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除招标方的明确规定外,勘察工作的部署遵循以下原则:
(1)勘察工作部署遵循“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重点突出。
(2)勘察工作的部署应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综合手段和因地制宜的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研究程度,缩短工作周期。
(3)勘察工作部署遵循有关规范、规定,但在工作量上可从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角度适当减少,同时树立“质量第一”和“为下道工序(设计)服务”的质量管理观念。
二
勘察技术方法
根据招标方提供的招标文件和现场踏勘了解及对本工程的理解,拟采取的勘察手段:1.收集资料;2.工程地质调绘;3.钻孔定位测量;4.工程地质钻探;5.抽水试验及水位观测;6.工程物探;7.单孔超声波测试;8.原位静载荷试验;9.室内岩、土、水测试等。
(1)收集资料
⑴为了了解设计意图,做到勘察有充分的针对性,勘察前应收集相关设计资料。
⑵收集勘察区及其附近已有相关资料和施工经验。
(2)工程地质调绘
通过收集场地周围已有建筑的勘察成果资料,结合***1:区域地质图的岩性划分标准进行。工作范围以建筑场地为中心,外扩~m的条带内。调绘内容重点是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环境。通过调绘工作,查明了场地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地质背景条件。
(3)钻孔定位测量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坐标、《建筑物柱定位图》及建筑物的角点坐标,我单位将派专业测量人员采用GPS确定各勘探点位置,并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对全部钻孔进行了统一的坐标和高程复核工作。
(4)工程地质钻探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拟采用XY-型工程钻机回旋全断面取芯,查明场地地基土层的类别和分布特征,用回转方法油压式钻机钻进,开孔孔径mm,终孔孔径91mm。钻孔为铅直孔,钻头为硬质合金和金钢石钻头。严格控制钻进回次进尺、钻进、钻压、冲洗液,提高岩心的采取率。
工程地质钻探(5)抽水实验及水位观测
为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下水位、水量等与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本次勘察采取抽水试验和水位观测等方法综合进行水文地质工作。水位观测在钻孔结束24小时后进行,主要对钻孔进行静止水位观测,以查明场地地下水埋深。
(6)工程物探
为查明场地的岩体完整性和岩溶发育程度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本次勘察拟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现场物探测试。
(7)单孔超声波测试
为测试场地岩体的完整性和岩溶发育程度,为定量分析岩体的完整程度和确定岩溶裂隙发育带的深度及位置。本次勘察工作将采用单孔超声波测试方法来进行岩体风化程度、完整程度和岩溶发育强度的划分。
(8)原位静载荷试验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场地岩基的地基承载力,本次勘察采用现场原位静载荷试验方法来进行岩基承载力测试,并将测试成果与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和波速测试成果进行对比,综合确定岩石地基的承载力。
(9)室内岩、土、水测试
为取得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勘察过程中针对场地内岩、土层按规定采取了样品进行室内测试。岩石主要进行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抗剪切测试;土样进行常规土工试验;水样作腐蚀性分析测试。
三勘探点的布置
根据勘察的阶段和目的,勘探点的布设满足以下规定:
1初布勘察阶段:
(1)勘探线垂直地层界线布置;
(2)在地层变化较大地区加密勘探点;
(3)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中等复杂地基勘探点距按25米*25米,依据场地范围,控制性钻孔为总孔数;
根据以上布置标准,将在总平方案确定后确定初步勘察阶段勘探点的布置。在外业施工过程中,将根据放线及现场实际情况及地质复杂情况调整勘探孔的孔数和位置。
2详细勘察阶段
根据《广东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钻探孔应沿建筑基础轴线布置,岩溶微发育及中等发育地段,单独基础应一柱一孔,条形基础应6-12m一孔。岩溶强发育地段,单独基础按预估基础底面积A确定。
根据以上布置原则,详细勘察布孔由设计单位确定并给定每个柱位的具体坐标,将采用一柱一孔原则布置。在外业施工过程中,将根据岩溶发育情况,为查明岩溶和溶洞形态,适当增加勘探点数量。勘探点布置详见勘探点布置图(附图于本章第十节)。
四勘探孔深度控制
孔深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1)和《广东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4)的有关规定进行:
(1)控制性钻孔:查明地质构造、岩性展布、岩溶发育规律,深度根据探测目的确定,最大深度不易超过30m,孔数不超过钻孔总数的1/10;
(2)一般性钻孔:查明地基建筑条件,深度宜进入持力层3-5倍基础短边宽度或桩基底面直径,且均不小于5m,拟定深度内遇溶洞时应钻穿溶洞进入洞底持力层下拟定的深度,如串珠状溶洞或溶隙深度大,钻孔深度不宜超过30m。
钻孔深度要求钻入预计基础底面以下较完整基岩不小于10.0m,在此深度内如遇较大规模的岩溶洞穴,则孔深顺延,且增加钻孔来查明岩溶洞隙的空间规模。
五室内试验
岩土性质的室内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和《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99)进行。
1.采取土试样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
2.每个岩性层或岩体单元参加统计的数量不得少于6件;
3.评价岩石地基承载力,应进行硬质岩石的饱和状态单轴抗压试验,软质岩石的天然状态单轴抗压试样;为评价岩体的完整性指数,应同步进行单轴抗压试验岩样的波速检测。
4.为查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所取水样进行水的腐蚀性分析。并选择代表性土样做土的腐蚀性分析。
六场地岩土工程问题分析及评价
本场地岩土工程问题分析及评价按以下四点进行:
⑴场地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
⑵地基稳定性分析:根据场地土层条件和基础类型,按相应方法进行分析;
⑶场地地基土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根据原位测试结合施工经验,分析其压缩性、均匀性等;
⑷岩溶发育程度分析:以钻孔见洞隙率或线岩溶率定量分析;
⑸场地边坡问题及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根据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地层结构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七场地地震背景及地震效应分析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属抗震有利地区,区域稳定性良好。
八地基与基础方案评价
根据拟建建筑物情况和地层情况以及设计标高,在勘察中,本着经济适用、施工难度低的原则对单栋建筑基础形式的选择进行评价及建议,并提出相应的力学指标建议值。
1天然地基
⑴基础持力层评价
根据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多层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第5.2.4式fa=fak+nbr(b-3)+ndrd(d-0.5)进行计算,确定实际基础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高层建筑基础持力层除按上述进行计算还可按高层建筑附录A进行计算。
⑵基础型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特点设计标高并结合场地地层特性,选择基础型式。
⑶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根据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及场地土层情况判别地基土的均匀性。
2桩基础
⑴基础型式的选择根据地层情况,判别做桩基的可行性。
⑵桩型的选择根据地层情况论述桩型的选择。
⑶桩基力学参数的选择根据测试和经验提出桩基力学参数。
九地下室(车库)的抗浮评价
1根据设计意图,本工程可能存在地下室及车库的抗浮。
(1)当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基础底板时,根据场地所在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结合地下室埋深、上部荷载等情况,对地下室抗浮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2)根据地下水类型、各层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对抗浮设防水位进行评价;
(3)对可能设置抗浮锚杆或抗浮桩的工程,提供相应的设计计算参数。
2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的综合确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⑴当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时,场地抗浮设防水位可采用实测最高水位;无长期水位观测资料或资料缺乏时,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稳定水位并结合场地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⑵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水位并考虑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
⑶只考虑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时,抗浮设防水位可按一个水文年的最高水位确定。
十基坑工程评价
1对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提出建议;
2对地下水控制方案提出建议,若建议采取降水措施,应提供水文地质计算有关参数和预测降水时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3对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和可能的破坏模式作出评价;
4对基坑工程支护方案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5对基坑工程的监测工作提出建议;
6建构筑物、地下管网和设施对基坑的敏感性;
7施工产生的噪声、振动以及废弃物对环境与居民生活生产不利影响及其给邻近建(构)筑物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及程度。
十一勘察成果资料
1勘察报告要求
(1)对建筑物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做出评价。
(2)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有无暗浜、暗塘、墓穴等,并对其危害程度、建筑场地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
(3)查明溶洞的发育程度、分布、规模。
(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幅度和规律,补给排泄条件,地下水位变化幅度。
(4)提供抗震设防烈度、分组及有关技术参数,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
(5)对初步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置位置提出建议。
(6)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建议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基础持力层,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和建议。
按照上述要求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的内容,对勘察资料进行分析论证,提供如下两大部分成果资料(勘察报告主要内容)。
2文字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任务要求、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包括下列内容:
1.前言
(1)拟建工程概况;
(2)勘察目的、技术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2.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1)地质条件背景资料
(2)地形地貌条件
(3)地质构造
(4)岩土组成及其工程特性;
(5)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
3.拟建场地岩溶
(1)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
(2)场地岩溶特征分析;
(3)岩溶地基分析利用;
4.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2)历年高水位记录
(3)关于确定建筑防渗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基本依据和建议
(4)地下水和浅层土对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5)地下水埋藏情况、水位变化;
5.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7.场地、地基的建筑抗震设计条件
(1)场地土类型与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
(2)抗震设防烈度
8.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及相关建议
9.地下室开挖和支护方案评价与相关建议
10.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1.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议
12.其它合理化建议
11.3图表部分
(1)总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钻孔剖面图;
(4)钻孔柱状图。
11.4附件内容
(1)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
(2)土样试验报告
(3)岩样试验报告
(4)水样试验报告
(5)单孔波速测试报告
(6)岩基载荷试验报告
(7)抽水试验报告
十二勘察难点及对策措施
1勘察难点
(1)拟建场地为喀斯特地貌,岩溶洞隙的分布情况、发育程度及发育规模的查明;
(2)岩溶顶板的稳定性分析;
2对策措施
根据我兄弟单位在场地周边地区的勘察经验,场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溶洞隙发育,对其情况,我公司将对严格控制钻探回次进尺,提高岩芯采取率,当揭露有岩溶洞隙时,辅以物探手段和增加钻孔,确定岩溶洞隙的发育规模。对于岩溶顶板的稳定性,将具体统计分析岩溶顶板的厚度,当以岩溶顶板为持力层时,进行施工勘察,并进行现场岩基载荷试验,确定岩溶顶板稳定性及承载力。
十三勘察的工作质量、技术保障及措施
1勘察质量、技术保障措施
⑴在勘察阶段采用多种勘察手段,并结合先进的勘探技术,及大量原位测试,确保为设计提供的勘察资料真实、可靠、有效,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为业主控制项目的投资。
⑵选派具有丰富勘察经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担任工程项目负责人。
⑶抽调管理、技术和施工骨干组成本工程项目部以外,我公司专家组还将对本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⑷所有仪器设备均进行计量论证,并按我公司有关规定定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将公司先进的设备、仪器调拨本工程使用,为本工程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⑸本工程将作为公司直管工程实行“三级”检查验收,由工程技术负责、生产部门及公司级职能部门分别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事前质量、事中质量、事后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⑹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不仅对勘察工作做好质量的事后检查工作,还应做好对工作质量、各生产工序、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工作。
⑺在施工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应及时同建设单位和设计院等单位协商沟通,确保工程质量。
⑻现场勘察过程中,如设计方案变更或地层变化较大时,经建设方同意后,可对勘察方案(纲要)进行调整,一般问题可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调整实施,重大问题需经技术审核人同意并报请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实施。
⑼勘探点施放及高程测量:由我公司专业测量队采用激光全站仪进行勘探点施放和高程测量,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检查验收。
⑽野外钻探和测试: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及我公司《钻探、测试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由钻探队长负责实施,重点对设备运转、施工安全进行检查,工程技术负责人对野外钻探和测试工作是否符合操作规程和勘察纲要进行监督、检查及验收。
⑾各工种负责人参加本项目组织的勘察纲要技术交底工作,熟悉分配工作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并对施工作业工人做好交底工作;按照本工程勘察纲要的要求和内容组织施工作业;认真进行勘察质量自查(互查),对分管的工种质量负直接责任。
⑿全面应用CAD集中技术,提高投标人勘察工作效率和测设科技含量。
⒀及时做好各项专题研究和重大技术问题的攻关和研究试验,结合各项关键设计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⒁贯彻执行我公司所建立的ISO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有关规范规程的技术要求。
⒂切实抓好勘察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执行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等制度。
⒃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严格抓好各道工序间的过程控制,确保各工序质量,保证勘察第一手资料的真实可靠。
⒄加强信息收集、反馈工作,及时掌握现场施工情况,与建设方及设计方及时沟通,将有关意见要求及时反馈到现场。
2勘察质量、技术保障体系
⑴质量方针
诚信为本,技术领先,科学管理,顾客满意。
⑵质量目标
项目勘察满足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要求。
⑶目的
确保工程勘察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工程勘察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⑷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的控制。
⑸职责
a.我公司负责对项目勘察全过程中的技术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抽查。
b.项目负责人负责工程勘察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
c.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勘察纲要或对现场作业、资料整理、报告编写进行质量控制。
(6)工作程序
①勘察准备
a作业人员资格要求
项目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的选择应与勘察项目大小相适应,由有任职资格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所有操作人员须培训合格并具有相应岗位的上岗资格。
b项目负责人应根据任务需要,组织收集勘察工作所需的资料和进行现场踏勘,以了解勘察区及周围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是否具备现场勘察条件等。
c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按《岩土工程勘察》编写勘察纲要,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批。
d当勘察纲要或质量计划需做更改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修改,并按原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e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与岗位相适应的项目组成员,并在现场勘察工作之前,向项目组成员技术交底,保存交底记录。
f项目负责人应按任务需求,配置合理的勘察设备、仪器和机具,并安排项目组成员对其进行检查调试,保证勘察工作的正常进行。
g项目负责人应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钻探、取样的机具设备、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及测量仪器等应当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h项目负责人根据合同要求,协助委托方做好征地、赔青、水电等勘察现场的准备工作。
②野外勘察(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减)
a项目负责人负责现场勘察的组织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各岗位人员严格按工作程序规定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各工序完成后的质量检验。
b项目负责人按照勘察纲要要求。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地质调查和地质测绘,填写地质调查记录,野外地质测绘应结合项目特点,执行相关专业的勘察规范。
③现场勘探
a在勘探之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人员施放勘探点。对孔号和勘探点的类别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区别,并负责放点质量的检查。
b工程钻探作业人员要按照国家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作业,及时填写钻探记录和设备运转、保养记录。
c技术人员应按国家或行业相关勘察规范、标准的要求,认真填写工程地质勘察记录。现场记录应做到真实、准确、客观、严禁事后追记。
d工程勘察工作流程图
④取样
a岩土取样操作人员应具备上岗资格并有一定工作经验,严格执行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中对岩土样品采取质量要求的规定,确保样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b对采取的样品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采取适宜的包装方式进行密封,张贴标签,并予以记录。岩土样标签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野外编号、取样日期、取样深度、岩土样名称等。
⑤现场试验和原位测试要严格按纲要的要求和相关勘察规范进行,试验数据采集应符合规定要求,做到记录及时、准确、清晰。
⑥现场作业应符合相关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之要求。
⑦现场勘查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按《地质勘察工序质量要求》、《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点分类管理规定》进行全面验收,填写验收记录。
⑶室内工作
①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全部现场勘察资料的汇总、整理及分析统计。
②勘察报告一般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写,编写内容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
③勘察报告由总工进行审核和审定,由审核人及审定人对报告进行质量初评、复评,提出修改意见;项目技术负责人按审核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
⑷报告交付
①勘察报告由经理或总工、主管副经理签发,加盖公司技术报告专用章,并进行编号登记后方可交付。
②勘察报告向顾客交付时,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填写报告发送单,并按《科技档案资料管理规定》之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⑸项目负责人在报告交付顾客后应及时整理所有技术文件的资料,并在一个月内将原始资料交公司档案室归档。
⑹产品交付后的服务
①工程结束后,项目负责人根据顾客要求负责组织参加现场验收工作和竣工验收,对顾客进行解难答疑。
②报告交付一年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进行质量回访,填写工程质量回访记录,交市场部。
③项目负责人或市场部负责顾客的质量回访结果、顾客投诉等进行统计,提出预防及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