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读后文章ANDI为何不做紧急游泳上升
TUhjnbcbe - 2022/3/11 14:32:00
白癜风的早期图片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388212.html

拜读了潜水机构ANDI转载的一篇文章:。对作者的见解,觉得有公开发表,大家再仔细斟酌的必要。

文章一开始,作者强调ANDI是“一股清流”,罗列了一系列ANDI不教CESA(有控制紧急游泳上升)的理据,有一点很值得借鉴。阿笨以后教OW的CESA内容,会更加强调潜水员在露出水面后,马上丢弃配重,以强化在水面维持正浮力的环节。在此感谢作者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接着峰回路转,作者褒奖了ANDI有不教CESA的底气,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对“冗余气源”的依赖。所谓“冗余气源”,简单的形容,就是多带一瓶气。这种操作,在封密空间的潜水模式,有其必要。把它强制在休闲潜水的入门课程,似乎有那么一点不太对路。

首先,休闲潜水讲究的,是轻装备潜水,最忌潜水员全身挂了一堆配件,当了个海底圣诞树,被人笑倒是其次。撇开影响流线型不说,过分的“冗余”会增加装备的重量和阻力,就像在车上装得越重,越耗油的道理一样,潜水员的装备累赘,同样耗气。

不得不提潜水员在真实情况,会被迫使用CESA的概率。以我为例子,除了在上课教的CESA和紧急丢弃配重外,在这20多年来,做过几千个潜水的生涯中,一次都没用过。再说一遍,是一次都没用过!

不是我厉害,只是怕死而已。只要般的爱护装备,定期保养。潜水时严谨跟足安全程序,尤其是深度,潜水时间,气源和潜伴管理方面,要用上CESA,还真的不容易。为了一个发生概率绝对稀有的风险,而要求多带一瓶气,是不是有点像担心坠机,觉得座椅下的救生衣不够,而向空乘要求来个降落伞?

有一种俗称“小奶瓶”的便携式冗余气瓶,如上图,长得像极灭蚊喷雾罐。要带这种瓶子上飞机、坐高铁,你认为不被安检拦下来,查你个祖宗十八代的概率几何?ANDI文章里展示的,如图下,简直就像家用煤气瓶!如果去的地方需要转机三次,不被安检盘问到祖宗坟上冒青烟的,阿笨请吃一打油条!

这种气瓶在托运的过程中,有它特定的安全作业程序,必须把气阀卸下,把里头的压缩气清空,然后换上另外一个特制的防尘盖。不说扭开后,对瓶子内部的污染风险。万一用户和安检都忽略了这一条,这bar气压的瓶子,就是埋藏在航班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汽车轮胎的气压只有2.3bar左右,把满瓶的气瓶搬上飞机,比托运一个充满气的轮胎,风险高一百倍!

作者或许也意识到这一点,除非每次都自驾去潜水,否则小奶瓶有点站不住脚。所以提供了一个他的解决方案,曰:“潜水员携带的气瓶和瓶阀数量是2个,一级头2个,二级头达到2-3个。。。日常潜水中,如果这种贴身部署的小气瓶不易取得,我们建议可以采用类似阶段瓶的配置作为备选方案。我们也鼓励潜水员学习双瓶、侧挂课程,获得更高的装备冗余度。”,也就是说多带一瓶完全独立的气源和呼吸器。

向潜店多要一瓶气,管你有没有用,都是要加钱的。再说人家的快艇,本来可以容纳12位潜水员的,现在只能载8位ANDI的潜水员,因为每人都多带了一瓶气。不把这额外的运营成本算入潜水员的头上,难道还能算在阿笨的脚上乎?

根据墨菲定律,增加的每一套额外设备,除了保养,携带压力,还增加了装备出错的概率。所以潜水员在为自己添加装备之前,必须根据自己的潜水模式,好好考虑,是不是真的,有绝对必要才决定,千万不要.。。。被带货了。

和很多资深教练聊过这个话题,多一个气瓶,是安全冗余,还是虚假的跋扈?潜水员真的会把它视为以防万一的保险丝?还是“没气了也无所谓,还有一瓶后备”的侥幸,偶尔玩一次狼来了也无伤大雅?

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潜水员,就算让他带十瓶气,十套呼吸器,最后还是会用到没气的,不是气瓶多就好,是跟本的态度问题。ANDI不教CESA的作为。无疑是断了潜水员,处理失效气源的最后保险丝!

想卖装备,想卖课程,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技潜人士,对冗余气源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把这一套卖给他们,肯定也是财源广进的。试图奇峰突起,拿它来替代CESA,或许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现有的安全程序,未雨绸缪的潜水计划是重点,已经足够应付,只要严谨遵守,发生概率不会超过吃豆腐被啃死,CESA是最后的一颗保险丝。又何苦为了避免CESA,而多拿一块更大的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乎?

重点相关阅读:

真的吗?完美的CESA?

浅谈双瓶侧挂——《阿笨讲堂》

小命要紧-请远离这种备用气源

*本文配图非原创,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后文章ANDI为何不做紧急游泳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