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挖基坑施工地下水控制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及支护结构形式选用截水、降水、回灌或其组合方法
2、疏干地下水有增加坑内土体强度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应采用井点降水;开挖深度较浅时,可边开挖边用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3、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底层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
4、采用隔水帷幕目的:阻止基坑外地下水流入基坑;减小地下水沿帷幕的水力梯度;隔水帷幕的渗透系数宜小于1.0cm/s
5、截水帷幕分类:
6、截水帷幕适用条件:
7、水泥搅拌桩帷幕,桩径-mm,施工规定:
8、高压喷射水泥浆帷幕的水灰比宜取0.9-1.1,水泥掺量宜取土的天然重度的25%-40%
9、工程降水方法的选用(采用多级降水时,级差4-5m):
10、集水明排(开挖不深,简单经济):
基坑四角或每隔30-50m设置集水井;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5m以上(规范中是1m);明沟的坡度不宜小于0.3%,沟底应采取防渗措施;集水井的净截面尺寸应根据排水量确定11、井点降水适用条件: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有围护结构
12、轻型井点:
当基坑宽度及降水深度小于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宜采用金属管,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且比挖基坑底深0.9-1.2m13、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
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钻孔法、冲孔法或射水法);对不易塌孔、缩颈底层可选用长螺旋钻机成孔;喷射井点深度应比设计开挖深度大3-5m;孔壁与井管之间的滤料宜采用中粗砂,滤料上方宜使用黏土封堵,封堵至地面的厚度应大于1m14、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
15、回灌:浅层潜水回灌宜采用回灌砂井和回灌砂沟;微承压水与承压水回灌宜采用回灌井;回灌井施工结束至开始回灌,应至少间隔2-3周
16、坑内减压降水:坑外回灌井深度不宜超过承压含水层中隔水帷幕的深度;
坑外减压降水:回灌井与减压井的间距不宜小于6m
17、基坑的隔水帷幕与坑内外降水原则:
隔水帷幕隔断降水含水层,井点降水以疏干基坑内的地下水位目的,即落底式帷幕(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内);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板中,通过井点降水降低基坑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头,以防止基坑底板隆起或承压水突涌为目的(降水井在基坑外);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如基坑开挖较浅,坑底未进入承压水含水层,井点降水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如基坑开挖较深,坑底已进入承压水含水层,井点降水前期以降低承压水头为目的,后期以疏干承压含水层为目的(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