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个约占地球表面积71%的存在。虽然占据地球如此之多的空间,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洋海底只有5%,还有95%是未知的。
正是海底里隐藏着的,没有被发现的未知,时刻吸引着人们费尽心思去触摸那神秘的一切。不过有趣的是,很大程度上人类制造各种道具探索海底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触摸那未曾发现的领域,而是金钱。同时由于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进入大海的方式。
年,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牛顿阿伯特城镇里,一个名为约翰·莱斯布里奇的男人召集了一帮朋友聚集在自己房屋旁边的花园里。
这个花园是约翰特意准备的,他事前挖了一个深五六米的深坑,然后往里面注满了水。约翰躺进了一个大约六英尺长的木桶里,木桶的一端有一个圆形的窗口,可以透过窗口望到外面的景象。窗口稍微低一点的位置有两个小孔。整个木桶被两块铁圈箍紧,数根波纹管连接着木桶。
就这样,在朋友的帮助下,木桶缓慢的往水里放置,并逐渐的提高深度。这一个奇观也吸引了附近的村民,因此当时围着这个水坑的人,多达几十上百。
这个看上去就像是中世纪的一种刑具,其实是约翰测试的一种潜水装置。可幸的是,经过数十次的测试和改造,在潜入到五六米深度的这一次测试里,他成功的在水下呆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浮出水面。这次尝试,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在约翰之前,人们进行水下工作的方式是使用一种名为“潜水钟”的装置进行的。这种装置通过制造一个可以抵御水下压力的刚性舱,潜水员置身其中,并将刚性舱下降到水下一定深度,以此来进行水下观察等各种活动。
(16世纪记录的潜水钟)不过这种潜水钟具备相当多的局限性,最明显的是里面的人员不能移动,也就是不能走出刚性舱的空间。
虽然随着时间的过去,这种潜水钟得到了改进和发展,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让潜水员走出刚性舱进行作业。
但是潜水员不能潜入更深的深度,因为水压会将其压得非常难受,同时潜水员只能摒住呼吸从潜水钟中进入水里作业。在氧气不足之后需要回到潜水钟里,吸入新鲜的空气并重新开始工作。当潜水钟里的氧气也用完后,所有人员必须回到水面重新充填氧气才能够重复作业。
当然,这一项工作时刻伴随着生命危险,不过人们不惜这样也要潜入到海底,是因为庞大财富的驱使。因为当时正值大航海时代,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他们从发现的新的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通过贸易,掠夺等手段取得各种资源。但受限于航海技术的限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因而很多船只会在航海过程中沉船。
这个时候,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些企业就会聘请潜水员到海底打捞这些沉没的金银珠宝。
同样的是,约翰当时是一位羊毛商人,但是由于生意的失败,加上家里养着多个孩子,因而约翰想方设法的赚钱养家活儿。
虽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约翰最终走上了这一条道路,但无可否认的是,约翰的潜水装置在很多方面要比当时的潜水钟要优越。
第一个方面就是机动性。因为潜水钟最大的限制是不能自我移动,而且当船只放下潜水钟后,船只也不能随便移动,不然海底的人随时会出现危险,因而只是一次的下潜就大费周章。但约翰改良的潜水装置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第二个方面是持续性。在木桶空间里,约翰可以事先储备一定的氧气在内部,因而不需要摒住呼吸作业,延长工作时间。这样一个大约1.8米长,直径约46厘米宽的木桶,可以让约翰一次性的在水下待30分钟左右的时间。
小小的窗户作用是观察水下的环境,而双手伸出木桶的连接处,约翰特意缝合上皮革,然后在皮革上涂抹油,以达到隔绝水渗入到内部,形成了几乎防水的密封效果。
第三个优越的方面,是突破潜水深度的限制。因为木桶的抗压能力比人体直接承受水压要强,约翰借助这个装置,可以轻松的下潜到18到22米深的地方,因此很多当时的打捞人员无法触及的地方,约翰都可以到达,完成作业。
(木桶潜水器示意图)凭借着这些优势,约翰逐渐的受到船运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