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9篇小说
我很久不看小说了,虽然这本是我的最爱,可是读起来的一些文字,有类似嚼蜡的感觉,恹恹地,无趣。慢慢地也就不读小说了,转而在其他兴趣上,小说竟被我渐渐淡忘了。
记得年轻的时候,读林语堂的《红牡丹》,一打开书,读了几页,全身的细胞就被书页中快活的音乐节奏唤醒。一气呵成,读完方休。掩卷吧,呆坐良久,才缓过神来。
这种对文字的感觉,已经消失得渺无音讯了,直到看了《夜晚的潜水艇》。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我看了一下版本,我的这本书,虽然是第一版,但是已经是第六次印刷了,在短短半年间。
我因为爱书,所以也有收藏的癖好,总想要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作品。陈先生这本书虽然是第六次印刷,心中还不免窃喜,总算拥有了它。
陈先生是90后,真高兴90后的人写出来这么有趣、新鲜的作品,让那些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论断灰飞烟灭。
这些作品中有瑰丽的想象,仿佛遇见了“聊斋”;又像是回到了魏晋时期,读起了简体版的“志怪小说”。
每篇文章都是光怪陆离的,文字中奇诡的想象,似有若无的缥缈,就像是在梦里时出时进。就连最写实的《李茵的湖》,里面也有一个如“公冶长”式的人物,而且还不动声色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夜晚的潜水艇》:我觉得写出了现在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的无奈,当一个人是独特的人的时候,常常被人类认不出来,他的那些珍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被当做病态。人们没有时间等待。
当他被接纳和赞赏的时候,他也“泯然众人矣”。也许这就是人想要的。
《竹峰寺》:“有时从书页中滑落下一片干枯的芍药花瓣。也不知是谁夹在那里的,也不知来自哪个春天。已经干得几乎透明,却还葆有一种绰约的风姿。而且不止一片。这些姿态极美的花瓣,就这样时不时地,从那本娓娓述说着世间一切美尽是虚妄的书卷里,翩然落下。”
“鸟去后,菜园里一味的黑,水流声在黑暗中听来格外空灵。”
这样的文字时有出现。看似平淡,但是耐得住琢磨。
竹峰寺写了一段历史,用这样的寺里的恬淡,给历史的血雨腥风蒙上了忧伤的轻纱。就像文中写得“藏东西”的癖好。一段历史也是藏起来的,我们并不能真正见全貌。
寺里乾坤,关乎于心。在家出家和是否剃了头没有关系。
《传彩笔》:
我觉得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那些认认真真写作的人的。甚至是对每一个人的讴歌。
还有悲哀,对人内心深处的那一点点单纯的悲哀。
“我对不从事写作的人肃然起敬,因为他们都有可能曾经拥有,正拥有,或将要拥有那支笔,在无人知道的地方书写各自的杰作。”
《裁云记》:
“云彩管理局是个历史悠久的机构。”这是“我”工作的地方。
我觉得这篇文章不经意间的讽刺和对执着的人的淡淡的褒奖来回移动,加上一个狐仙的现实,仿佛让人失去了“现实”的真实。
《酿酒师》:
这是以第三人称写就的一篇文章。陈春醪一个酿酒师,酿出了青红白黑*,暗合五行五色酒。
“陈白堕。字春醪,青州齐郡人。世称春醪先生、大白堂主人、壶中君。二十岁开始酿酒,无师自通,当世莫及,人都说他得自天授。”
《红楼梦弥散》:
我觉得作者用这种奇诡的方式写出了对《红楼梦》喜爱。真是奇特!无数人喜欢《红楼梦》,有谁想到了这样出于天地间的想法。
《李茵的湖》:
完全写出了对生命的珍惜和无奈。我不知道人生中有多少这样的人,但是一定有,世世代代的有这样的人,来了,去了。无声无息。
“县城很小,常在街上遇见,我就约她吃了几次饭;不太好约,但也渐渐熟了。”
“不太好约”仅此四字,写出了一个寄人篱下孤女的孤僻、落寞和冷淡。
《尺波》:
这是一个铸剑的故事,比干将莫邪还要精彩和匪夷所思。
《音乐家》:
这是写一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必然有人的悲剧。一种是热爱的人的被迫害的悲剧,一种是自觉地异化自己而不知自的悲剧。
写得真是巧妙!
上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