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TUhjnbcbe - 2022/12/1 20:45:00

中国发展网讯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公报》全面展现了一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新成就,生动记录了奋进新征程路上取得的新成绩。

一、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达到.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8万元。年我国人均GDP达到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产业发展韧性彰显。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保持较快增长。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年猪牛羊禽肉产量比上年增长16.3%。制造业发展向好。年制造业增加值3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GDP的比重为27.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年我国微型计算机、手机、汽车、钢材产量分别达4.7亿台、16.6亿台、万辆、13.4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服务业逐步恢复。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2%。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年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公里、公里。电力生产能力提升。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3.8亿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9%。信息通信网络不断加强,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年末全国移动电话基站数万个,其中5G基站达万个;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3.99亿户,比上年末增加2.64亿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亿GB,比上年增长33.9%。

国际影响力继续扩大。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美元,预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我国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均居世界首位,服务贸易、对外投资、消费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为推动世界经贸复苏、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全面改革持续深化,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为突破科技支撑短板,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创新驱动,科技促发展作用日益增强,新动能培育壮大。

市场主体增加。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助企纾困*策加快落实,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年新登记市场主体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5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5亿户。财*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开辟了直接融资新天地。

创新投入加大成效显现。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创新扶持力度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截至年底,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设立36支子基金,资金总规模达亿元。年,专利授权量比上年增长26.4%,年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件。

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基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成功研制,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物理体系上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战略高科技取得新进展,“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打破多项世界纪录。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发展新动能增势良好。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0%;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37.5%。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5%。

三、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协调性稳步提升

疫情冲击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我国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

产业升级蹄疾步稳。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2.4%。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年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4.9%,高于第二产业16.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2%,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

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导。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9.1%,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65.4%,比资本形成总额高51.7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7.8%,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4.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短板弱项领域投资得到加强。年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7.1%、10.7%。

城乡发展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0,比上年缩小0.06。

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貌。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稳步提升。年,西部、中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9.4%、9.2%,分别比东部地区快0.3、0.1个百分点。

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顺应人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和期盼,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靓丽。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7%,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5.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下降。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年,全国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64.3%;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生态安全屏障逐步加固。截至年末,全国共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国家公园5个。“复绿还青”取得新成效。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万公顷;种草改良面积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2万平方公里。

五、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加强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冲击下全球经贸合作遭遇逆流,我国顶住压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持续拓展对外开放范围、领域和层次,致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合作发展注入新动力。

对外贸易量增质升。货物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超过6万亿美元,连续5年蝉联全球货物贸易第一位。贸易结构不断改善。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为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0.4%。服务贸易增长较快。年服务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额增长18.0%。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年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4.5%、32.1%。

利用外资成绩斐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广阔的市场机遇、优化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引进外资的热土。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1万亿元;其中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6.7%、17.1%,利用外资结构不断改善。

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增长14.1%;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1.5万列,增长22.0%。截至年1月,我国累计与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自贸区建设扩围提效。制度型开放高地建设成效显现。年,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4.3%、26.4%、57.7%。我国与协定已生效的自贸伙伴进出口额增长23.6%,高于外贸总体增速2.2个百分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为高水平开放发展带来新机遇。

六、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委*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网,构筑起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同步。脱贫县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6%,实际增长10.8%,快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教育文化体育繁荣发展。教育发展持续提升。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不断改善。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分别达到个、个、个;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6.0%。全民健身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全国体育场地.1万个,比上年末增加25.8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竞技体育成绩亮眼。年,我国运动员在16个运动大项中获得67个世界冠*,共创12项世界纪录。

健康中国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力量继续加强。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1万个、万张、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8万个、47万张、55万人。新型冠状病*肆虐两年多以来,我国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起强大的生命安全防线。截至年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型冠状病*疫苗28.4亿剂次,新型冠状病*核酸总检测能力达万份/天。

社会保障网织密织牢。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万人、万人、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万人、万人、万人。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万套,基本建成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94万套。

七、经济循环逐步改善,安全发展得到加强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全球生产供给循环不畅,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制约加大。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经济循环,统筹发展与安全,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生产流通稳步恢复。工业生产增长面扩大。年,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5.1%;统计的种工业产品中,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3.5%。货物交通总体活跃。年,货物运输总量、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3.7%;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8%;完成邮*行业业务总量增长25.1%,快递业务量增长29.9%。

分配消费总体改善。企业、居民、*府收入持续增长。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4.3%、13.4%;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9.6%,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11.0%;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0.7%。消费恢复性增长。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14个类别商品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安全发展继续夯实。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年粮食总产量亿斤,比上年增产亿斤,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能源保供力度不断加大,生活生产用能总体得到保障。初步核算,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43.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2%;发电量.5亿千瓦时,增长9.7%。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1.6%。年沪深交易所A股累计筹资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

(孙淑红孙子琨)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