书。叶“以公忙支吾”,麦莲乃于4月26日行抵上海。他向美国*府报告此行的任务是:“视察五个通商口岸,调查我们与满清帝国的一切关系,并且研究该帝国*府与现正发展并据有最富庶的内地省份之革命*的形势”,在“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我就有把握决定,我究竟应该向北京抑向南京求见”为此,他在上海与南京等地展开了一系列活动麦莲是先向上海清方官员打了招呼才去南京的。
当时,刘丽川在上海县城建立小刀会*权已近八个月,正与围城清*作殊死斗争,不久前的4月4日,英、美驻沪领事刚指挥其武装队伍对清*发动过“泥城之战”,造成清*的大败。为了同清方拉关系,麦莲竭力把自己打扮成清帝国的“忠实”朋友。5月3日他以美国“友好”使者并西方各国代表的口吻与江苏布*使、上海清*统帅吉尔杭阿和上海道吴健彰会谈。内容是:第一,表白西方各国并不同情起义*,“泥城之战”并非美国帮助小刀会。
张謇
张謇[jiǎn](年7月1日~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祖籍江苏常熟土竹山,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年7月1日)生于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同治十二年(年)归籍通州。光绪二十年(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江苏五才子”之一。
光绪二十年(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二十一年(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民国元年(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在南京*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民国4年(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民国8年(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民国11年(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民国15年(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一、人物生平
(一)早年求学
元末明初,张謇祖先因避兵乱从常熟土竹山迁至通州金沙场(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镇),定居在今三姓街村;张謇的高祖张元臣(字西园)原住在石港镇,清乾隆年间迁到金沙东五里庙河南瞿家园;祖父张朝彦*庆年间迁至西亭镇;父亲张彭年曾侨居常乐镇并于此纳东台金氏为二房。
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年7月1日)卯时,张謇在侨居地海门厅长乐镇(今海门区常乐镇)敦裕堂内出生,排行第四,其生母即为金氏夫人。张謇4岁时起,父亲张彭年开始教他学习《千字文》。到5岁,张謇已经可以完整无误地背诵《千字文》,于是父亲命他随三个兄长入私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并为其取名吴起元。至10岁时,张謇已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等蒙学的基本书籍。12岁时,父亲张彭年自辟家塾,延请老家西亭镇宋效祁先生教授孩子。14岁时,因宋效祁病故,父亲命他背着书箱前往西亭,从宋效祁的从子宋琳读书。
同治七年(年),张謇准备考秀才,但是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也就是所谓的“冷籍”。按照当地的科举习俗,冷籍需要多付出报考费。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老师宋琳安排,结识了邻近如皋县的张驹。张驹同意张謇冒充他的孙子,以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第二年在如皋考中秀才。从16岁中秀才到27岁之间,张謇每两年就去江宁参加一次乡试,先后5次都未得中。但是从此如皋县张家开始用冒名一事来要挟张謇,连续索要钱物,最后索性把张謇软禁在学宫居仁斋里,并将张謇告上了公堂,说:“张育才忤逆不孝”,要革去他的秀才,还要下狱问罪。这场诉讼延续数年,令张謇十分狼狈,家道也因此困顿。幸而张謇的老师们爱惜他的才华,为他四处斡旋。当时的通州知州孙云锦也出面为他调解,将此事上报给江苏学*,继而上书礼部。直到张謇20岁时,此案终于告终,礼部同意张謇重填履历,撤销控案,恢复通州原籍。
(二)幕僚生涯
同治十三年(年),孙云锦调往江宁(今南京)发审局,参与案件审理,邀请张謇担任其幕僚同往。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张謇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
光绪二年(年)夏,由于发审局人事复杂,张謇苦不能为,于是应淮*“庆字营”统领吴长庆邀请,前往浦口,成为吴长庆的淮*幕僚,参与了庆*机要、重要决策和*事行动。
光绪六年(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移驻登州*县。
光绪八年(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论文章,主张强硬*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广总督张之洞都争相礼聘,邀其入幕,但张謇一概婉拒。
光绪十年(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不久吴长庆病故,张謇离开庆*回乡读书,准备应试。
(三)高中状元
光绪十一年(年),因孙云锦出任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张謇转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录取为“第二名”,时称“南元”。但是从年到年,整整十年中间,张謇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
光绪十三年(年),张謇随孙云锦赴开封府任职,协助治河救灾,并拟订《疏塞大纲》。光绪十四年(年)以后,又应聘先后主持赣榆选青书院、崇明瀛州书院、江宁文正书院、安庆经古书院等。
光绪二十年(年),因为慈禧六十寿辰特设了恩科会试。张謇因父命难违,第五次进京应试,这次在礼部会试,张謇被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了一等第十名。四月殿试时终于得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职。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企图为虚有“亲*”其名的光绪帝争取若干实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见相近,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以主战著称,曾单独上书参劾李鸿章。然而正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激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
(四)兴办实业
光绪二十一年(年)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随时可能对长江下游的侵犯,但由于清*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落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通海团练半途而废;3月,张之洞向朝廷请示,委派张謇在通州兴办纱厂,张謇慨然应允;同年夏,张謇为张之洞起草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针对《马关条约》的后果,提出速讲商务、广开学堂、修建铁路等九条建议;10月,列名上海强学会。
光绪二十二年(年)春,张謇选定水陆交通方便的唐家闸为厂址筹建纱厂,起初张謇决定纱厂是纯粹的商办,他计划筹款60万两,沪股40万两,通股20万两,相应设立沪通董事各三人,由通州董事先付款购买土地施工建厂。然而沪董的股款一直未到,工程只好停滞。为了筹款,张謇奔走于南京、湖北、上海、通海各地,心力憔悴。无奈之下,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做主,将之前张之洞用官款购买、搁置在上海码头三年的美国纱机作价50万两入股,这样大生纱厂便改为官商合办。
光绪二十三年(年),盛宣怀和张謇均分官机,作价25万两,官股只是“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是为“绅领商办”。此外,盛宣怀答应代筹25万两营运资金。于是,这年底,纱厂动工建造厂基。此时,纱厂最缺的是流动资金,盛宣怀代筹款不过是一句空言,而各项用款开支很大。从年农历十一月十二至二十五,14天之内,张謇给刘坤一连发五封信,给张之洞、盛宣怀发三件函电,乞求以地方公款解救燃眉之急。
光绪二十四年(年)闰三月,张謇因丁忧期满,按照惯例回京到翰林院销假。此时正是帝后两*激战方酣,维新派则爆发出强烈的*治热情。张謇协助老师翁同龢,上了不少奏议,敦促朝廷调整*策,促进工商业发展。不久翁同龢却被慈禧罢官。张謇闻讯作《奉送松禅老人归虞山》诗赠翁同龢,并前往火车站泣泪送别。翁同龢的遭遇,使张謇目睹了官场的险恶;7月21日,张謇也借故请假南归,继续他的“实业救国”。
光绪二十五年()4月,拥有2.04万纱锭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开车试生产时,运营资金仅有数万两,甚至没有资金购买棉花当原料。张謇情急之下以每月1.2分的高利向钱庄借贷。向股东告急,无人响应;而打算将厂房出租却又遭到恶意杀价。在走投无路之际,张謇接受商董沈敬夫的建议,破釜沉舟,全面投产,用棉纱的收入来购买棉花,维持运转。幸而随后几个月里,棉纱的行情看好,纱厂的资金不断扩展,不但使工厂得以正常生产,而且还略有结余。大生纱厂终于生存了下来。因为张謇是状元出身,大生纱厂早期的棉纱产品使用“魁星”商标,下设有“红魁”“蓝魁”“绿魁”“金魁”“彩魁”等不同产品线。商标的主要部分就是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形象。投产后的第二年,大生纱厂得纯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到年累计纯利达到多万两。
光绪二十六年(0年),八国联*攻陷北京后,刘坤一、张之洞倡导“东南互保”,张謇是暗中牵线人之一。
光绪二十七年(1年),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张謇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又在唐家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他还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又在天生港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张謇除在通海、盐阜等地区围垦大片土地、开办盐垦公司外,在东台县境曾和他的哥哥张詧共同办过大赉(民国6年设于角斜)、大丰(民国7年设于西团)、通遂(民国8年设于沈灶)、中孚(又称通济,民国8年设于潘家)等4所公司。这些公司投资多的超过百万元,少的数十万元,垦地数十万亩。废灶兴垦,发展棉植,解决了办纱厂所需要的原料。
光绪二十九年(3年)5月,张謇应邀参观日本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详尽考察了实业、教育,他对明治维新的效果赞叹有加。
光绪三十年(4年)3月1日,清廷发布上谕,加赏张謇三品衔作为商部头等顾问官;同年,大生纱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同年,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
光绪三十二年(6年),与汤寿潜、郑孝胥等发起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
光绪三十三年(7年),张謇又在崇明久隆镇(今属启东市)创办大生二厂,资本万两,纱锭2.6万枚。
宣统元年(9年)10月14日,张謇被公推为江苏谘议局议长,随即开始酝酿奏请朝廷速开国会。两个月后,在张謇的倡导下,一个由十六省代表组成的国会请愿团向北京进发。宣统二年(年)1月,请愿团抵京,发起国会请愿活动。清廷先劝慰了一番之后,以筹备尚不充分为由,驳回请求。5月,发起第二次请愿发动,再次被驳回。10月,发起第三次请愿发动。同年,创办了南通电灯厂,南通市区开始用电灯照明。
宣统三年(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
民国元年(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张謇起草了退位诏书;随后在南京*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
民国二年(年),建立大聪电话公司,创办南通城乡邮*和电话业务。
民国3年(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
民国4年(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第一至四条号要求时,张謇愤然辞职,在袁世凯复辟称帝之前彻底与袁世凯斩断了联系。以他任两淮盐*使的俸金,在台城南门口河南创办了泰属贫民工场一所,建房80余间,占地30亩,雇工进行毛巾、藤器、缝纫等的生产。
民国5年(年),张謇建立第一所民办气象台。
民国7年(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
民国8年(年),张謇将上海人姚祥堂招股筹建的东台荣泰电气公司承购下来,改名为东明电气公司,并增加股金,添置机件,于当年秋开始发电,解决了解决了东台用电的困难。同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
(五)危机来临
民国9年(年),张謇发起组织“苏社”。
民国10年(年),大生对外负债已经万两。
民国11年(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民意测验,张謇以最高票当选为民众“最敬仰之人物”。同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他的事业全面崩盘。在这个过程中,*府没有为他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巧合的是,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初也发生过一次经济恐慌,日本*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有了日本*府的支持,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无奈之下,张謇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但等到年,日本的资金始终没有盼来,张謇向美国资本家借款也不成,大生此时已债台高筑,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民国15年(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二、主要影响
(一)实业
甲午战争后,张謇弃*从商,他鲜明地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他从筹办南通大生纱厂始,陆续兴办了数十个企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实业家。其“实业救国”包含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第一,张謇认为经济才是根本。
第二,张謇是一位坚决的重工主义者。他很重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第三,张謇鼓吹“棉铁主义”,这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产业*策。“棉铁主义”的产业*策是既可以解决对外贸易逆差问题,又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西方第一次工业化是从轻工业(以纺织工业为主)开始的;后来苏联反其道而行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张謇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照抄照搬洋人的办法,而是实行符合国情及19世纪末世界潮流的轻重工业并举的“棉铁*策”。
第四,张謇善于利用多年从*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力争官方支持,发展民间资本。例如,张謇同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的特殊关系,对于他投身实业、创办大生纱厂起了重要的作用。虽然张謇在光绪三十年(4年)曾被清*府任命为商部头等顾问官,民国元年(年)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府实业部总长。但是,他跟洋务派的官僚截然不同,他一贯主张发展民间资本,并且以他为首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民族资本集团——大生资本集团。
当然,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他并未忽视发展商业。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他主张*府应建立保护奖励机制。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张謇将培养人才、开办学堂作为发展工商业的前提条件。他认为,开办学堂,引进西学,培养和使用各类专业人才是强国之本。为振兴实业而培养人才,为培育人才而兴办学校、办师范,为办学校而兴纺厂,张謇顺着这个思路,走上了状元办厂兴学的道路。
张謇“振兴实业”是为了对抗设在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他兴办实业,也是为了“养民”。为了减少帝国主义经济控制,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张謇在大生纱厂赚得丰厚利润之后,踌躇满志,从光绪二十五年到宣统三年(年—年),以通州为基地,以棉纺业为中心,又兴办了一系列辅助企业,共34个,总投资多万元。张謇的实业,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经济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国的面粉、玻璃等产业从此开始起步。为了“养民”,在苏北沿海各县,张謇还先后创办了20个盐垦公司,资本估计达到多万元,围地万多亩,已垦地98万亩,年产棉11.6万余担。工农业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大生民族资本集团,资产总额大约多万元。大生系在全盛的时候,人称“南通是中国著名的实业模范区,张氏也是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另外,晚年的张謇由主张依靠本国资金兴办实业,反对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或中外合资设厂,转变为主张对外实行“开放主义”。张謇作为立宪派首领,辛亥革命后被南京*府任命为实业总长。但是,他对在这个革命*权下发展实业,毫无兴趣和信心。袁世凯窃权后,他出任袁世凯*权的农商总长,他认为这是自己“振兴实业”的抱负可以顺利实现的时机了,急忙草拟了各种各样的计划,想趁机“大展鸿图”。但袁并不予支持,张謇便转而向帝国主义伸手求援,提出了“合资”“借款”“代办”等形式来“利用外资”的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又主张实行全面的“开放主义”,呼吁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集团共同出资,对中国进行长期的大规模投资。但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代表人物,张謇在利用外资问题上,还是力图争取比较合理的条件的。
(二)*治
1、君主立宪
在辛亥革命之前,张謇一直是帝*成员,主张君主立宪,并为立宪开展了大量活动。光绪二十七年(1年),乘清朝被八国联*战败而欲求改革之机,张謇向朝廷递交了他一生中一份非常重要的奏章-《变法平议》书。在此书中他提出了四十二条改革方略,其第一条就是“置议*院”,又推荐了日本议会的运作。《变法平议》是中国已经在进行地方自治实践的真正的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纲领、详明地公然呼吁参与国家与地方*治的宣言书,不啻是一声春雷,震撼大地。其对国家宪*和保障地方自治的地方议会制度的鼓吹,就南通而言,标志着正在实践地方自治的南通已发展到了寻求法制*体上的保障的新阶段。这是南通和张謇对中国的区域(含城市)近现代化演进的一个历史里程碑式的贡献。
光绪三十一年(5年),日俄战争,张謇认为,“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此后,张謇积极推进立宪,他发起的预备立宪工会在宣统三年(年)之前,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便包括编纂保护工商业发展的商法。宣统元年(9年),预备立宪工会完成了公司法和商法总则两部草案,成为此后张謇担任农商总长期间颁布公司法和商法的基础。
宣统元年(9年)9月,张謇筹办成立了江苏咨议局,此后,各地咨议局陆续成立。在他的倡导下,各地咨议局力争立法权力,于宣统二年(年)连续三次在京发起以设立责任内阁和早开国会为号召的请愿活动。宣统三年(年)5月,清廷宣布了“皇族内阁”名单和铁路国有*策,全国舆论哗然,抗议浪潮高涨。张謇赴京直谏摄*王载沣,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和内*的建议:与美国开展国民外交、治理淮水、保护农工商业、加强咨议局作用等。
2、转向共和
辛亥革命后,张謇迅速地转向共和,但并不完全接受革命,只是希望以和平方式尽早结束动荡,维护市场稳定。他务实的*治选择就是选择支持拥有*权的实力派人物袁世凯。宣统三年(年)11月6日,他致电奉命进攻武昌的袁世凯,劝他尊重大多数人“趋于共和”的现实,赶紧前往北京,尽快与南方达成协议,确立共和*体。
民国元年(年)1月6日,张謇与袁世凯的代表张绍曾在南京会晤。1月10日,他打电报给袁世凯,解释设立临时*府是为了稳定南方形势而不得已为之。他还暗示让段祺瑞等向清廷请愿逼宫。这一建议,正合袁的心意,他的确也是这样行动的。同年,张謇出任北洋*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但不久袁世凯便下令解散国会,复辟之心初露端倪。张謇曾经劝阻袁世凯,表示解散国会、穿戴衮冕祀天等行为将会诱发新的动乱。
3、地方自治
光绪二十六年(0年),八国联*攻陷北京后,张謇和汤寿潜等东南精英人物,推动刘坤一和张之洞等封疆大吏实现“东南互保”。
民国9年(年),张謇发起组织“苏社”,专门谋取江苏各县的自治,号召不要依赖*府和腐败的社会,图谋地方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
1、创办学校
光绪二十八年(2年)二月,张謇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刘坤一赞成,而藩司、巡道、盐道阻挠。张謇叹息不已,乃与罗叔韫、汤寿潜等同人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计光绪二十四年(年)以张謇从任办通州纱厂五年以来应得未支的公费连本带息2万元,另加劝集资助作为筹建经费。六月,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专设师范教育机关的开端。
光绪三十一年(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这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光绪三十三年(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宣统元年(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南通中学),并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科,因地处吴淞,曾一度称“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民国元年(年),张謇在老西门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年改称“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同年还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以及创办了南通纺织染传习所(东华大学溯源)、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
民国6年(年),在张謇支持下,同济医工学堂(同济大学的前身)在吴淞复校。民国9年(年),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张謇是主要创建人之一。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
2、书法教育
张謇对书法教育特别重视和用心,在其所创办的很多学校中都开设书法课,依据学校的等级、层次、专业不同,对学生习书提出不同的要求。
光绪二十八年(2年),张謇成立通州师范学校后,非常重视师范生的书法教育。在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他把国文作为师范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科目。在光绪二十九年(3年)颁布的《通州师范学校学课章程》中规定,四学年中每年都开设国文课,第一学年每周6课时,后三学年每周3课时,所占学时比例较大。而“习真、行、草三种书法”作为国文一科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每学年都开课学习,并在第三、四学年增加学习“教授习字之顺序方法”,不但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真、行、草三种书体,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书法教学的技巧方法。张謇逝世前数月还在《为师范甘肃毕业学生演说》中,从执笔、用笔、结体乃至书法与修养的关系等方面为师范生做了详细的讲解,将其对书法的体悟理解教给学生。
光绪三十四年(年),张謇为了给社会培养秘书人才创办了国文专修科,附设在通州中学。学生学习两年毕业后分配到省、道局实习。在《通海中学附国文专修科述义并简章》中他将“奏议、笺牍、记叙、真行草书、历史、地理、掌故为必修科”,把真、行、草三体书法作为必修课程进行学习。同年,张謇为了推行女子职业教育,在通州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女子手工传习所。课程设置以刺绣为主,同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也开设了书法课程,并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如陈衡恪等都曾为女工传习所学员授过课。而张謇创办的伶工学社,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通用课程中也设有书法课,张謇还亲自“批阅学生的书法习作,并对书法成绩优异者给以具体指点”。可见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
张謇在初等教育中也非常强调书法教育。在其光绪三十一年(5年)的《呈学部文》中对光绪二十八年(2年)清廷颁布的学堂章程提出了较多反对意见,如学制年限和课程设置等,其中对中国文字及书法的学习时间偏少表示很大不满。他认为在初等教育中读经时间过长,而对中国文字学习时间过少,建议在初等教育中增加学习中国文字及书法的学习时间。
张謇在对学生的书法教育中,并不仅将书法作为一门技艺来看待,而是注重书法与人品、修养之间的关系,以书法促进人品、修养的提高。其次他强调修养学识对书法的影响。
在张謇对书法教育的推动促进下,如王个簃、丁吉甫、陈曙亭等一批书法篆刻人才脱颖而出。
(四)书法
张謇在书法上刻苦用功,至老而不衰。他早年因为一心功名,通过院体、阁帖而进入书法门径,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也奠定了他书法的欧、褚笔意和法度。而他金榜题名而成为状元之后,先是步其恩师翁同龢浑厚凝重的书风,而后师法*庭坚,临终前一两年还在临帖怀素,潜心苦研。
张謇书法是欧、褚、颜的底子,据他自己临书之记载,年轻时临褚遂良的《枯树赋》《圣教序》和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争座位帖》。四十一岁临《瘗鹤铭》,四十五岁临《曹娥碑》,张謇中年以后,特别爱重*庭坚。晚年还在临怀素、孙过庭。从张謇一生书风的演变情况来看,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22-40岁)书风追求平稳,端庄正直,笔兼欧、褚,且带有柳意,代表作有《四时读书乐》等;中期(41-65岁)刻意求变,深得山谷之神韵,结体潇洒矫健,笔意坚韧劲拔,代表作有《墨竹赋》等;后期(65-72岁)融会诸家而用笔自出匠心,厚朴沉着,书卷味浓郁,形成了“张书”之气象,代表作有《东奥山庄记》《望稼楼联》等。
书法理论家孙洵在《民国书法史》一书中把张謇列为“以行书闻名”的重要书法家,他在研究了张謇的信札之后这样说:“张氏精擅书法,学颜而掺以欧阳率更。立意沉醉,外柔内刚;字体馨远,举止安和。有隋唐楷行嬗变的风采。”孙询认为张謇“晚年随意所书,奇逸劲爽,自由营造。”
(五)文化
1、创办翰墨林印书局
张謇于3年创办的翰墨林印书局是一家中国近代颇具影响力的印刷出版机构,对*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印书局对书法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一方面,翰墨林印书局兼营书画交易与装裱等,促进了当地书画界的交流;同时张謇利用印书局编印了很多习字帖供学生临摹学习,并将他自己写的部分字帖印刷发行,如《狼山观音岩造像记》《千龄观记》《顾生母墓志》等,扩大了书法的传播范围与途径,为南通文人学子学习书法、书法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为地方书法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另一方面,张謇强烈的文化意识及改良社会的使命感,使他始终以极高的要求和规范来促进翰墨林的发展,对高端艺术人才的使用也极为重视。在张謇邀请至翰墨林工作的人才中,如诸宗元、李苦李、金泽荣等人在书法篆刻上都有较高的造诣,这些文人的加入,使翰墨林成为文人雅士书画交流的场所和平台。
由此可见,张謇创办翰墨林印书局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近代出版业上,在促进近代书法的交流与传承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创建南通博物苑
光绪三十一年(5年),张謇以个人的力量创建了南通博物苑,开启中国文博事业之先河。张謇建博物苑的目的,一方面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将博物苑作为学校教育的扩展延伸,使之变成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场所;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金石书画等的集中保护和交流。为了扩充馆藏量,张謇在社会上广泛征集文物,多次发布启事。年发布《通州博物馆敬征通属先辈诗文集书画及所藏金石古器启》。年又发布《为博物苑征求本省金石拓本》。可见在馆藏文物的征集中,张謇非常注重对书法真迹、碑帖拓本的收集整理。为了做好典范作用,张謇将自己的收藏悉数捐到博物苑,据年编印的《南通博物苑品目》中,书画类登录件,其中张謇本人捐赠的就有71件。在给其子张孝若的信中曾叮嘱其将三希堂帖等转交博物苑。在博物苑藏品鉴定考订的过程中,张謇邀请了在通的书家学者如陈师曾、诸宗元、宣子野、尤金镛和金泽荣等参加工作。
南通博物苑的创立,收集保护了众多的书画珍品,同时也使得以前的私藏能够面向公众开放,使普通民众得以目睹为数甚多的书法碑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普通民众的书法修养,促进了南通整体书法水准的提高。
3、成立中国图书有限公司
光绪三十一年(5年),由席子佩发起,计划仿照企业制度建立一个联合公司保全旧书业的利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席子佩离开另组图书公司。此时实权转入曾少卿等人手中,延请张謇(时兼任江苏教育会长)任董事长,张謇与马相伯就是在此时成立了中国图书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巩护我国教育权、驱策文明之进步、杜绝外人之觊觎、消弭后来之祸患”为宗旨。可以看出,张謇并没有完全用“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人思维来考虑发展,而是兼顾了社会责任和文化信仰。
(六)新闻
光绪三十三年(7年)9月,张謇创办了南通历史上的第一张报纸-《星报》。《星报》主要就是反映立宪运动和地方自治的情况,在表达南通新派封建士绅观点的同时宣泄新知识分子对当局的不满和官场陈腐的愤恨。宣统三年(年)辛亥革命后,时局剧变,《星报》于民国元年(年)1月终刊。但以《星报》为开端,张氏家族相继创办了《通报》(年)、《新通报》(年)、《南通新报》(年)、《南通报》(年),开一代报业的先河。
除了《星报》,作为南通的第一份对开大报,创刊于民国二年(年)的《通海新报》的报头“通海新报”四字楷书竖排也为张謇所题。作为近代地方性民营报业的缩影,这些张謇创办、支持的报刊起到了启迪民智、维护民权和锻造国家意识的重要作用。
民国元年(年)10月,张謇为最大股东,连同史量才、赵凤昌、应德闳、陈景韩四人以12万元银价,从席子佩手中购得了《申报》的产权。史量才任经理,开始了他的办报生涯。不仅如此,在经营理念方面史量才也受到了包括张謇在内的民族资本家们实业救国的深刻影响。张謇的提携使得史量才迅速进入了实业资本家的圈子,通过加入立宪派兴办实业,参与*事的活动,史量才彻底成为了一个具有市场头脑的经营人才。由于张謇、史量才这批股东超前的发展眼光和敏捷的商业思维,《申报》在短期内飞速发展。年《申报》仅仅发行份,到年一下飙升至2万份,年就突破了10万份,年达到了空前的15万份。
(七)治水
张謇是近代中国以科学方法规划治水的先驱。年,他便自费组建了30多人的测绘队,开始测绘淮河水系。他先后担任过导淮督办、全国水利总裁(水利部长),留下了大量的以导淮为主的设想、规划、方案等文字,以及测绘图纸等档案。
三、历史评价
《通海新报》(年8月25日):张啬公先生道高望重,举世钦崇,其尽瘁地方自治事业,维护东南安宁,嘉惠通邑人士及苏省各县者,实足令人铭感无已。
时任五省联*总司令孙传芳和江苏省省长陈陶遗联名电文:硕学巍名,文孚特望。甲午而后,力图自强,孜孜以提倡实业、教育为职志,在籍创办各工厂、公司暨各专门学校,逐年推广,成绩昭然。厥后办理地方自治及各公共事业,尤能尽心规画,卓著劳勋。综其生平事迹,实足上裨国家,下益社会;东南耆旧,无与伦比。
民国*府《大总统令国务院摄行》:前农商总长张謇,耆年硕德,体国忠诚,位望崇隆,邦人所重。民国肇造、于建设因革诸大端多所赞助。嗣后总筦农商及督办水利、导淮、商埠各事宜筹画经营,效绩昭著。比年引退,尤复振兴实业,造福邦家。
近现代思想家胡适: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中国)最早有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南通的张謇。
年7月7日,时任全国*协副主席的钱昌照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挽联与哀诗·挽张謇老前辈》:成败由天,毁誉由人,一生经济文章,都从实地做起;细行不矜,大德不渝,盖世功名事业,那堪浊浪淘来。
当代学者章开沅: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
全国*协原副主席张梅颖:张謇和张詧的一生证明:作为社会个体,他们既在原有社会结构下有所作为,同时又参与新的社会建构,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既受制于历史,又在创造新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历史大转型时代,张謇是一个有力量有办法沟通朝野的人物,他的存在不是让形势更恶化,而是为恶化的形势找到改变的契机。历史的巨变一定有英雄伟人登高一呼,张謇、张詧就是近代中国大转型时代的代表人物。
经济学家熊映梧:“实业救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謇,积极主张发展工商业,以富民强国。张謇是中国的“重工主义”者。
人民网:张謇是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大器晚成,前半生勤奋读书求取功名,终于在四十一岁时一举获得状元头衔,却不满于自己当官无助于救国,毅然放弃仕途,从头再来,投身于实业和教育。之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硕果累累,开辟出多条他人未走之路,以自己的实践亲自见证了一个爱国者的满腔热情,成为历史上众人皆知的“状元实业家”。他的伟大事业为后人景仰,他的光辉成就将彪炳史册。
年9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序言中指出,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为发展民族工业付出了艰辛努力,他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为人称道。
年10月9日上午,江泽民同志及夫人王冶坪同志在京亲切接见了专程赴京汇报的上海海洋大学*委书记虞丽娟、校长潘迎捷等一行。当谈到学校创始人张謇最早提出“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的主张时,江泽民指出,张謇先生很有战略眼光。
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当提到张謇时,称他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年11月12日下午,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习近平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四、轶事典故
(一)一生知己
顾延卿是如皋顾家埭人,和张謇是同科秀才,结成了知已朋友。在张謇遭到张驹软禁时,他很是愤慨,认为“张謇借藉应试,本属无奈,怎能让小人贪财借题发挥断送英才呢?”顾延卿从家中凑足银两,到县里四处奔走,疏通了学官,在县衙上下打点,官员们都知道张驹告状细底,又受了顾延卿的疏通,都同情张謇,默许张謇逃出学宫,知县也不予追究。张謇逃离如皋直奔顾家埭,顾延卿派人在路上接他。两人相见感慨万分,张謇当场写了一付对联。“半世仇人张世德,一生知己顾延卿”。此联知者甚众,以后在顾延卿的帮助下,张謇入了通州藉,中了举人,最后中了状元。
(二)状元之路
光绪十一年(年),张謇终于在乡试中考中了第二名举人。此后张謇开始参加礼部会试,向科举的最高阶段进发。很富戏剧性的是,当时翁同龢、潘祖荫等“清流”*人对他着力延揽,在礼部会试中暗中识别他的卷子,结果却连着三次误认了别人的卷子,将别人取中。光绪十五年(年),张謇参加会试,结果“清流”的考官们将无锡孙和的卷子认作张謇的,孙考中而张落第。潘祖荫因此气愤不已,拒绝接受孙的拜见。光绪十六年(年),第三次会试,这次陶世凤的卷子被误认了,结果陶考中会元,张謇又落第。光绪十八年(年),第四次会试,考官们又误认了刘可毅的卷子,张謇再次落第。
到光绪二十年(年),也就是甲午年,因为慈禧六十寿辰特设了恩科会试。心灰意冷的张謇因父命难违,第五次进京应试。这次在礼部会试,张謇被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将他改为第十名。四月殿试时翁同龢的提携之心已经迫不及待。他命收卷官坐着等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之后,便劝说其他阅卷大臣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并特地向光绪介绍说:"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于是张謇在41岁的时候,终于得中一甲一名状元。
(三)艰难创业
大生纱厂最初定位为商办,由张謇出面在民间集资。张謇召集到的股东包括沈敬夫、陈维镛、刘桂馨、郭茂芝、潘鹤琴和樊时勋。前三位来自通州,后三位来自上海,因此分别称为“通董”和“沪董”。最初决定以两为一股,共股,筹银60万两。但是招股很快陷入困境,通董和沪董之间,几度分合,股金迟迟不能到位。张謇只好向官方求助。
此时张之洞早已调任湖广总督。张謇通过新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将光绪十九年(年)张之洞用官款向英国购买但一直搁置在上海的4万多锭旧官机折价,折算为50万两入股,性质是“官股”。大生的性质相应改成官商合办,张謇还需要另外招50万两“商股”,以使官商双方的力量均衡。但是商股还是迟迟募集不全。恰在此时靠洋务起家的另一位实业家盛宣怀也要买机器,就从张謇手里分走了一半机器,折算为25万两官股。大生的商股目标也就相应调整为25万两。但即便把筹资目标下调了一半,大生最后可以筹集到的商股也没有25万两。在大生开工时,真正向社会筹集的商股资金只有15余万两。
因为筹资困难,张謇一方面被迫一再降低目标,另一方面则尝尽辛酸,四处碰壁。江宁布*使桂嵩庆曾许诺出资六七万两;盛宣怀和张謇分领官机的时候也曾答应张謇筹资,甚至定有合约。但是当大生纱厂动工后,资金告急,桂嵩庆答应的钱屡催不应,盛宣怀也默不作声,百般躲闪。张謇到上海招股没有收获,甚至没有旅费回通州。无奈间,只得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在四马路卖字三天,赚取旅费。状元经商,而狼狈至此,张謇在笔记中写道:那些市侩油滑的小人官吏对他冷嘲热讽,阴阳怪调,而他听着诽谤之词也不敢辩驳,蒙受侮辱也不能作色。
五、人际关系
张謇家祖籍江苏常熟,元朝末年,为躲避战乱,张謇的祖先从常熟土竹山渡江迁移到通州金沙场,定居在后来叫“三姓街”的地方,世代业农。到了清乾隆年间,原住在石港的张謇高祖张元臣(字西园)携子张文奎等迁到金沙东五里庙河南瞿家园。嘉庆元年(年),张文奎去世,其三子张朝彦的两个哥哥都已离家,张朝彦与母亲在一起生活。在张朝彦16岁那年,其母亲暴病身亡。张朝彦因被骗入*场而输光了家产,流落到金沙镇,被在金沙场开瓷器店兼卖杂货的吴圣揆招赘为婿,张朝彦生子张彭年。嘉庆中叶,张朝彦携妻儿家小迁往西亭镇。同时,吴圣揆夫妇迁到海门常乐经商兼务农。道光年间,张彭年娶金氏为二房。不久以后,张彭年奉父张朝彦之命离开西亭,侨寓海门,在常乐镇长住下来,以孝奉母家,照顾外祖母殷氏。
父亲
张彭年(年—年10月15日),字润之。
母亲
金氏,张彭年于道光年间娶的二房。
哥哥
张誉,原名长源,张彭年长房葛氏所生。
张謩,原名长庆,又名吴庆华,金氏所生。
张詧(年—年),原名长春,又名吴首梅,金氏所生。字叔俨,号退庵、退翁,人称张三先生。
弟弟
张警,张彭年长房葛氏所生,早年夭折。
妻妾
徐端,乳名牡丹,张謇正妻,比张謇小三岁。两人于同治九年(年)订亲。光绪元年(年)十二月二十一完婚。
陈氏,光绪十年(年)春节后,徐端为张謇纳妾陈氏。光绪十九年(年)陈氏病卒。
管氏,光绪十八年(年)正月,徐端为张謇纳妾管氏,年出家大悲庵。
吴道愔,光绪二十三年(年),徐端为张謇纳妾吴氏,生子张孝若,母以子贵,在徐氏去世后被张謇扶为正室。
梁氏,光绪二十三年(年),徐端为张謇纳妾梁氏,9年,两人分手。
女儿
张淑,光绪四年(年)出生,母徐端,出生仅90天即死于小儿惊风。
儿子
张孝若(年—年),本名张怡祖,以字行,又字潜庐,张謇的独子,与张学良等人并称“民国四公子”。民国24年(年),在上海遇害。娶妻陈开成(父陈惟彦)。
张佑祖,张謇养子。
张襄祖,张謇养子。
儿媳
陈开成(—),字石云,出身于安徽石埭官宦名门世家。毕业于上海教会学校启明女中。年11月与张孝若结婚。她思想进步,支持革命,让女儿参加抗日活动,解放战争期间,又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和营救过共产*人和进步人士。
孙子
张融武,张謇长孙,民国37年(年)底,融武知道大生企业在香港有空关住房,便携家人去了香港。二十世纪世纪六七十年代受聘于香港电台,讲解历史故事,后为香港大学校长所赏识,聘为香港大学国文和国语教授,年在香港病逝。
张绪武(年3月—),张謇次孙,张孝若次子。全国*协原常委、全国工商联原常务副主席。
孙女
张非武(年11月18日—),张謇长孙女,年投身爱国救亡运动,同年9月回到南通城里,会同亲友数人,自发组织起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把小妹聪武也带去演宣传话剧。随后随*北上,坚持抗日救国。年,57*一名长官,掉转枪口企图打内战,残害进步青年。她以去西安受训为名,离开部队到了重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与丈夫及朋友在美国办企业公司。
张柔武(年5月8日—),张謇二孙女,曾任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高级讲师、致公*南通市工委主委、南通市*协副主席、致公*江苏省委副主委等职务。
张粲武,张謇三孙女。
张聪武(年—年),又名岑。四孙女。有文艺才华,在女师初中求学时,参加演出《雷雨》等剧。七七事变后,参与国民革命*第五十七*一一一师(原东北*)*训处(驻通)义勇宣传队的抗日宣传活动,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剧。民国27年(年)3月,日*侵占南通后,张聪武去如皋小马桥参加当地的抗日游击队,分配在战地服务团做宣传工作。是年中秋节夜,日*突袭小马桥,不幸被日*杀害。建国后,骨灰移葬南通市烈士陵园。
曾孙
张慎欣,年9月生,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联华影艺发展公司董事长、中国爱国工程学会张謇基金会负责人,从事着实业工作。
好友
张謇与周家禄、朱铭盘、顾锡爵、范当世被合称为“江苏五才子”。
沙元炳,与张謇是同榜进士,又是莫逆之交。清末辞官回乡,致力于教育与实业。年后,沙元炳多次应张謇之请,为沈寿治病。
孙儆,于光绪十六年(庚寅,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金沙张载之宅相识并相交比他年长13岁的张謇先生。受张謇影响,他率先在通州金沙办起新式学堂(今南通市通州区金沙小学、通州实验小学、金沙中学、通州高级中学等),年当选为江苏省临时议会副议长。
六、主要作品
张謇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张謇日记》《柳西草堂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
七、后世纪念
(一)墓址
张謇墓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啬园内,墓地是他生前选定的,当时他还为墓门预作过一副对联: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年8月24日,张謇病逝于濠南别业,同年11月1日安置于此。随葬品很简单,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年4月,墓前增立张謇身着西服大衣、手持文卷的青铜立像。张謇墓园一直由张氏家人管理。年,张謇墓园交由国家管理,年5月由张氏家属提议改名为“南郊公园”。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同年8月24日,张謇墓及铜像被红卫兵当做“四旧”砸毁。年,南通市人民*府在原地重建了张謇墓。年8月8日,复立张謇铜像,并改称“啬园”。
(二)纪念馆
张謇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状元街东首,是一所江南园林式建筑。占地面积为33亩,园内建筑古朴凝重、曲径深幽,具有小桥流水的诗意。园内珍藏的上千件珍贵图片和事物,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张謇先生艰苦创业、实业救国的一生。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群众30多万人次,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江泽民为张謇纪念馆题名。
(三)纪念活动
年7月2日,南通市文广新局,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博物苑、市文博协会、市集邮协会等在南通博物苑内,举办“纪念张謇诞辰周年特展”开幕式暨“张謇个性化邮票”首发活动,共同缅怀张謇。7月2日上午,张謇嫡孙女张柔武、嫡孙张绪武等张家后人,南通博物苑、大生纱厂、更俗剧院、图书馆、伶工学社、沈寿艺术馆等张謇生前创办的企事业代表,南通农院、纺院、高等师范学校、通师一附、二附等张謇创办学校的学生代表,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代表等来自社会各界多人,齐聚在濠南别业张謇铜像前,向铜像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束,表达缅怀之情。
年7月18日,由南通大学、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主同盟南通市委、南通张謇研究中心、南通江海文化研究会主办,南通博物苑承办的纪念张謇周年诞辰系列活动——沈启鹏捐赠“风物聿新”画作展开幕式暨《时代新象》首发仪式,在南通博物苑开幕。7月22日—23日,围绕“弘扬张謇精神,实现强国梦想”举行纪念张謇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收到论文54篇。23日,15位论文作者先后做了交流发言,从张謇精神、张謇的经济、*治、教育思想与活动等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展示了学界最新的张謇研究成果。
(四)科考船
年3月24日,中国首艘万米级载人深渊器专用科考母船“张謇”号,在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举行下水仪式。“张謇”号总长97米,型宽17.8米,设计排水量吨,巡航速度12节;配备1台10米载人潜水器,1台10米无人潜水器,3台10米着陆器。同时,配备干性、湿性通用实验室、重磁实验室、资料处理室、网络信息中心等,并安装全海深多波束系统、浅地层剖面仪等声学设备,以及A型吊架、伸缩折臂吊、深海绞车等科考设备。
林恭
林恭(?-年),台湾凤山人,为在台湾爆发的反抗清*府的起义的领袖。
一、人物生平
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府渐渐失去对中国东南地区的控制权,同处中国东南地区的台湾由此先后发生了数起反清起义以响应之,如李石与林恭起义。
年4月,李石声援太平天国*权,聚众攻击湾里街(今台南善化),并杀死知县高鸿飞,拉开了在台湾的反抗清*府的序幕。
从*于凤山县署的林恭,听闻此事后,于4月28日,连同其他起义民众攻下凤山城,并杀死知县,以响应李石。
在攻下凤山城之后,林恭被起义民众拥立为县令。
二、牺牲事件
林恭攻下凤山后,于5月2日率起义*意图攻占台南,遭到清*攻击。6月2日,起义*与清*交战于二层行溪(今台南仁德乡)与新园乡,不敌而败退凤山。5月7日清*由起义*内部之叛徒接应而收复凤山城,林恭遂率起义*转移至距凤山不远的东港,谋求长期坚持。清*久攻东港不下,直至该年7月27日,林恭被起义*内部叛徒出卖而被清*俘虏,至此此次反清起义失败。之后不久,林恭连同之前占领湾里街的反清起义领袖李石一起被清*府杀害。
洋人普提雅廷
叶夫菲米·瓦西里耶维奇·普提雅廷(俄语:ЕвфимийВаси?льевичПутя?тин,年11月8日-年10月16日)是俄罗斯海*上将、教育部长(在任期间:年6月26日-年12月25日)和外交家,曾派到日本和中国。
曾参加俄罗斯探险家拉扎列夫(MikhailPetrovichLazarev)的船队环游世界(年–年),并参加了高加索战争(年-年)。年,带领武装外交使团到波斯(今伊朗),为俄罗斯和波斯两国建立外交、贸易和航行通信关系。
年,率领舰队到日本,要求日本开放贸易。年,与日本签订《日俄和亲通好条约》。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派驻伦敦担任海*武官。年2月,受任为中国全权代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清*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
年,受封为伯爵,并晋升为海*上将。年,就任教育部长。年,获日本*府授与勋一等旭日章。年,死于法国。
洋人涅维尔斯科依
俄国海*将领。年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支持下,乘“贝加尔”号炮舰由海上绕道潜入中国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进行侵略活动。年妄自宣称占领中国黑龙江口附近的庙街,并以沙皇名字命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受到沙皇*府奖赏。年升海*少将,后升海*上将。
洋人麦莲
麦莲(英语:RobertMilliganMcLane,年6月23日-年4月16日)美国*治家、*官、外交家。历任美国驻墨西哥、法国大使,和驻大清国公使。美国众议院议员,民主*主席,马里兰州第39届州长。曾于年5月乘*舰至南京,访问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答复为“准年年来贡”,遂对太平天国没有好感,建议美国*府支持清*府。
洋人穆拉维约夫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俄文:НиколайНиколаевичМуравьёв;英文:NikolayNikolayevichMuravyov,年8月11日—年8月18日),阿穆尔斯基伯爵、俄罗斯帝国*人、探险家。
一、人物生平
(一)早期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于年8月11日出生于圣彼得堡,贵族家庭出身,其父曾经担任过诺夫哥罗德省长,尼古拉一世的御前大臣、枢密官。穆拉维约夫从小就被送到皇家贵族*事学校学习。年曾前往中亚探险,年当上了叶莲娜·巴浦洛夫娜王妃的宫廷少年侍从。年开始从*,并参与了年~年的第八次俄土战争之瓦尔纳之围,年又前往波兰镇压当地的十一月起义。由于健康原因,他在年一度退役,回乡继承其父庄园。年,他再次从*,赴高加索山脉参加征服当地山民的*事行动。
年,穆拉维约夫被提升为少将,但由于疾病再次退役。年,他被沙皇俄国内*部任命为图拉州**总督。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发展当地农业,并上书尼古拉一世建议废除农奴制度。尼古拉一世没有接受其请求,此后他认为穆拉维约夫是“自由和民主派”。
年9月5日,穆拉维约夫被任命为伊尔库茨克和东西伯利亚代总督。9月17日尼古拉一世在视察图拉州时用法语对穆拉维约夫说“对善于听话的人,不用多费口舌”。穆拉维约夫马上明白沙皇提拔他而不明说的用意。年12月沙皇俄国*府正式任命他为伊尔库茨克和东西伯利亚总督。在任职期间,他不顾俄国外交部的反对,冒着与中国决裂的危险,在黑龙江流域展开了一系列的*事探险活动。同时,他在西伯利亚各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教育,并使用流放犯对黑龙江以北各地加以开拓。
(二)克里米亚战争时期
年10月,俄罗斯帝国和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之间爆发第九次俄土战争,又称“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两国与奥斯曼帝国结成同盟并出动*队支援奥斯曼帝国,同盟国海*与俄国海*先后在黑海、波罗的海和太平洋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当时俄国在太平洋仅有四、五艘战舰能勉强作战,余下的是一些民用船只,陆战部队只有0人左右能投入战斗。由于双方兵力悬殊,穆拉维约夫决定将全部力量投入堪察加半岛、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进行固守。
年8月29日,由英、法海*组成的国际特遣舰队抵达堪察加半岛,穆拉维约夫下令俄国海*全部撤入海港,英、法海*见俄国海*避而不战,决定转而强攻俄海*基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8月30日,英、法战舰向该*港发动了猛烈的炮击,炸毁俄*许多防御大炮。但俄*彻夜修复,很快便重新布置好防御。
英、法海*正一筹莫展,突然来了三名自称是从一艘捕鲸船上逃出来的美国人。几位美国人告诉英*指挥官说,进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从陆上比从海上要容易得多,并主动透露给他们最近的行*路线。英、法联*立即派出一支人的陆战队登陆,准备突袭俄海*基地。但那几位“美国人”把他们引入了俄*设下的伏击圈。当他们撤回船上时,已经伤亡过半。英、法海*的海、陆两次进攻都没能奏效,只好退回北美的温哥华和旧金山整顿待命。
年4月,一支更为强大的英、法舰队抵达堪察加半岛。他们还没来得及部署时,俄*舰队已趁着大雾,躲过英、法舰队,悄悄地撤退了。英法舰队开始猛烈炮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很长时间之后,他们才发现攻击的只是一个空港。英法联合*开进港口后,毁坏了一些建筑设施,又退回到了船上。在以后的几个月里,英、法舰队毫无目标地寻找俄国舰队。直到战争结束。
(三)签订瑷珲条约
年5月28日,穆拉维约夫趁中国清朝*府陷入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无暇北顾之机,成功迫使黑龙江将*奕山同其签订了《瑷珲条约》。该条约不但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完全割让与沙皇俄国,还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下游以南40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中俄共管区域。《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俄罗斯打开了通往太平洋的通道。为表彰穆拉维约夫的功绩,亚历山大二世封其为“阿穆尔斯基伯爵”(即黑龙江伯爵)。
但是沙俄外交部仍然认为荒芜的黑龙江流域是难以防御的包袱。为了尽快开发新获得的大片土地,穆拉维约夫解放了大批在尼布楚服役的矿工,派*队保护他们去开垦黑龙江两岸的土地。用这种办法,穆拉维约夫很快就在这些新移民中召集了一支10人的骑兵部队,并解决了当地的防御问题。
(四)晚年
年,穆拉维约夫从东西伯利亚总督一职退休。年,他移居巴黎,从此居住在那里,直到年11月18日病逝。
二、纪念活动
年,在哈巴罗夫斯克市郊黑龙江边为穆拉维约夫建造了纪念铜像。年,该铜像被推倒,代之以列宁像。年,穆拉维约夫的遗骸从巴黎迁葬至海参崴市中心,次年,哈巴罗夫斯克重新在原址树立起穆拉维约夫的铜像。6年,穆拉维约夫铜像被俄罗斯中央银行用作卢布纸币的图案。
刘丽川
刘丽川(—),香山县溪角乡人(今中山市沙溪镇溪角村),原名阿源,小字阿混。曾以草药治伤为业。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
年在香港参加天地会。成为洪门骨干。
年到上海,成为上海小刀会首领。
年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后,他联合陈阿林,周立春、潘起亮等发动上海小刀会起义。9月7日占领上海,建立*权,重建大明国,担任大明国统理*教招讨大元帅,后改称太平天国统理*教招讨大元帅,派人上书洪秀全,表示接受领导,未果。在上海坚持与清*和英、法、美侵略者战斗。
年2月17日弃城突围时,在上海虹桥牺牲。
小刀会
小刀会,是中国清朝的一个民间秘密组织,清代民间秘密结社。天地会支派。乾隆年间创立于福建。年(道光三十年)闽籍华侨陈庆真在厦门重建。会员以小刀为标记,故名。成员多为农民、手工业者、水手、搬运工、城市游民,间有工商业主加入。承袭“反清复明”口号。年(咸丰三年)其首领刘丽川、*威分别在上海、福建率众起义,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汇成反清浪潮。
最早记载见于乾隆七年(年)。主要在江苏、安徽、福建、台湾等地活动。最初成立是一些平民自备小刀,以求互保,与反清复明无关。例如年,发生于台湾的林贵民变即与小刀会有关。道光三十年(年),陈庆真在厦门成立作为天地会的一个分支的小刀会,后传入上海等地。成员包括游民、农民、工人及商人。
一、简介
小刀会来源有两种:一属天地会支派,二属白莲教支派。上海小刀会属于前者。道光二十九年(),建立于福建厦门,不久传至上海。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五口,正式对外开放。"迢迢申浦,商贾云集,各色人等,相率来到沪滨"。其中又以广东、福建人为多。这些人中有做外侨仆役的,有在租界经商的,有充当洋行掮客的,但大量的是无职业的游民。游民中有失业的水手、船夫,也有无赖、恶棍、鸦片贩子,更有被太平*击溃流落来沪的兵勇。
上海是中国沿海商贾云集、帆樯如织的重要商业城市,水上交通历来比较发达,自对外通商以后,外国轮船穿梭往返逐渐排挤了长江和沿海一带木帆船的航运,使大批船夫失业。漳州、泉州一带主要靠的就是海上生计,上万艘船只没有活路,大部分流入了上海、广州。广东的艇匪、闽浙的海盗都是过去的船民。他们丧失了土地,如今海上贸易也被洋船给夺去了。
这些人有着共同的心理:不满现状、放荡不羁。他们流落江南,以护送鸦片烟土为业,平时逐利构怨,树*相仇。聚众寻仇,争夺地盘,福建之泉州帮、漳州帮为最横。浙江东台、宁州排行老二。当时上海小刀会共有"七*":"闽则曰建,曰兴化;粤则曰广,曰潮,曰嘉应;浙则宁波;而土著则上海。合之数千人,居无恒产,出无执业,攘夺抢掳,而资生之具莫能问所从来"。(注:《遐迩贯珍》,《汇编》第页。)这些人统称为洪帮,另有青帮,主要是漕运。
二、酝酿起义
小刀会是成立于厦门的民间秘密团体,属天地会支派,年传到上海。
上海小刀会成员主要为上海的福建籍劳动人民和部分工商业主;与小刀会性质相同的秘密结社,上海还有主要成员为广东人的天地会和本地人组成的庙帮﹑塘桥帮﹑百龙*﹑罗汉*等。
年,天地会成员周立春在青浦领导发动抗粮斗争,南汇、华亭(今松江)、上海等县继之而起。这些斗争使各个秘密组织逐渐联合起来。
随着太平*的兴起,天地会各支派纷纷而起,上海地区一触即发。通过刘丽川的串连,广东、福建、上海、浙江七帮联合起来,准备趁机起事,他们打出的口号就是“反清复明”。
年,在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各支力量以小刀会名义结成统一组织,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三、坚守上海
年9月5日,周立春﹑徐耀等在青浦首举义旗攻占嘉定。7日,刘丽川和原小刀会福建帮首领陈阿林等在上海起义,占领县城。随即,从上海﹑嘉定分别出发,接连攻占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四县,成立小刀会*权。初用“大明国”国号,旋即改称太平天国,由刘丽川上书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表示接受领导。
占领上海之后,起义*以文庙为总指挥部,建立了"大明国"。公推刘丽川为"大明国统理*教招讨大元帅",李咸池为平胡大都督,陈阿林为左元帅,林阿福为右元帅,潘起亮为飞虎将*。其他首领也封以将*、先锋等名号。刘丽川等发布告示,严申*纪:"不听号令者斩,奸淫妇女者斩,掳掠财物者斩,偷盗猪狗者斩。"
清朝*府急从围攻太平天国天京(今江苏南京)的江南大营抽调部分清*及其它地方武装,由大营帮办﹑署理江苏巡抚许乃钊率领,赶赴上海镇压。
年9月22日,清*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牺牲,其女周秀英和徐耀率领部分起义*转入上海。至月底,周围各县相继失陷。起义*在上海坚守抗敌,曾宣布豁免三年赋税钱粮,并铸造货币,发展商业,保证粮食供应,打击高利贷,得到上海人民的拥护。
四、失败过程
英﹑美﹑法当局曾声称对局势保持“中立”。但为维护在华利益和威胁清*府,年4月,英美驻*袭击了上海城内的清*营盘。7月,清*府任吉尔杭阿署江苏巡抚。
吉尔杭阿派苏松太道吴健彰与英﹑美﹑法当局谈判,以出卖上海海关和租界主权,换取它们的支持。
从此,上海海关开始由英﹑美﹑法三国委派的“税务司”共管,上海租界建立了独立于中国行*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统治机构。早在小刀会起义不久,外国势力与清*即在上海城北建筑围墙,以隔断城内起义*与外界的联系。
年12月14日,法国舰队司令辣厄尔向小刀会宣战。
年1月6日,法舰队司令辣厄尔领法*与清*配合,用炮轰开城墙,清*攻进县城,史称“北门之战”。
除夕,江宁知县刘存厚令攻破县城,清*涌入上海县,年2月17日(正月初一),小刀会弹尽粮绝,刘丽川率众突围,次日到虹桥附近力战,被江苏提督虎嵩林杀死;周秀英﹑徐耀等相继牺牲。一部分余部逃往镇江加入太平天国;陈阿林突围逃出后,搭船到香港,后转南洋经商。其它突围残部流散各地,继续参加反清斗争。上海小刀会起义至此即告失败。
事后清*统帅吉尔杭阿奏请清*府奖励;咸丰皇帝下旨,赏辣厄尔、法国驻沪领事爱棠绸缎各四卷,水师官兵白银一万两。
小刀会之乱
小刀会是成立于厦门的民间秘密团体,属天地会支派,年传到上海。年,天地会成员周立春在青浦领导发动抗粮斗争,南汇﹑华亭(今松江)﹑上海等县继之而起。罗汉*人徐耀还发动了嘉定起义。这些斗争使各个秘密组织逐渐联合起来。年,在太平天国起义和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各支力量以小刀会名义结成统一组织,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一、历史背景
小刀会是道光二十九年(年),成立于福建厦门的民间秘密团体,其来源有两种,一属天地会支派,一属白莲教支派,而年传到上海的上海小刀会属天地会支派,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推动了上海人民的反清斗争走向高潮。咸丰二年(年)青浦县天地会首领周立春(~),率领白鹤江一带农民发动抗粮武装斗争,进攻县城,冲进县衙门,活捉知县余龙光。咸丰三年七月十三日(8月17日),徐耀(?~),领导嘉定千余人起义,冲进嘉定县城,驱逐知县冯瀚。八月初三,周立春、徐耀领导第二次嘉定起义,占领了嘉定县城,并以“义兴公司”名义发布告示:“本帅……师兵伐暴,志在扫除贪官污吏,并勿扰害良民。”
二、处理方式
(一)起义爆发
年(咸丰三年)八月初五,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约)、潘启亮(?~)联合福建帮小刀会首领李咸池、陈阿林等在上海起义,迅速占领了上海县城,击毙了上海知县袁祖德,活捉了苏松太道吴健彰。起义*最初不过千人左右,几天之内发展到万人以上。小刀会起义后,迅速向四郊发展,占领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等县城,一度克服了太仓。
(二)建立*权
起义当天建立了革命*权,称大明国,刘丽川被推为“大明国统理*教招讨大元帅”;李咸池为平胡大都督;陈阿林为左元帅,总理*务;林阿福为右元帅,兼署上海县事。刘丽川发出安民告示:“城厢内外,勿用惊迁。士农工商,各安常业。方今童君昏聩,贪官污吏,布满市朝。鞑夷当灭,明复当兴。”,“本帅已严饬部下兵丁,不得取民间一物,不得奸民间一女。违者重究,各宜凛遵勿违。”
(三)联系天京
当天晚上,刘丽川公开宣布:起义*与太平天国有联系,奉行太平天国的法令。十三日下午,刘丽川正式向各国驻上海领事公布:起义*建立的*权是“太平王的部属,在太平王的指挥下一致行动”。刘丽川还给天王洪秀全写了一个奏报,说小刀会“率千义勇,立定上海”,“保护居民辅户,安业如常”。希望“主上早命差官莅任”,“以顺天心,以慰民望”。太平天国得到消息后,东王杨秀清写了一道檄文,欢迎刘丽川“率众来归”。驻守镇江的罗大纲还在仪征各码头制造皮篷小船只,去上海接应小刀会。因当时天京受到江南、江北大营的围困,分兵东下接应的计划未能实现。尽管如此,小刀会却一直奉洪秀全为领袖。不久,刘丽川将大明国改称太平天国,自称“太平天国统理*教招讨大元帅”。
(四)遭遇镇压
小刀会占领上海,江南大营主要饷源的江海关税收陷于停顿,漕粮海运也受到影响,故清*府急忙从江南大营抽调兵力,由署江苏巡抚许乃钊(?~)率领到上海镇压。
八月底,上海四郊各县,相继被清*夺回,小刀会退回上海,由进攻转入防御。英、美、法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公然支持清*府,镇压小刀会起义。他们策划救出了被起义*俘虏的道台吴健彰,将其隐藏在美国领事馆。
咸丰四年六月初五(6月29日),代理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派吴健彰与美、英、法三国驻上海领事谈判,签订了“协定”九款,成立税务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中国海关。从此,中国的海关沦入外国侵略者之手。随后中外反革命势力进一步勾结,采取“按段筑墙,杜绝接济”的办法,从上海县城北门外修筑一堵墙,隔断城内起义*和郊区及租界的联系,使小刀会失去粮食和其他*需品的供应来源。
十月,法国侵略*头子辣厄尔宣布“法*对叛*进入包围战争的状态”,并于二十五日伙同清*,突破北门城墙,进攻上海县城,英国驻沪领事阿札国(~)也随*出动。此后侵略者与清*相勾结,长期围困上海,屡次向城内起义*发起攻击。
起义*曾于十一月打退侵略者的进攻,毙伤法*40多人、清*0多人,但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被迫于咸丰五年正月初一(2月17日),弃城突围。
(五)起义失败
年(咸丰五年)正月初二(2月18日),刘丽川率领一支起义*,到达上海近郊的虹桥。在同敌人激战中,刘丽川、陈阿林、徐耀、周秀英等相继壮烈牺牲。潘启亮率领一部分起义*参加了太平*。上海小刀会起义,一共坚持了17个月之久,狠狠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三、产生影响
上海小刀会起义,一共坚持了17个月之久,狠狠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沙俄东扩逐步占领库页岛,苏俄首次对华宣言成空文
库页岛,满语“黑河口岛”的意思,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北部,黑龙江入海口的东南,东为鄂霍次克海,西通过间宫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的北海道相邻。说到库页岛一直是我国的痛点,近代以来沙俄对我北方领土侵占如此之多,原来好好的海棠叶地图被沙俄侵占后变成了今日的雄鸡,同时偌大的东北没一个出海口,各种物资转运非常麻烦,现今东北经济不振和这不无关系。
库页岛是位于鄂霍次克海与日本海之间的一座大岛,面积为7.6万平方公里。这座曾经属于中国的大岛,不但具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位于中国、俄罗斯和日本三国交界之处的库页岛,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这座比台湾更大的岛屿,却不再属于中国,反而成为了俄罗斯联邦的最大岛屿。
中国是怎么丢失库页岛的呢?
众所周知,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俄罗斯就因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与清朝打了两仗,即著名的雅克萨之战。两次雅克萨之战失败后,战败的沙俄被迫收敛野心,与清廷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暂时停止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
然而,贪婪成性的沙俄,绝不可能因为两场战斗的失败,就永远放下在远东地区的领土扩张。只不过,实力暂时不足的沙俄侵略改变了方向,先后将堪察加半岛和北美洲的阿拉斯加纳入了统治范围。但是,这些地区领土虽然广泛,但却环境极为严酷,比之资源丰富又没那么严寒的黑龙江领域,自然远远不如。
因此,沙俄*府始终念念不忘着黑龙江和黑龙江出海口,他们甚至并一再向清*府要求在黑龙江上自由航行,只不过,沙俄*府的这些无理要求,全部被清*府断然拒绝。
沙俄对西伯利亚的入侵
但是这丝毫改变不了沙俄向东扩张的野心。嘉庆八年(年),沙俄举办了所谓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探险队。俄船“希望号”在完成赴日之旅后,该船船长就向沙俄*府提出了“迅速侵占中国库页岛”的殖民计划。随后,沙俄又多次提出了进占库页岛并最终占领黑龙江的侵略目标。然而,慑于当时中国的实力和名气,沙俄一直“有贼心没贼胆”。
不过,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大清远东帝国的虎皮被英国撕下。看到清*府的虚弱之后,咸丰三年(年)4月23日,贯会趁火打劫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库页岛。沙俄殖民者乘坐一艘轮船抵达库页岛,并在库页岛西岸建立了第一个侵略据点——伊利因斯克哨所。登陆的俄国侵略者无耻地向当地中国居民宣称:萨哈林岛,也就是库页岛,属俄国所有。
在与英法联*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损失惨重,同时又失去了向西扩张的可能后,沙皇俄国为弥补损失,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远东地区。
咸丰六年(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趁清*府内忧外患,沙俄趁火打劫,不但侵占了中国外东北的大片领土,同时采取外交讹诈、武力威胁等多种方式,先后逼迫清*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60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即便如此,沙俄的贪婪的胃口依然没有满足,咸丰十年(年),英法联*攻破北京之后,沙俄以调停有功为名,再次趁火打劫,逼迫腐败无能的清*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将原属于中国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这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包括当时的中国第一大岛——库页岛。
面积高达7.6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库页岛,从此离开了中国,成为俄国的领土。在这之后,愈发腐败无能的清*府自然无力收回。十月革命后,苏俄为缓解外交压力,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里面谈到:“彼此放弃侵占他人土地”,“将俄皇*府自行侵略或偕日本及各联盟国公共侵夺中国人民之所有者,一概归还中国人民。”“广义*府曾宣明放弃从前俄皇*府向中国夺取之一切侵略品,如满洲及他种地方是也。”“广义*府愿将中国东部铁路,及租让之一切矿产森林金产及他种产业,由俄皇*府与克伦斯基,及高氏、赛门洛夫、苛尔恰克等贼徒与从前俄*官商人及资本家等侵占得来者,一概无条件归还中国毫不索偿。”凡此种种均有明文在案,不可辩驳,但是待到其局势稳定后态度便趋于强硬,对已经占据的领土概不归还。今日,库页岛仍被俄国占据,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