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方云高卯酉河作笔,子午河为墨细细
TUhjnbcbe - 2021/10/5 22:47:00

第期《家乡书》

题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

摄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杨琨

朗诵: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台声殷瑜

热情待客清瘦德爹、温和长脸大眼睛瑞爹、因日夜辛劳熬红双眼胖墩墩贯爹等人的弹棉花店,又称蓬花店,整日弓弦声响、飞絮如雪;虎背躬腰常戴一副平光眼镜的喜爹铁匠铺,炉火通红、锤声叮噹;中等个子大眼睛,常在重阳糕插上小红旗小绿旗吸引顾客的良爹茶食店,果子、麻切飘香;清瘦白净的祥爹豆腐(卜页、茶干)店,草望高扯、豆香扑面;整洁清爽、大背头一丝不苟的发爹剃头店,主客絮旧、温暖安祥;也有行商的,如长身瘦脸、精明能干银爹棉花行,慢条斯理、勤俭节约荣爹棉花行等

方云高:

卯酉河作笔,子午河为墨

细细描绘老大中集的容貌

作者简介:方云高,男,77岁,大丰港务处退休职工,江苏省民间文艺协会会员。

我今年77岁,是土生土长的大中集南马路人。

南马路、老街、北马路从南到北傍河而建,河即西子午河(子午主南北方位)。从最南端的一卯酉河起向北15华里与二卯酉河(卯酉主东西方位)十字交叉(最初有一小闸实为涵洞),形成大丰地区坐标轴的中心,大中集(又名“十字河”、“卯酉河”、“小闸口”“南镇”、“西街”)城区依此向四周拓展;向西七里半至老斗龙港称西河口,向东15华里沿二卯酉河边大华路到与中子午河交界处“东街”裕华镇(再东七里半经东坝头至东子午河),向北15华里经“北镇”新丰到三卯酉河;又北7.5华里到四卯酉河、施家湾子;复北15华里为五卯酉河、三港口,五卯酉河入斗龙港;各卯酉河的西边都与斗龙港相通。

张謇先生年在大丰地区垦荒植棉建设新式井田以来,于年开挖二卯酉河、东子午河并筑海堤、年起开挖西子午河,年兴建大中集。

二卯酉河两岸风景。

大中城区子午河边人民路风貌。

老街是县城最早形成的一条街,约建于年。在大中集我度过了苦难的童年,艰苦奋斗的中年,退休后正享受着幸福美满的晚年。现在每当我徜徉在波光粼粼、鱼游打花的卯酉河、子午河边,漫步在高楼林立、宽阔平坦、绿化带葱葱郁郁的街道,看到店铺商品琳琅满目、行人车辆南来北往,我就浮想联翩,建国前后、改革开放前后,许许多多大中集的家事、国事,凡人小事、儿女英雄,壮士暮年、青春芳华,伴着卯酉河朝阳、子午河星斗明月,栩栩如生,浮现眼前……

老大中集人的衣食住行

年,新丰施顺才花块银元购进别克汽车

土墙草盖人家。我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跟随父母从原和丰公司垦田(现大中集红花村)北头迁移到西子午河东岸南马路居住的,当时住的是垡头墙(泥块垒墙)草盖房。马路上居住了好多土墙草盖人家。后来,南马路、老街逐步盖起青砖瓦房。父亲方长宏(人称老方三)早年做过屠夫,靠收猪子、杀猪子卖肉为生;后到搬运站做码头工人。母亲田氏在家煮茶料饭,供我上学。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吃饭。建国之前,老大中集绝大部分人都处于经济拮据的状态,平时大麦采子粥、玉米糁子饭、炖咸菜,吃罗卜干子,家里来亲到友才舍得买些鱼肉、豆腐、卜页打牙祭。当时民谣传唱:青菜汤,罗卜干子咸,蚬子、螺螺杀杀馋。

穿衣。建国之前,老大中集人大都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为小孩做件把新衣,一般都是新老大,后老二,补补摞摞给老三,破破烂烂给老四),那时小家庭夫妻俩为预防到人家做客出人情,添置件把男女都能穿的粗布衣裤(男人出客男人穿,女人做客女人穿)。

出行。县境古代运盐运草用牛车或船,后来用独轮车人货兼运。民国后有邦船(中型木船、载重一二十吨)、快船(船身狭长、船底尖、两头翘、大体呈流线型,开船、停船鸣海螺为号)客货兼运,海船汛期海上捕捞、秋冬闲暇运鱼货、粮棉到山东换取梨、枣、柿饼等果品及五洋百货南下从斗龙港进出大丰。建国之前,老大中集人出行办事,是近路的,一般都是步行,或推、乘狗头车子(独轮车)。年出现第1辆自行车(钢丝车子),车主包滋润医生。年新丰施顺才花块银元购进别克牌汽车1辆,用船运到大中集(当时棉垦区与外界无公路可通),在大中集、新丰、西团等地搞运输,年前后,大中集有汽车13辆,新丰镇有6辆,南阳镇2辆,裕华镇1辆。年左右,由殷家同从东台买了6辆*包车运到大中集从事客运服务,殷自己拉1辆,其余5辆租给别人拉。至年,大中集有三四十部*包车,新丰、裕华、南阳也有数量不等的*包车。年,里下河地区大水,东部棉垦区与西部农区发生水利纠纷,省*府派李明扬坐轮船来大丰处理问题,轮船一直开到二卯酉河东坝头停泊。年,长江东台轮船班开辟东台—大中集航线,大中集轮船客运由此开始。凡是去远处都是起大早到老街西侧买票乘轮船(大丰开往南通等地)。计划经济时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物资紧缺,都是凭票供应。有谁能托人买到一辆“飞鸽”、“凤凰”或“永久”牌自行车,作为买到新自行车的人,心里象灌满蜜糖似的——甜滋滋;别人看到某人买到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也会竖起大拇指,羡慕不已。

大丰藏友唐国民提供。

西子午河、南马路、老街印象

年,我顶替父亲到大中集搬运站做码头工人

西子午河新丰镇以北风光。陈蔡明摄

二卯酉河人民桥至城东桥风光。陈蔡明摄

西子午河。西子午河长流水供我们吃用,任大人孩子游泳嬉戏、捞鱼摸虾、采蚬拾蚌,是南马路、老街、红花村、蔬菜队人的母亲河。年开挖时宽30米、深4米;年大丰公司浚深后可通轮船;年12月,大道公社动员人疏浚西子午河六匡至大中集段,长14华里。南北走向漫长的子午河当初没有桥,东西往来的人都是靠小木船来回摆渡。

六十年代后期建小木桥,河西红花村白皙精干好似“浪里白条”的高家二小,常常跟一班玲珑少年从桥上跳水下子午河游泳、攻猛子(潜水),引得大人、小孩围观。高家二小后来参*至坦克兵营级*官转业到某机关单位;几年后,围观他跳水游泳的方家大儿子招干也录取到某机关,两人成了同事。当然这是后话。七十年代初人民*府拨款在红花六队与七队之间建了两座砖拱桥,俗称红花六队、七队桥,妥善解决了外乡人和本地居民过河难的问题。

我家住六队桥旁边,焖热的夏夜,妻子周正芳总带孩子们到桥上吹河风乘凉,大人挥扇驱蚊讲故事,小孩躺在铺地凉席上,看月亮、认北斗、数星星、听故事。

扳罾。(资料图)

子午河西岸红花村友爹爹,身板壮实,寡言少语,善扳罾。在红花小闸口置一小罾,方形罾网用粗壮毛竹在两岸对称张开,用绞关放网沉水,见鱼讯则用绞关收网,大鱼、小鱼、虾、蟹于网兜处跳跃不息,友爹爹不紧不慢用长柄鱼抄子抄获战利品。忙时扳罾,闲来无事,友爹爹在子午河边舞手拓脚活动筋骨。二三十年过去了,彼时夏秋冬夜,子午河红花桥边小闸口友爹爹栖身小渔棚边上闪烁的渔火,仿佛就在眼前。

子午河东岸南马路邻居宝爹爹,高大身材,腰微躬,笑容满面,在大中集油坊做事,秋天用稻草绞成草绳粗缆到子午河捉螃蟹。稻草绳缆粗如臂膀,长度总在五六十米,用文火烤出焦糊味,傍晚时分横抛入河沉底,河两端缆尾处于天黑时各点马灯一盏。星光之夜,秋虫嘶鸣,横行的螃蟹于水底遇到烤糊的草缆,立即改变方向顺着草缆趋光爬向子午河东西两岸马灯处,守缆待蟹的宝爹爹或其家人,捉蟹入桶,喜获丰收。清明螺螺端午虾,九月重阳吃爬爬(螃蟹)。秋蟹量大而肥,偶尔做成蟹辅圆子(猪肉辅以蟹肉、蟹*的狮子头),分给邻家小孩尝鲜。儿子说,宝爹爹蟹辅圆子是他童年时代吃过的最鲜美的圆子。

子午河撑船拉纤。年前,我在大中集蔬菜一队劳动(属大劳力),每天和队里人撑船拉纤上老街挑粪(运肥)回队里浇灌蔬菜瓜果。后街的小巷旁边有3个大厕所(公厕),队里的男劳力,有高个子大眼睛、戴金丝眼镜、算账快而准、写得一手好钢笔字、某县粮食局总账会计下放的礼先生,有长身黑脸、说话办事诚实守信、上工放工疾步如风县农业局下放的芝先生,就从这些厕所里,把大粪挑到原先的“老人武部”(今民*局)围墙南侧西河边大船上,尔后撑船拉纤从西子午河运到生产队里。在队里侍弄蔬果的男劳力,还有短发如银针、玉树临风、儒雅安静、祖籍山东、曾任南京中山陵卫士、银行职员下放的石先生,石先生闲时研读杜甫诗作,颇有心得。子午河两岸,东岸为南马路民居,房前屋后及空地多栽种楝树、枹桐、杉树等经济树种,娶媳嫁女打家具可用其木材。邻里分界以紫花木槿为篱。南马路偏南张家栽扁桃树1棵,被半大野孩子钻墙追捧;街尾徐家栽种葡萄树1棵,为四邻小孩爱慕。西岸为大圩及农田,多栽种槐树、苜蓿,改良土壤并为绿肥,春夏之际,槐香十里,苜蓿绿如茵、彩如虹。

子午河纤路,隐于西岸芦苇丛中,板泥陡竣,曲折蜿蜒,数十年拉纤人赤脚采踏,龟行蛇歇、野性而苍凉。头纤多持竹棍打草以驱蛇,其余一众拉纤人昂首挺胸屈体奋力踩踏纤路落脚点,一步一个脚印拉船前行。遇河口,或泅水或上船过渡后再上纤路;遇桥口,船在桥下、人在桥上,即在桥上一侧甩纤板引绳从桥下穿过,利用纤板惯性荡于桥上另一侧,拉纤人急步于桥上另一侧接住纤板,复归另一侧桥下急行拉纤。

甩纤板属于技术活,考验人力量与灵巧,北家里永爹爹东台行船侄子,体长而宽健、浓眉虎眼,是拉纤行船好手、七十年代子午河上甩纤板过桥高手。算准桥口宽度、高度,估量手中纤绳长度略长之,挽绳圈于臂弯,迎风屹立桥上。双脚如磐石稳固(否则会被甩纤惯性拖下河),上身轻微摆动带纤绳取初速,倏尔快速拚力抛纤板引绳穿桥而过、再急步抢过纤板,身轻如燕、快如闪电。

大中城区风貌。

南马路。大中集南马路(又称生产街)的老居民,都是三、四年代来自东台、兴化、盐城及本县西团、南团、小海、沈灶等地的农民、工匠、商贩。他们来时绝大部分建的是泥墙盖草主房。当时路东和路西分别居住着六、七十户人家,各行各业都有:如热情待客清瘦德爹、温和长脸大眼睛瑞爹、因日夜辛劳熬红双眼胖墩墩贯爹等人的弹棉花店,又称蓬花店,整日弓弦声响、飞絮如雪;虎背躬腰常戴一副平光眼镜的喜爹铁匠铺,炉火通红、锤声叮噹;中等个子大眼睛,常在重阳糕插上小红旗小绿旗吸引顾客的良爹茶食店,果子、麻切飘香;清瘦白净的祥爹豆腐(卜页、茶干)店,草望高扯、豆香扑面;整洁清爽、大背头一丝不苟的发爹剃头店,主客絮旧、温暖安祥;也有行商的,如长身瘦脸、精明能干银爹棉花行,慢条斯理、勤俭节约荣爹棉花行等,忙时日夜操劳购销进仓出库、闲时倚墙晒太阳;还有做小本钱吃食生意黑脸亮目活络和善的泰爹麻团店等等,在家精心制作,挎篮沿街叫卖。集市上人后来被安排在大中集的小企业,如农具厂、搬运站、浴室、剃头店等单位,每月拿到微薄的工资,勉强养家糊口度日。剃头店发爹爹,手艺精湛,剪发、取耳、拿筋、捶背干净利索,师传急救常识,遇某家小孩低血糖抽搐,掐其人中、虎口穴醒之。

老街。年3月4日,我顶替父亲到大中集搬运站第三生产队做码头工人。当时狭窄的老街(从南到北约一华里多一点),只有陈家一幢砖木灰瓦结构“吊脚楼”。老街门面房大部分是青砖瓦房,如时鲜菜蔬永远铺陈满屋的青货行,炒肉丝、炒猪肝油烟糖醋香味四溢的怀余饭店,包子、面条有滋有味、热气腾腾的步发包子店,车圈轮胎张挂屋檐的小个子、壮身板、大嗓门禾三爹脚踏车行,皮老虎鼓风、焊抢嘶嘶作响喷吐蓝色火焰的二爹银匠店等等。老街背后则有好多茅草(包括稻草)房,如渔家送货如到家、顾客进店如上帝的卖八鲜海货宽爹爹家草房,一根银针妙手回春、行医的台爹爹家草房,遇到行路人泡焦屑、吃干粮讨开水免费相赠同样笑脸相迎、开茶水炉子三奶奶家草房……还有韦爹爹家,草窝棚里出凤凰,漂亮女儿唱歌如百灵、跳舞如仙子,后来找到部队上英武女婿,传为一段佳话。我们百余名码头工人每天装卸所用的工具房,就在老街搭新街的巷子头上。

大中集消逝或行将消逝的行业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街上漂亮的广奶奶,专业“扯脸”

作者游扬州时留影。

箩脚行。县境古时遍布盐场。盐场除办引的盐丁外,还有专司搬运的“工脚”。所干之活有滚桶上堆的,灶盐用木制圆桶每桶量装斤,滚到坨廪处上堆;有打包捆盐的,用蒲包装成斤盐包外运;有扛包上船的等等。“工脚”乃装卸搬运工人的最初名称。大中集集市形成以后,生产、生活装卸搬运之需剧增,“工脚”群体组成“脚班”、箩脚行、箩轿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扁担之外,竹篾编制的脚箩成了必不可少的装卸搬运工具,挑粮、挑砂、挑石、挑土,挑一切可挑之物。

老篾匠与小篾匠。老篾匠天爹爹,喜抽香烟、吞云吐雾,短发圆脸浓眉、高爽稳重,说话做事慢条斯理、极有分寸,是编箩修箩的高手。老街搭新街的巷子头上,老篾匠于搬运站空阔库房内借玻璃天窗之光巧手编织。有工友来领工具、修工具时拉拉家常、说说闲话,又凭借古书上看得或民间交流所得几个中药偏方,医治几种民间疑难杂症,深受街坊邻里欢迎尊重。徒弟小篾匠,眉目清朗、安静聪明,几经风雨寒暑渐渐将师傅编织箩筐手艺学成时,因平日工余时借天窗之光看书用功,学到文字上功夫。突然之间,通过考试到司法机关编织法网去了。编织箩筐与编织法网至此成了相通相承事情。也因出了有成就徒弟,老篾匠于领受街坊邻里欢迎尊重之外,从此滋生发自内心不可名状骄傲。

笆匠、茅匠。南马路的笆匠胖子安存、茅匠瘦子荣桂、老街的茅匠小个子才广等人很走时(吃香)。用冬天成熟芦苇打笆给盖房人家做墙壁或屋面内顶,两把芦柴(每把芦柴约八至十根)手中摊平十字交替编压、如穿梭织布,打成两米多宽、五六米长方形柴笆。用东海边特产秋后刚(白)茅草或红柴草给盖房人家做屋顶,一捆捆刚(白)茅草或红柴草经根部铡齐、梳去乱茎,制成头大尾小、光顺整齐、大小如一茅(柴)草把子,盖成平整结实屋面。南马路、老街笆匠、茅匠打笆墙、盖茅屋都是实实在在、板板逸逸,防雨断漏,老百姓竖大姆指。

作者与友人游*山留影。

挑卖水。挑卖水泊有南马路宝某、河南东马路文某、光明街曹某,到街背后租间把草房或投亲靠友,在街上为饭店、浴室、理发店及少数有钱的人家挑水(又叫挑卖水)为生,一担水从子午河、二卯酉河边挑到客户家中注入大缸,只有几分钱。

补锅锔碗、补缸匠。家家户户都用铁锅、烧土灶(又称癞宝灶),百姓经济拮据,锅、碗、缸破了,补补再用。西乡兴化县过来的补锅锔碗、补缸匠成了集镇居民家的常客,夏天大树荫下、避阳屋后,冬天向阳门前、空阔广场,升火支钻,一边和主家聊家常,一边修补锅碗缸盆。二卯酉河与裹头沟之间的陆地小岛上(今邮*局西侧)玉爹,高个子、胖墩墩、大眼睛,整天挑着补锅的担子走街串巷,一头是熔化铁水的火炉、工具,另一头是鼓风增氧的风箱,在大中集的街道(街背后)和河南河北的几条主要马路上吆喝,补锅呃——,锔碗呃——,补缸呃……嗓门清亮、余音悠长。

大丰藏友唐国民提供。

“粪行”、“灰行”、“草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子午河、二卯酉河大中集沿河马路两侧,都居住着上百户草房瓦屋的人家,几乎家家都在屋子背后的河边上建有一个小厕所,有草盖的,也有瓦盖的;还有一个灰堆塘堆生活垃圾。集市产生的粪便和部分生活垃圾,大都由本县或邻近县乡的农民直接上门收集,挑运回去用作肥料,也有些居民将少量垃圾粪便留在自家庭园内种植菜蔬自行消纳。

西乡兴化、盐城北蒋、郭猛、秦南等乡村农民栽秧长稻,粪肥不够用,纷纷撑船(木头船,亦有水泥船)拉纤来大中集沿河买粪、买灰、买草(收秧草)。请粪托(如老山大、牛老头子等中介人)出面中介,精瘦、果断、嗓音低沉老山大,体胖、平顶头、大嗓门牛老头子每天扛着大粪勺子,沿河边吆喝:“粪——换”、“灰——换”,到各家各户商谈卖(买)粪价格,吆喝之声短促有力。“谈价”又叫“喝价”,即按粪肥质量,商谈每担价格。粪托(中介人)居住的地方叫“粪行”;帮助买户收灰的灰托家叫“灰行”;帮助收秧草(沤田,增加稻田肥力)的草托家叫“草行”。高个、胖脸、富态草行农家的儿女后来改行做了医生,当然这是后话。

集镇早期粪便、垃圾处理,因数量不太大,且多为有机质垃圾,用作农家肥,实现了自然循环能量转换。有其天然合理因素。此种方式,在中国运行数千年,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说,值得后世城市管理者借鉴运用。现在提倡秸秆粉碎还田、严禁焚烧秸秆或秸秆入河、严禁垃圾入河、严禁粪便流入公共阴沟及河道,实行河长负责制,保持河道清洁,就是一个很好传承。

“扯脸”。旧时代男人习惯剃光头(又叫和尚头),女人梳髻盘头发,大姑娘打着长长的小辫子。“扯脸”行业,纯属为女人服务。谁家人长树大的丫头临出嫁前,都必须要扯脸(又叫开脸),意味大丫头即将脱离娘家,一扯脸后,马上就要步入婆家开始新的生活。上世纪七十年代,老街上小脚胖脸漂亮广奶奶,专业“扯脸”。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夹着装有扯脸用具的白色布包,走街窜巷地为临嫁前的大姑娘、有闲空的嫂子们扯脸。粗粗的鞋底线,用两手麻利地繃紧,呈八字型,在女人的面颊上不停地绞动,绞去所有脸上的汗毛,使集镇上女人容貌靓丽好看。

作者在子午河防洪南站。陈蔡明摄

轿行、*包车行、二轮车行的婚姻嫁娶服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人家娶媳妇、嫁女儿,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家都习惯使用装饰漂亮的木头轿子,称“喜轿、花轿”。大中集搬运站古家就有一顶四人轿子,租给婚庆人家使用。二人小轿或四人中轿迎娶新娘。新娘子端坐轿子中央,头戴缀满闪珠冕饰,在迎亲唢呐声中走向充满美好向往的新生活。轿行抬轿时有术语呼应,由走在前面的为后面的抬轿人引路,多含吉庆。如插上轿扛叫“上杠”,开始抬动叫“大起肩”,急转弯时叫“小肩抱弯转”,高空碰着屋檐头叫“照上安插”,遇到缺口“大跨一步”,遇到两个缺口叫“三步两跨”,过桥时叫“脚下担跳、二面落空”,轿子放下时叫“展桥”。

轿子,在宋代以前,人们称之为肩舆。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交通工具。“舆”本义指车厢。顾名思义,肩舆是指扛在人肩膀上的车厢。“山行即桥”,轿负在前后两人肩上,远望“状如桥中空离地也”。所以,在上古时,轿、桥二字相通。

二轮车迎新,二轮脚踏车前饰彩带、后坐上垫一条红手巾,给新娘子坐,二轮车夫踏车把新娘接到婆家。*包车也曾加入风光的婚姻嫁娶服务行业,新娘子坐在红绿彩饰*包车内,*包车夫步行,用人力拉车迎新。年10月我娶妻子周正芳,就是请的拉车稳健、迈八字步章佬用*包车迎着二卯酉河朝阳去裕华乡万丰村四组迎新的。方家小媳妇周正芳,圆脸睿眼,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一直拖到屁股头子,走起路来精神抖擞,小辫子一甩一摆的,十足的精气神。结婚后到子午河西岸大中集蔬菜大队第一生产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抚养儿女、忙碌家务。一晃五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小媳妇,如今的老太婆,岁月度人。当然,这是后话。

米饼店。菊香奶奶,原籍大龙乡。如果还健在的话,今年已是岁。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随丈夫从大龙搬迁到大中集南马路,请茅匠师傅在马路西半边子午河堤上盖了两间笆墙草房。身板挺直丈夫每天清晨用锅箱耷米饼,精干灵巧菊香奶奶负责烧火卖米饼,抚养众多子女吃饭上学。大大锅箱草炉,雪白米饼面、深*米饼底,米香悠长,是南马路人记忆中美味。

烧火工。菊香奶奶。个体熟食小店合作化经营后,丈夫因身体不佳在家煮茶料饭,菊香奶奶被居委会安排到大中集老街饭店(当时称红旗饭店),专职烧火。每天与木柴、煤炭、煤灰打交道,整天浑身都是灰埲埲的,她从不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叫苦喊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无论刮大风、下暴雨、霜打雪侵,菊香奶奶总是四更头里第一个到店生火着炉子。为饭店每天清晨烀包子、烧鱼汤麺、做饭炒菜服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劳任怨,一直坚持到退休。

卖香干、臭干。菊香奶奶。喜爱吃香干(茶干)、臭干的人都记得,十多年前,南马路上有一位身材瘦小精干、*发驼腰老太,每天下午4时上下,膀子上挎着一个重实实的大大竹篮,一路走街串巷地吆喝,香干臭干卖呃……,香干臭干卖呃……,吆喝之声脆亮绵长。吃过的人说,香干香,臭干嘛,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春暖花开时,去田野挑荠菜、抹枸杞头;初夏子午河边打芦苇粽叶、炎夏河边钓龙虾;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去农家收获后的田野里拾人家放弃的五谷杂粮、山芋萝卜;寒冬腊月一有空闲到处去拾荒货废品。每天下午四点左右出发叫卖香干臭干是雷打不动。浑身上下象上足了弦的发条,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头,一直到香干臭干卖完子午河星月满天才回家。

酒糟、糖球店。东海酒糟糖球店,店主中等身材,圆脸谢顶、黝黑皮肤,稀疏胡须,见人一脸笑,六七个儿女。从西团搬到大中集南马路,做酒糟、卖酒糟,酒糟香醇;做糖球(山楂果上濡糖料)、卖糖球,糖球酸甜。走街串巷吆喝,卖酒糟呃,卖酒糟呃;卖糖球呃,卖糖球呃……吆喝之声淳厚沧桑。东海酒糟糖球店家的二儿子(乳名五鸭子),闲谈时告诉我:那时我在单位工作,父亲常对我说,五鸭子啊五鸭子,你为公家办事,只能吃碗里头的,千万千万不能吃碗外边的。这些话,我一直到退休,都记在脑海里。

卖作糖。六七十年代,西乡兴化较多到大中集卖作糖(麦芽糖)小贩,作糖及针头线脑换废铜废铁牙膏皮(废锡皮)。有明月小儿,从小失学挑担卖糖,身体尚未发育健全,清秀苍白、略带忧愁,善吹糖箫。遇有集镇村落人家聚集处,歇担持箫,箫声呜咽,略带不安与俏皮,敲糖铁作叮噹响毕,馋嘴孩子口水拉唦迫不急待接过饴糖拚命吸吮。午后时分,生意兴隆,竹箩废铜废铁渐满,明月小小身体担起大大竹箩,一摇一摆向大中集子午河口停泊糖船上去。某日,一帮野孩子抢糖箫瞎吹一通,明月为夺箫打了一架,苍白脸上鼻血流出,弱小无助、欲哭无泪。恰遇其母亲亦挑糖担到来,遂放声大哭。健壮墩实、白脸杏眼母亲用衣襟擦去儿子脸上泥灰、泪痕,轻轻安慰儿子。随后将儿子竹箩内大部分废铜废铁加到自己箩筐内,减轻儿子负重。夕阳西下,黑影上壁,薄暮将至,母亲挑着堆得起尖的箩筐先回船。儿子停止哭泣,试着吹了吹糖箫看能否出声,箫声呜咽响起并未完全损坏,只是多了几丝苦涩寒凉。遂带着害羞,挑起减轻许多份量的糖担子,拖着斜阳拉长的瘦弱身影慢慢回船上去。

*仲明在子午河边拉二胡。陈蔡明摄

*仲明在子午河边吹唢呐。陈蔡明摄

红花村笛箫唢呐。子午河西岸红花村*仲明,饱鼻饱眼、谦和善良,是我小时同学。其自幼爱好音乐,初中毕业后,边劳动边自学,学会了二胡、唢呐、笛子、箫等器乐演奏。五六十年代,夏日夜晚,明月亮星,我从南马路过子午河到*仲明家游玩,河水静安、香槐疏影。*常于门前月下吹笛子《四季歌》、吹箫曲《孟姜女调》。曲声悠扬婉转,虽五六十年过去,清音如在耳畔。其后*师从老艺人夏仲瑚、朱文章学习唢呐吹奏。其师从关系为:西团僧人沈春太传于弟子吴大生,吴大生传于夏仲瑚、朱文章,夏仲瑚、朱文章传于*仲明、夏正兴。婚庆吹奏《春来到》、《傍妆台》、《万年欢》等曲牌;寿庆吹奏《大丰收》、《万年欢》、《步步高》、《上把弓》等曲牌;丧事吹奏《哭皇天》、《下把弓》等曲牌。*曾组织农民铜管乐队为大中集社会服务,现赋闲在子午河西岸家中,业余教习儿童拉二胡。

大中集浴室

郑板桥题词:自有温泉——垢去精神爽,香润体态舒

刘庄清泉浴室“日新铭语”石碑。

记忆中大丰几个古镇洗澡浴室都有名人故事传播。其一是板桥先生为白驹兰玉池浴室题字写对联。相传板桥先生曾在大丰(原兴化县)白驹场的北宝寺坐馆卖书画,期间常到兰玉池浴室洗澡,亲笔题了“兰玉池”三个大字,还写了一副对联:涤浣澄心兰可佩,熏蒸和气玉为仪。其二是板桥先生为西团温泉浴室题写对联。上联是:垢去精神爽,下联是:香润体态舒,横披为:自有温泉。其三是刘庄清泉浴室发现“日新铭语”石碑。语出中国儒家经典《大学》第三章,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很厉害,直接和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挂上了钩,并以此作为座右铭:“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激励人弃旧图新,做品德高尚的人,处处追求完善。

大中集棉垦区浴室历史较短,纯粹一个澡堂子,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虽然没有发现名人对联与碑文,但洗了澡,确实使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老“大中浴室”。上世纪五十年代,大中集狭窄的老街北头(紧靠老早的大中派出所),建有一座砖墙黑瓦的浴室,座北门朝南,门前的木柱上悬挂着一只红绸布做成的灯笼,灯笼上书写着“大中浴室”四个黑字(那时没有电灯),每当日落西山,晚霞满天时,浴室有专人点燃灯笼内的红蜡烛、浴室内的红烛及气油灯(实质是柴油灯)。浴室内长约12米、宽约5米左右。中间有一木门进入浴池,池面长约4米、宽3米,坐人洗澡的地方铺设着雪白的大理石。紧靠浴池北边还有长约4米、宽1米多铺着厚实木格板的烫脚池(简称脚池)。

浴池前房东半边靠墙是通长的两排既长又宽的木板凳子(统称普浴座位),浴价成人每客1角钱(小孩身高1公尺以上5分钱,1公尺以下不收钱);前房西半边摆着10几张木板躺椅(称雅坐)澡价每客1角6分钱。

浴室每天中午11点钟左右开汤(开始进人洗澡),浴客大多数是本集的居民、工匠、商贩、集市周边的村民,也有过路客;晚上关汤一般也在11点钟左右。每周一到周六洗澡的人络绎不绝,到了星期天浴客猛增,浴池内往往人靠人站着洗。大多数人洗澡用的是石碱,因此,逢年过节人特别多的时候,浴池里的水呈乳白色,洗在身上打滑(那年头没有自来水龙头淋浴)。走出浴池,服务员梁家弟兄、老倪、老邓等人用手巾在木桶的热水中洗烫拧干,为浴客擦拭身上的水珠。雅座那边的浴客上来,增加1张木椅躺躺,身上多了一条暖身的长毛巾,其它跟普浴一样。

作者在田间劳动及出游照片。

新“大中浴室”。六十年代初,大刘路(大中集到刘庄)拓宽改造,此时老街顶头的大中浴室拆迁到老大桥北西侧(原大中粮管所旁边)。浴室也是青砖黑瓦房(门朝东南),此时大中集有了小型火力发电,浴室门前的木柱上,由原先的红灯笼变为长方型的玻璃电灯箱(灯箱上仍然书写着“大中浴室”四个黑字)。原先浴室的服务员老梁弟兄等人也过来了,浴室的价格依然是每位1角至1角6分。浴室的池面较前一座浴室更长更宽了,烫脚池的水温保持稳定,令人满意。烫过脚,浴客说笑:舒服不过烫脚,快活不过辣泊(闲谈)。

服务员老梁弟兄,高高个子,身板笔直,清瘦面庞,浓眉大眼。能根据各个不同的浴客,巧妙地安排其脱衣、(洗澡上来)穿衣的位置。把熟悉的客人安排在视线较远的地方,而把陌生的浴客安排在靠近服务员的位置,这样便于观察每位澡客的行为动向,确保了浴客财物的安全。弟兄俩心直口快,敢于直言,向不良行为作斗争。个别不自觉的浴客用洗澡的毛巾擦皮鞋、擦衣服上的污物,他们一是制止,二是狠狠批评,让不自觉的人羞愧不已。

老梁家弟兄俩对澡客的服务态度是王三吆鸭子——呱呱叫(刮刮叫)。我和妻子结婚后,连续添了几个孩子,无论是春寒料峭,还是霜雪严冬,每每我替小宝宝洗好澡,都是请两位梁爹爹把宝宝抱出浴室交到妻子的手中,我从心坎里感谢梁家兄弟。

“健康浴室”。六十年末,七十年代初,二卯酉河北西马路拆迁盖高楼,建二卯酉河两岸(石驳河床)“河滨公园”绿化带,原大中粮管所旁边的浴室又拆迁搬到大新中路(原老商业局西侧),建了一座青砖平瓦的浴室。长方型的电用灯箱上书写着“健康浴室”四个大字。室内的浴池比以前更长更宽了,浴客上来都有热水龙头冲洗身体,靠墙摆放的木板凳、躺椅都焕然一新,此时浴客的“澡价”和以前基本一样。

“国营大丰浴室”。年后,农村进城务工、经商、搞服务行业的人逐年增多,健康浴室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渴望的生活需求,于是在二卯酉河南东侧(砖墙黑瓦木栏杆同乐楼的南侧),新建“国营大丰浴室”。浴池,普座、雅座的空间都比以前的浴室大了好多。新浴室有柜子让浴客放衣物,票价也由原先浴室的每位1角2分、1角6分上升为1角8分、2角左右。新浴室内灯火通明、热气腾腾,浴客在深水的大池里泡好澡,还可在淋浴水龙头下冲洗身体。从原先健康浴室调过来的梁家老弟兄,与澡客相处得就象一家人,服务周到,有求必应。

如今,大丰浴室已拆除多年,梁家二爹爹去世数年,梁家大爹爹退休多年,有时见到梁家大爹爹在二卯酉河边林荫小道散步,颐养天年。沿途大人小孩争叫“梁爹好”,在大中集人心目中梁家爹爹的位置很高,有口皆碑,高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我由此感悟到原来大丰浴室也是有碑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之碑,立在大中集人心中。

家国情怀、青春芳华

解放战争中,大丰地区有名烈士牺牲

忠传先生甲午战争功牌和所用关防。

年迁居大中集子午河边南马路中段的庶爹爹,高个子、笑咪咪山羊胡子,以描绘字牌为业。保存其父亲忠传老先生功牌1件(五品顶戴),为(清光绪二十一年)年清代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硕彥(勇)巴图鲁(勇士)刘坤一颁给,奖励与甲午战争(年)有关的随营出力优异者,以鼓舞士气加强海防战备。忠传老先生,生于年,卒于年。早年经历不详。中年以后一直以教蒙馆为主。修编过西团陈氏支谱,并撰写过陈氏宗祠祭文。晚年时期的恂恂儒者,在中年时期,竟是一个叱咤风云为国宣劳的壮士(据大丰文史资料《甲午钩沉》姚恩荣先生文章)。中日甲午战争开战年,马关条约签订年,重温日本帝国主义强迫中国割让台湾的屈辱历史,时刻提醒国人需居安思危、加强国防建设。重提先辈荣光,也可勉励后世子孙奋发上进、为国效力。

特务二团副团长兼*治处主任殷德林烈士。

年7月,朱云烈士牺牲于大中集日伪牢狱。

年1月12日,仲文宝烈士牺牲于大中集南七里半。

年9月11至9月13日,新四*攻打大中集,消灭谷振之伪*。南马路二里半内居民住房山墙被全部打通,苏中*区四分区特务二团突击运动攻击至南城门(今大中镇卫生院、东方商厦处),特务一团进攻北门和西门,东 立团进攻东门。苏中五十二团攻打新丰镇。经过艰苦战斗,最终取得胜利,先后解放东街裕华镇、大中集、北镇新丰。歼、俘伪*、汉奸、伪化人员余名,伪族长谷振之开枪自杀。谷振之在开枪自杀前,凶残杀害了被其关押的齐家修等6名共产*干部及进步群众。此役,我*有27名官兵光荣殉国,特务二团副团长兼*治处主任殷德林在进攻中牺牲于水泥桥上,这座桥曾被命名为德林桥。殷德林遗体长眠于大丰烈士陵园。

年9月14日,在大中集北城门(今大新路与健康路交汇处东南侧,原老邮局北侧)公审枪决伪参谋长吴某、营长叶某某等人。年8月,大中、南阳、新丰、裕华镇在大中集北城门召开万人大会,宣判枪决伪谷振之部大队长高某、秘书李某某等3人。

抗日战争中,大丰地区有名烈士牺牲。

李杜先生《追悼阵亡将士》诗云:

鲜花几束酒盈觞,阵阵哀歌祭阵亡。

句句悼词凝血泪,声声口号震心房。

低头静默群情痛,举臂高呼众志昂。

吊死勉生纾国难,同仇敌忾打东洋!

我的大伯方长亮,身材魁悟、亮眼少语,住子午河西红花村。据大中镇志记载,大伯曾经是大中集前街长、著名的傅伯洪武工队的一员。年1月29日夜,大伯与傅伯洪各带一组人马分别从大中集南北猛扑街心,捉到国民*“自卫队队员”5名,缴大锣1面并拿来满街乱敲四处高喊“新四*10个团打来了”。四面八方打手榴弹,临走时满街标语,吓得敌人单独不敢站岗,以后总是站起一排岗哨,并以一挺机枪防卫。

有关大中集解放消息的报纸版面。

华野十一纵九十一团副团长易乃千烈士。

年4月20日至21日,大中集解放战打响。先后解放二卯酉西河口、大中集、北镇新丰。歼、俘敌余人。因两次解放大中集,新四*均由南城门攻克,故年曾将老街、南马路命名为胜利街,寓意胜利之门。解放大中集战斗中,华野十一纵九十一团副团长易乃千为堵击敌人突围,在石桥以东二卯西河畔英勇牺牲,年仅34岁。

市民作《解放大中集(秧歌调)》唱道:

今年望来明年望,盼望大中集来解放……

四月二十日来打仗,经过一夜来保卫,工事做到碉堡旁。

二十一大早上,反动派全部缴了枪,反动派全部缴了枪。

解放战争中,大丰地区有名烈士牺牲。

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中国人民志愿*为保家卫国入朝参战,最终取得胜利,确保了边境数十年安宁。大丰地区有陈志林烈士、陈永祥烈士、束开方烈士、陈万益烈士等29名烈士牺牲在三千里江山。

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9位大丰籍烈士。

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子午河边南马路邻居宝奶奶娘家侄子董宏林牺牲。其姑母宝奶奶闻讯恸哭失声,称其品行容貌出众,勤劳上进,为家族希望。烈士董红林的父亲还在宝爹爹、宝奶奶家住过很多天,以缓解失子之痛。在这一年与董红林同赴战场并牺牲的还有子午河边南马路近北首陈祥烈士。其父母兄弟悲伤不已,称其孝敬父母、尊敬兄嫂、为人良善。自卫还击战牺牲大丰青年9人,他们是:王承铭烈士,谢文才烈士,沈银春烈士,钱存祥烈士,潘加德烈士,朱鹏德烈士,陈祥烈士,董宏林烈士,丁劲烈士。今大丰烈士陵园碑刻烈士英名录上都有记载。他们参*时的人民武装部在二卯酉河北**巷,烈士评定与烈属抚慰的民*局在子午河东岸老街,烈士陵园在大中集人民路东、幸福大道以北。

自卫还击战9名烈士为国家安全领土完整而牺牲,为卯酉河子午河亲人温暖安定的生活而捐躯,他们的死重于泰山,大丰人民永远怀念他们。时至今日,当年20岁上下的小伙子,如今该是60岁左右的父亲与爷爷。子午河的春光明月、秋水长天,曾经伴随烈士陈祥生前整个学生时代;宝爹爹用子午河螃蟹做成的蟹辅圆子,清苦年代大中集少有的人间美味,不知道烈士董宏林生前是否品尝过,我希望他品尝过。南疆的木棉花陪伴英烈,东海的油菜花挂念忠*。

对越自卫还击战伤残*人张才荆。陈蔡明摄

大中镇*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员张才荆,在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负重伤致残,被评为特等伤残*人,是陈祥、董宏林等烈士生前战友。退伍回乡后,以轮椅代步,身残志坚,刻苦锻炼,在年11月江苏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3块金牌(汽步枪射击2金、铅球1金)、1块铜牌(铅球)。坚毅刚强的张才荆,展现了新时期伤残*人自强不息的青春风采。

从年开挖二卯酉河、东子午河并筑海堤以来,大中集等棉垦区集镇历史不过百年,左顾右盼患得患失终究什么都是浮云,前思后想古往今来唯有向上不二法门。移民中本场或兴化、东台、盐阜地方乃至苏北人及启东、海门、苏南人聚居于此,艰苦奋斗,小城方兴,并与全体国人一起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各个阶段。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传承了祖辈荣光,创建了各自辉煌。苦难与屈辱,挣扎与奋斗,卯酉河子午河都看得见;痛哭与哀嚎,欢笑与歌唱,卯酉河子午河都听得见。

卯酉河子午河兮,日月星光照芳华。

总策划韦晓东

让我们一起做本家乡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云高卯酉河作笔,子午河为墨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