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风云变幻,有些人,有些事,一擦肩便终生错过,犹如过眼云烟……没有什么会永远存在。我们身边的环境看似静态,其实也是在天天变化,只是沧海桑田,时间比较漫长而已。
比如我们所在的城市湛江,这一百年,可以说发生了巨变,从贫穷落后的渔村到畸形繁华的法式殖民地,再到现代化的高楼林立。这期间,有些古老的建筑永远地消失了,比如湛江市区唯一的一座古塔,名叫“云梯古塔”,现在知道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了。
唯一一张幸存的云梯古塔照片
这个地段我之前差不多天天经过,如果不是骆老师提及,真的想不到这里曾有一座古塔,因为这里是众所周知的湛江潜水学校。那之前的古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消失呢?今天就来讲一讲这古仔。
据史料记载,这座古塔建于清光绪元年,也就是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当时,霞山还未大片填海,潜水学校这个位置属于海边,周围的渔民常受海潮侵袭之苦。潮水一来,田地就被淹了,海水泡过后哪里还有什么收成,经常吃不饱饭,生活很困难。
这个位置当时属于龙登村,为了镇海消灾,风调雨顺,保证农作物丰收,为了让村民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龙登村的梁氏乡民,大家一起捐资在海滩修建了这座古塔。
在这里说一下湛江梁氏,这个姓是湛江的大姓,分布在吴川市、霞山区、开发区、雷州市等地,总人数大约有二三十万人,约占湛江人口总数的6%。而霞山龙登村的梁氏属于宝满村梁氏的分支,邻近的开发区的龙潮村、梧阔村、霞海村都是梁氏大家族的一员。
这座塔高五层,在落后的清末,这已经是当地最高的建筑了。古塔座南向北,砖石结构,每一层都是八角棱形,既造型精巧又简洁大方。
塔身采用叠涩式砌砖出檐——等等,什么叫叠涩式?这是一个专业术语。是指用砖、石,有时也用木材,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向外挑出时要承担上层的重量。这种技术很古老,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玛雅文明都有运用。
叠涩建筑艺术
塔的每层都有内室和拱门,踏阶夹在墙中,一直盘旋到顶部,人可以沿阶而上,登上塔顶望远。遥遥相对的,就是狮子头岭风水宝地,也就是现在的海滨宾馆——贵人出入的地方。对面与麻斜隔海相望,站在高塔上,感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这座塔的临海的位置,后来经过填海后,已经不算是海边,但仍然可以称为当地一景:四周绿树环绕,竹林丛生,由于周围没有什么建筑物阻挡,雀鸟众多,已经将宝塔当作休憩之地。塔顶上方刻有“云梯”二字,而且是潇洒的草书,已不知是谁所写,从此便称其为“云梯古塔”。
云梯古塔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南进北升,意味着福自南来,好景长存;二是塔面对海的那扇拱门被砌实了,不留空隙,意味着海潮无路可进,保庄稼平安丰收。
据说龙登村建了该塔后,连出了三名秀才,看来也有“文峰塔”的风水效果喔!为了感谢上天眷顾,村民们又在塔旁修了“公子庙”,长年香火不断。
湛江的古塔不多,现存留的只有雷州三元塔、徐闻登云塔等,而市区的古塔就是云梯古塔这一座。但不幸的是,市区这座珍贵的古塔只存在了83年,年在那场运动中被拆除,用来取砖来砌炉炼钢,旁边的公子庙也未能幸免于难!
后来,年3月,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在这个位置旁边建成,但古塔与庙宇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痕迹。试想,如果这座塔与庙还在的话,今天会是怎样呢?会成为一个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吗?可惜,没有如果。
湛江市潜水学校
关于这座古塔,你想说什么?你觉得应不应该保留?欢迎留言讨论。想了解湛江更多民俗历史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