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响
“中国深度”蛟龙号
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庆祝*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值建*百年之际,学院官微特开设“百年回响”专栏,充分发挥高校传播优势,以融媒体形式全景式宣传*的光辉里程与宝贵经验,讲好*的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并以此号召更多青年师生加入*史学习行列,知史爱*,知史爱国,用*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蛟龙号徜徉海底,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留下了中国深潜号的身影,这是中国人标记的未来。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的成绩单
年6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年6月23日,“蛟龙号”完成了95个潜次的有效下潜,实现了%安全下潜,作业能力覆盖米以上全球海洋面积的99.8%的海域,历时天,安全圆满地完成了计划的科学考察任务。
“蛟龙号”深海探测器的开发和升级,实现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的从无到有,让我们离浅蓝向深蓝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从远古神话传说
到现代航海科技
人类对于大海的向往和探索
从未停止过
但探索大海的难度
丝毫不比太空旅行低
自我简介
长8.2米、宽3.0米、高3.4米,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公斤,最大速度为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当前最大下潜深度.68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米,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海洋区域。
蛟龙号的三大突破
可稳稳“顶住”
如同开车一样,驾驶员的脚总放在油门上,难免产生疲劳感。蛟龙号驾驶员是幸运的,它具备自动航行功能,驾驶员设定好方向后,可以放心进行观察和科研。
悬停定位
一旦在海底发现目标,蛟龙号不需要像大部分国外深潜器那样坐底作业,而是由驾驶员行驶到相应位置,“定住”位置,与目标保持固定的距离,方便机械手进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导致蛟龙号摇摆不定,机械手运动带动整个潜水器晃动等内外干扰下,能够做到精确地“悬停”。
深海通信靠“声”
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却没了用武之地,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为保持与母船保持联系,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采用声呐通信。
蛟龙号不仅具有国际上同类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而且在其最大设计深度安全可靠,并拥有投入应用所需要的实际作业能力,在声学通讯、自动控制以及大深度作业等性能方面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蛟龙号研制和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系统地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设计、建造和试验技术,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向自主集成、自主创新的转变,跻身世界载人深潜先进国家行列。
蛟龙号试潜之路
米级海试
年8月开始,蛟龙号先后组织开展0米级和米级海试工作。
年5月31日~7月18日,蛟龙号在中国南海米级海上试验中取得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米深度,4次突破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度米,并创造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记录,验证了蛟龙号在米级水深的各项性能和功能指标。
米级海试
米级海试是国家“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由科技部委托、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旨在检验和考核蛟龙号米级海试后技术改进的效果,以及其在米级深度的安全性能和作业能力,为开展更大深度海试和未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年7月21日~年8月1日,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在位于东太平洋的E1、E2、E3三个试验海区共完成5次下潜作业,共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米、米、米、米和米。潜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并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
米级海试
年6月15日,蛟龙号完成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最终成功潜入水下米。
年6月19日,蛟龙号完成米级海试第二次下潜试验,最终成功深潜至水下米,并取回一系列海水和沉积物样品。
年6月22日,蛟龙号完成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米,并获得了一个生物样品。
年6月24日,蛟龙号完成米级海试第四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米。
年6月27日,蛟龙号完成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下潜深度达.68米,再次刷新同类型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
年6月30日,蛟龙号完成米级海试第六次下潜试验,最大深度米。
蛟龙号深潜意义
目前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深海勇士号”仍在大洋的深处探索
相信不远的未来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一定会对海底世界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夸夸团
有这样一群人,下深海,越万水,从浅蓝迈向深蓝,实现了中国大深度载人潜器的“从无到有”。他们,就是“蛟龙号”的设计师,开创了中国深潜的新局面。可在造器初期,国际潜艇铸造经验无可借鉴,面对如此困境,徐芑南团队历经十余年,砥砺前行,从最初的零,到如今七千米的跨越,是其团队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国深潜事业的奋力崛起。正如汪国真所言“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正是因为他们无畏地向前探索,才有了如今的国之重器,去缔造中国载人深潜的辉煌篇章。
中语金高洁
当“蛟龙号”潜航员将五星红旗插到我国海域的最深处,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梦想推动了创新,选择成就了进步。历史的涌流,自来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只因后浪敢于创新。也正是因为创新,才得以成就华夏文明中的种种瑰宝。从徐悲鸿的“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到邓小平的“掌握新技术,要善于领悟,更要善于创新”再到江泽民的“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创新,创新这种精神贯穿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灵*,它是永恒不灭的。
药学杨澜
泱泱大国,鸿鹄之志
从玉兔号上天揽月
到蛟龙号九洋捉鳖
纵然艰难困苦
仍砥砺前行
推荐阅读
级新生,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新生报到告知书来了!返校倒计时!年秋季学期返校通知书快来查收!
重要通知!这份教职工返校告知书请收好!
END
来源人民日报曲江极地海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